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心雕龙·定势》篇是历来"龙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篇章之一。在"势"的内涵方面,学术界的认识实际上并不统一甚至是各有秉持,相互之间又有交叉缠绕之处。本文立足于当前"龙学"研究之现状,对"势"的内涵进行探讨。黄侃,结合"为文之术"论"势",从文字考证的角度出发,追溯"势"之本义为"标准"、"法度",范文澜、郭绍虞也认同此看法,此后追随者甚多,先后有詹锳、周振甫、寇效信等前辈论"势"为"趋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人品论文品还是从文体论风格,风格研究都陷入陈陈相因或肤廓影响的困境。词学家詹安泰的研究论著蕴藏着丰富的风格论资源。詹安泰在其词学论集中提出了融苍质于重拙大的新词境,探讨了一条结合声情、词情从体式、章句、意格、修辞诸方面探究词之风格的研究路径。詹安泰词学风格研究,无论从词学研究还是风格研究而言,对文学研究者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文心雕龙》处于中国古代意象说到意境说的转变过渡时期。《文心雕龙》意想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在《文心雕龙》中“意象”首次被运用于文艺美学领域,《文心雕龙》围绕着“意象”展开了一系列文艺美学上的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范畴,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如何营构融合审美意象,并完美地传达审美意象,是《文心雕龙》意象说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经过历代学者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文心雕龙学"。各家学派以其自己学识所长,各见其所见,学术成就可谓蔚然大观。王志彬是"写作理论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王志彬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典型的写作理论专著,这不仅开启了"文心雕龙学"的新领域,而且使学界对于《文心雕龙》之性质有了新的认识。王志彬"三论"的出版,代表了其学术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现已出版的有关研究论著,大都认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近年来,随着文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王运熙先生说:"人们一提起《文心雕龙》,总认为它是我国最有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书籍,其性质相当今天的文学概论那样……但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来看,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来看,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而不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贺绥世先生说:"《文心雕龙》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学理论,而主要是文章学."(《写作》1983年第二期)我们认为这是切合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情况,也是符合该书实际内容的.因为《文心雕龙》的研究对象虽包括诗、赋、乐府等文学作品,但大部分还是论、说、书、记等常用文章;所论的内容虽涉及不少的文学理论问题,但基本上与今天的文章学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研究《文心雕龙》,还它以本来的面目:一部文章学概论.  相似文献   

7.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风格专论。在文中,他将繁复的风格概括为八种类型;首次将作家的创作个性,即形成风格的主观方面的因素归纳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其中"才"、"气"属于先天资质,"学"、"习"属于后天陶染;此外还切实地提出作家应如何正确地掌握各种风格。其风格论全面论述了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为后世风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风格学的综合──一种可能性──《文心雕龙·体性》解读千华一《文心雕龙·体性》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的风格学著作。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体斥文章形状,性谓人性气有殊,缘性气之殊而所为之文异状。""体"即文体,指文章的风格;"性"是"才性"之"性",...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附会》修改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中《附会》篇旨,不应作为构思文章、谋篇布局的写作命题来理解。它实质上是作家在完成作品革创之后,重新审理文稿,而依照作文章法对文稿修改整理、加工完善的定稿活动内容.即现代意义上的修改再创造。只有作这样的理论认识,才能解释《附会》在全书篇次结构中的现存位置,得出《文心雕龙》的确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评价。读解《附会》原文.也可以证明其实践针对性不在写作进行时态,而在成文之后的完善文辞的努力,其目的是“令章靡疚,亦善之亚”.义承《指瑕》篇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多年来学术界对《文心雕龙》性质的不同认识,从《文心雕龙》的写作动因、内容体系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辨析,论证《文心雕龙》不是文体论专著或文章学专著,也不是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文心雕龙》虽曾被誉为古代文论的“百科全书”,但就其本体而言,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的写作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