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教要兴国 兴国要科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整个社会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和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做出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战略部署。这对于实现我国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为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特作如下决定。 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5.
要代表先进生产力,首先必须深刻认识生产力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程度。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有其相对于生产关系而独立存在的独特规律。实践要求我们要更加关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依靠和利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需要的发展;生产力是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征服和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资生活资料的力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发展生产力,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开发智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物质生产方式。因为人们要生存,就需要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只能是生产出来的,所以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及其历史运动。物质生产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劳动者和他用于征服、改造自然的劳动资料,这叫做生产力;另外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即生产关系。孤立的个人生产是不能存在的,人们不通过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就不会有社会生产。所以生产关系是物质生产中与生产力并存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人们谈论物质生产时,往往忽视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走向.国际上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经济为核心的竞争,而发展经济则以科学技术的拓展为先导。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必然要依靠教育。21世纪将是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大变革的时代.为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早在1995年便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6年又开展了《中国科学政策》的研究与制订.这充分地表明.中国政府对科教兴国的高度重视。早在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受这一英明论断的启示.进而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它的深远内涵,“科学技术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还推动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既推动经济基础,又推动上层建筑……”面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9.
浅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职工教育孙玉玲历史已雄辩的证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要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与此相适应的也就是能够掌握科学技术或者叫做能够驾驭科学技术的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理解。一、坚持生产力标准,确认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是这种新的社会制度能否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归根到底就是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水平的生产力。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促进企业生产发展上钢一厂技工学校党中央、国务院最近明确提出“教育要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经济要上,教育必须先上。就企业而言,技工教育能否优先发展,一靠市场经济与生产需要的内在动力;二靠各级领导重视的外部条件;三靠加强学校内部...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等。现代科学技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一系列负面效应,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生态化转向,才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学技术司陈清龙为了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科技的新解放和大发展,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我们在科技战线工作,深...  相似文献   

14.
精神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生产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是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实现的,精神生产方式包括精神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精神生产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精神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技教育要从基础抓起杨凤光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揭示了科技进步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当今,人类社会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世界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各国经济力量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政策 ,受到全国人民拥护。邓小平同志指示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教育为本 ,所以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面向工业建设 ,工业建设必须依靠高等工程教育。江泽民主席再三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性 ,指示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高层次人才。朱基总理十分重视发展科技教育。进入2 1世纪 ,我国必须发展高等工程教育 ,试述以下认识。一、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如此 ,特别是要工业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7.
借鉴学术界有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种种认识,研读革命导师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经典论述,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观察我国社会发展现实,认为生产力不是自发决定生产关系,也不是直接决定生产关系,而是首先通过参与生产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决定他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及其变化发展,再通过生产方式及其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及其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95,(4)
199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在全国形成科教兴国战略的热潮。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积极促进经济建设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江泽民总书记在大会上说:“在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水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更不是社会主义”,要“用科学战胜封建  相似文献   

19.
一、家庭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它特有的学科性质划定自己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家庭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中,家庭及其成员配置家庭经济资源,从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以满足家庭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科学。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家庭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家庭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包括家庭成员在家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结成的关系。第二,社会生产方式是家庭经济的社会约束条件,家庭经济运行受社会生产力制约,家庭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在家庭经济中的本质体现;家庭…  相似文献   

20.
在世纪之交,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因为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滚滚而来,国际间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面对现实,我们不能没有忧患意识,必须万众一心,发愤图强,大力振兴经济,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先进国家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