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士稹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稹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稹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稹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稹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
王士稹的《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中,论及明诗情况的竟占有十三首之多。这十三首对明诗议论的诗句不仅从细微处显示出王士稹独到的诗学眼光,更从宏大处看出他对整个明诗的看法。从对明诗的论述来看,王氏不仅推崇神韵风雅之诗风,还明确提出诗贵自然传神之旨,尤其是他“出入唐宋”的主张乃发前人之所未觉。作为清初的代表诗人,王士稹对明诗的眼光和议论以及他自身的诗学阐述也会深刻影响到清代中后期有关明诗的研究,这在诗论史上也具有独特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贡在明代“前七子”中的地位并不高,但他诗学理论中复古的“尚奇”色彩及实际创作中的清远风格却获得后人的褒奖。清代,王士稹更为其编选出集。通过梳理边贡在后人眼中地位不断提高的过程,来试图探究边贡的诗学理论及后人对其诗歌推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士稹“神韵”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总结,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诗歌历来具有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传统。剖析“神韵”说背后的生命意蕴,就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生命认知与感悟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士稹一生诗学著述极富,有诗话著作、笔记著作、选本著作、序跋著作等类型。这些诗学文献是研究清代诗学思想演变的重要依据。将这些诗学文献一一叙录,不仅具有文献学价值,而且具有诗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9,(5):97-102
王士禛在其笔记中记载了大量的关于人参的条目。王士禛笔记中的人参书写,是由多方面原因影响而成。清代人参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弥漫全国的人参补药文化,王士禛晚年每况愈下的身体、长期形成的道家思想及其尚奇尚异的小说观,这些原因使王士禛对人参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另王士禛笔记中的人参书写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主要有文献价值、文化价值和医药价值。  相似文献   

7.
清初山左诗人朱缃,出身于济南望族.作为山左诗学的实践者,师承"一代正宗"神韵派领袖王士禛,又能于神韵之中自成一格,用其短暂的人生谱写了许多质朴、自然、风流蕴藉的诗歌.虽称不上名家,但研究朱缃及其诗歌创作,对于理清清初诗学思想和诗歌的发展脉络,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内涵有重要的意义,也有裨于整个清代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士稹在其诗学中虽然没有系统研究过楚辞,但在赞扬楚辞作家、探讨楚辞源流、运用楚辞尺度、推崇楚辞价值等方面皆有高见。与此同时,他在其诗歌中不时地怀念楚辞作家、引用楚辞题目、融汇楚辞字句、品评楚辞题画以及模拟楚辞咏物,表现出对楚辞的多角度、多侧面的接受,从而使其诗歌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清代广西家族文学群体的出现,是清代广西文学兴盛和繁荣的重要标志.家族文学群体成为促进清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对清代广西文学的持续发展及其特点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全州谢氏和蒋氏家族是清代广西古文创作的重要力量.家族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古文创作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强烈的家族认同感,为传承古文优良传统提供了可能;家族传统的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清代广西文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从露筋祠考,王士稹的家世渊源和郑成功入长江一案三点出发,重新考量《再过露筋祠》的主旨这一问题。并以此为立足点,来探求王士稹早年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比较江左三大家及其以后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的诗派别五花八门,有世人所称的“江左三大家”;有主张“神韵说”的王士祯;有与王士祯齐名的朱彝尊;主张做诗注重“性灵“的袁牧;渊源两宋,却独树一帜的龚自珍……,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形式已不能与日益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诗界的革命便是自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清康熙年间“诗坛圭臬”王士祺(号王渔洋)编纂的最后一部唐诗选本(以下简称为“渔洋选本”)。该选本是对赵宦光、黄习远本《万首唐人绝句》(以下简称为“赵黄选本”)进行的删纂,对于清代诗学尤其是绝句领域的研究极有价值,故有必要通过对《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读,弄清该选本的选诗特征与诗学思想。渔洋选本基本符合唐诗当时发展实情、以诗人诗作本身的造诣选诗。该选本虽选“四唐”之诗,以选录中晚唐诗人诗作偏多,但通过该选本对赵黄选本的删纂仍可窥见该选“略重盛唐”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接受研究进入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主要表现在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王夫之、王士稹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上。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清初文人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入手,分别从诗学精神与艺术风格两个层面来阐述他们对陶渊明的接受,并试图从他们对陶诗诗风的接受中来更清楚地反观清初学者的诗学价值取向与标准。  相似文献   

14.
清初王士祯是大家所推重的一代宗匠。他标举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境,也就是要求诗歌要清澄蕴籍含蓄,不可直写无余。王士祯对于做诗,有其鲜明的主张,这就是“神韵说”。他把神情韵味作为诗的最高境界,以清澄妙远的神韵为宗。  相似文献   

15.
“近代湖湘诗派之魁首”王闿运,为文倡汉魏,论诗宗法八代兼采四唐,于晚清诗坛中别树一帜。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尚未涉及唐诗研究。本文系统考察王闿运研究唐诗的缘由、具体内容及其唐诗学批评方法论,以作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6.
清代文人王士禛一生创作了《池北偶谈》、《皇华记闻》、《香祖笔记》等七部笔记杂录,其中多有小说作品。《池北偶谈·谈异》代表了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其小说创作的精华。王士禛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用词、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崇奇尚异的审美取向,而这与其人生经历、心理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清初诗宗"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是依据他人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在康熙四十七年该选便已"风行天下、供不应求",由于四库馆臣的偏见,该选逐渐被后世忽视。《十种唐诗选》价值巨大,在选诗上也有鲜明特征。该选对唐人唐诗选本的选录略重于对(蜀)韦谷、(宋)姚铉两人选本的选录,对古体诗的选录略重于对近体诗的选录。整体上体现出王渔洋高超的鉴别能力,也反映出王渔洋自我的鉴定取舍。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现有的宋人笔记小说中,王安石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主要表现在:诡异的出生,性格执拗、强忮,心胸狭窄,祸国害家,等等。造成这一负面形象的原因在于:与宋代党争有关,南宋初期统治者及其追随者的污蔑,与新学和“诗祸”有关,等等。这一负面形象的形成影响了后世对王安石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派盟主,虽然在明代后期已经遭到袁宏道等人的批判,但仍被陈子龙等人赞扬和追随。然而到了清代以至于近代,对王世贞的认识大都持否定态度。明清两代不同的声音应如何倾听,我们又应如何看待王世贞?通过对王世贞的《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的多篇序文以及清代的《列朝诗集小传》、《明史·王世贞传》的对读,明清两代对王世贞晚年转变问题、复古问题及辞藻问题的不同认识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云诡波谲新旧转换之际,词学领域亦是观念胚变,词派酝酿兴盛,词人词评风云迭起。广陵词群领袖王士禛从不同的角度,对前代的宋词学或发表见解和看法,或亲身模拟与追和,而晏欧词作为宋词学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他评议学习探讨的对象。这些研究评判活动,汇成清初晏欧词研究的重要部分,亦可一瞥当时词学风尚的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