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保育员队伍是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研究团队通过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湖南省C市161名保育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育员队伍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工作压力偏高、专业知识结构比重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影响了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为了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文章从强化职前培养、提高薪资待遇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皮军功 《早期教育》2012,(12):16-18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幼儿园保育员工作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澄清保育员岗位的涵义,提高对保育员工作的认识。从历史的角度审视,保育的涵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保育员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职责日益明确。参照发达国家对保育员岗位的...  相似文献   

3.
夏雁 《教育导刊》2010,(1):64-6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赋予了保育员明确的角色定位:“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可见,保育员同教师一样,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幼儿管理的实践中。管理者往往不重视保育员的工作,加上保育员工作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  相似文献   

4.
以“双因素理论”为基本视角对影响保育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当前保育员的工作面临社会认同度低、待遇不高、管理规范性差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保育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充分分析和认识不同年龄和角色定位下的保育员在保健性因素和激励性因素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综合利用各种措施和手段提高保育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保育员是幼儿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保育员的工作在园内和园外通常得不到理解和重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以昆山市两所公立幼儿园和一所民办幼儿园61名保育员为例,考察了保育员队伍的现状,并采用访谈法对部分保育员进行了开放式访谈。调查表明,保育员队伍存在性别单一化、年龄大龄化;保育员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偏低;专业素养较低、个人发展空间小等问题。研究者将从这些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来完成此次调查。  相似文献   

6.
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保育工作主要实施者——保育员的专业理论素养、保育管理水平及实践能力是影响幼儿园保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与现代幼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幼儿教育事业的瓶颈,因此规范保育工作要求,建立完善保育员培训、评估体系,建设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保育员队伍才能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纲要》精神中"保教并重"原则,促进和保护幼儿健康。  相似文献   

7.
"保教融合,幼有所育",保育员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专业要求低、社会地位低等问题影响着其专业化的发展,2017年12月在林芝开展的"粤藏同心幼教培训工程"保育员培训项目,共培训西藏全区保育员194名,笔者通过对培训过程需求、实施过程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做好保育员职后培训,提高保育员的整体素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育员专业发展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及保育员自身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育员专业发展的实然状态为:工作定位出现偏差,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发展缺乏应有的支持。影响保育员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为:社会对保育员专业认同度不高,幼儿园对保育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影响保育员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为:保育员缺乏成就动机,保育员的性格特征和传统的保育观念影响其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幼儿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保育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保教质量。一个合格的保育员应该具备师德素养、护理素养、环境管理素养、配班素养、观察创新素养等专业素养,只有制定合理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化培养,才能造就高素质的保育队伍,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0.
谈新时期保育员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教育机构,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保育员的培训应从提高职业自豪感、改进培训内容和关注操作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在"二战"前乃至"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主要存在两类幼儿教育机构,一是作为"学校"之一种的幼儿园,二是属于"儿童福祉设施"之一种的保育所(战前为托儿所),这就形成了幼儿教育机构的二元体制。现在,日本更加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作用,加大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力度。在近年日本的幼儿教育改革中,实质性地推进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一元化是一项重要工作,创设并实行"认定儿童园"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创设"认定儿童园"是日本政府主导的推进"幼保一元化"改革中的一个制度选择和设计。目前,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正在着力推进"认定儿童园"的认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变迁,尤其在独生子女时代,不少父亲已日渐领悟亲历孩子成长过程的必要性,主动分担抚育责任,有的甚至比母亲更为投入和成效卓著,但他们的角色变迁和个人体验常受到忽视,尤其是农村父亲的家庭角色不被社会关注,他们不仅同样承受着双重负荷,还存在复杂、微妙的社会心理冲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转移的过程。随父母进城或出生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由于各种原因,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他们和城市生活不够协调,也影响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更影响我们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文明进程。义务教育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及早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促使各方面协调努力工作,尽快改善这种局面,是当今社会必须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打工诗歌由于打工诗人对底层现实的"非代言式"表述而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打工诗歌呈现打工者生存痛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郑小琼的激情式,其特点是对强烈痛苦情感的直白宣泄;另一种是谢湘南的冷静式,其特点是以凝炼的意象冷静地抒发感受.但持两种写法的诗人在对苦难的认识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有将苦难神圣化的特点.打工诗人应...  相似文献   

16.
In family childcare, the program of services is situated within in the providers' own homes. The purpose of this inquiry is to review the literature from special education in light of current practices in family childcare. In addition, key characteristics unique to the provider's care giving program will b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families. Finally, recommendations for establishing coordinated efforts among professional support systems and providers on behalf of such children will be defended.  相似文献   

17.
由于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社会化问题。城市生活犹如动荡的浮萍,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而接受城市教育又面对许多的限制和障碍。只有从政策上解决好农民工的市民待遇问题,才能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收入人群梯度安置的自助安置理论,对于今天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解决无规划激增的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安置问题同样适用,实践对象就是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改造和扶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底层写作研究的火热,对打工文学的研究也日渐引人注目。但是,打工文学之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本文试图提出打工文学研究的六个核心问题,打破以往研究的僵局。具体包括:关于打工文学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问题、关于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的关系问题、关于打工文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关系问题、关于打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作者身份改变的问题、关于打工文学的血性表达问题、关于后打工文学的诸多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耿志强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3):27-29,37
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是一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富有人性化的新认识,其根本是要以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保障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民工作为我国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其人权保护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探讨农民工人权保护问题,以加强农民工人权保护的力度,切实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