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天上午,我到陈致远家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自制饮料。妈妈送我到他家楼下后,把她的手机挂在我的胸前,并叮嘱说:等你活动结束了,就给你爸爸打个电话,让他来接你。临  相似文献   

2.
刘卫 《教师》2010,(5):115-116
针对“在生活中学数学.数学用于生活中”这一新课标要求,本校大力开展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活动。如何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下面我来谈一淡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粗浅体会,即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观——体验、快乐、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创意。学习生活中的科学,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出发,将真实生活中学生爱喝甜饮料的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并带进课堂;以揭示"甜饮料诱人的原因"为主线,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设计,综合运用多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营养学等知识和技能,去探究甜饮料吸引人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环节中参与、实验、制作、体验,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逐步感悟甜饮料对健康的影响,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甜饮料饮用和挑选等真实的问题,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张静秋 《中小学电教》2007,(12):120-120
<正>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已经一年多了,作为直接从事这项活动研讨的教研员,在活动开展和深入调查及反馈中,我有了许多真切的感受。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意义深远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它的出现,把各种学科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课改实践后,学校的课表上出现了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它主张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自己生活的感知与直接认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  相似文献   

6.
在我校开展的“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我担任了音乐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教师。从开始“确定课题一成立课题组——实施过程——成果展示”历时半个多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研究过程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6年前,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多了一个身份——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从此我打开了魅力课程的大门,迈上"真"研究之路,遇见了另一个精彩的自己。叩开"求真"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起初,我一无所知。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抱着听课本,做起了师傅马春红的小跟班。师傅上课怎么做,我就依葫芦画瓢跟着做。渐渐地,我发现,这门课程竟没有教材,传统节日、社会现象、生活发现、地方资源等,均可以纳入它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实施意义、内容的组织和编制以及教学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而杜威的活动课程思想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应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性学习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兴趣和社会生活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制的出发点;教师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生者。  相似文献   

9.
尹航 《学子》2013,(11):50-5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很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生活体验也是学习。因此,我校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而又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中、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地自我完善。一、确立目标,精心组织学校与荣市办事处联合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在不断探索和尝试,逐渐形成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目标——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提高对自然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了学生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诸多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生活性,我认为回归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魂。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就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被确立,并作为必修课进入中小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区不少学校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编辑了一批优秀的案例,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落实我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课题实施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区于2004年3月9日——11日开展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周及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交流活动。总结了我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潘金芳 《教学随笔》2013,(14):133+152
针对综合性实践课程的特点,依托生活社团,以设计、制作、考察布展等方式,围绕"我的房间我设计"这一"住"系列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从激发兴趣、丰富形式、完美结合三大方面阐述了综合性实践课程如何依托生活社团开展活动,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动手动脑的协调性、考察与分析能力等方面出发,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教育思想渗透在整个活动中,让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社团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提升了实践课程与社团活动的综合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教育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探索、实践、体验、感悟,从而生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的出现,无疑为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德育这一传统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兴课程相整合:在各类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效落实德育,在德育的情感召唤下推进综合活动的实施进程。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工作的脉脉相通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活动、体验、分享。它们共同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生活动体系。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正【问题产生的背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抓住这一概念中很关键的两个词——"生活"、"活动",努力挖掘它们的内涵,并付诸于实践——1.课程的生活化。《品德与生活》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  相似文献   

16.
金芳平 《海南教育》2014,(10):13-14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但是综合实践研究作为一门小学科一度不受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综合实践学科越来越受重视,学校也成立了综合实践学科教研组相继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今年我有幸加入了这个教研组。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课标首次提出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其实,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如:公交站牌、商品说明书、楼层指引、地图等。我认为,将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享受别样阅读的同时,体验到精彩的实践过程,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现就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近身边的非连续性文本”为例,谈谈我对阅读该类文本所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堂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课堂和课外的教学中,我总是让  相似文献   

19.
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直接经验,在身临其境的体验活动中去实践、探索、体验、交流、反思、创造,经历“经验实践——产生问题——探索实践——体验乐趣”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在开放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已有经验的价值和生成新经验的快乐,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生活性、思考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如何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首先概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内涵;其次依据教材内容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最后对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