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学情理论",其根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顾"教"不顾"学"而导致出现的无视学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对此,探讨了基于学生学情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然后提出基于学生学情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3.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便成为语文教师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教学设计之前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常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学情分析环节。学情分析是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如:对学情分析认识不足、内容不明确和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笔者正是从存在的这些问题出发,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并提出学情分析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学校不可能教给学生一切知识,因此,作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真正调动学生读的热情,将语文教学的讲堂变为学堂呢?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与文本对话是基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重点,也是关键点。只有把握了基点,落实了重点,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敞开、彼此接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实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为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重,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笔者提出生本对话的"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钻研文本,准确把握——关注学情,扎实训练——真心倾听,赏识点拨——有效拓展,锦上添花。其目标就是把教师讲的时间减少,将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关注学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互动的生本对话课堂。一、钻研文本,准确把握,打好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赵秋荣 《考试周刊》2012,(82):26-26
什么是学情?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学情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可知性、可变性和多样性。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和针对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才能使得师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才会跟孩子们一起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教师应该以文本价值、教学功能和学生需求为标准,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努力实现课文被赋予的教学价值,基于学情作出取舍。教师的学养以及对学科与学情的理解把握,是确保阅读教学取舍得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营造宽容、自信的氛围,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要贴近学情,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洋溢出浓郁的语文味,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向守万 《学子》2012,(2):48-48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一篇课文一课时是往往上不完的,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划分为几课时来教学。有效进行课时划分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从学生学情入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着眼点是研究怎样教语文,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学情,其结果是语文教学少、差、慢、费。研究学语文,是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愿学乐学,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为了响应教学大纲,切实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由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对教学思路有更好的掌握,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并解决,由教师将知识点细化强制性灌注给学生转化为使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某个知识点,增强学生融入集体学习和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借班上课,学情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在设计教案时,通过预测分析学情;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学生表现分析学情;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总结回顾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的出发点,能够使语文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3):127-128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学情不同,因此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个学校的学情要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本校的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学情,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程序设计初步》一章为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如何整合优化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往往会根据学生学情、自身教学素养、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不少作文课程资源,为学校的课程资源建设服务,也给其他一线教师的教学以借鉴。本文以我主持的其中一个省课题研究来谈如何借课题研究推进语文作文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前预习为先导,根据学情,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课前的导学点,要抓住课堂的关键点,激发教学的提升点,丰富课外拓展渠道,构建魅力语文课堂,让课堂充满智慧和灵动,更富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在"以够用为标准"和"用多少学多少"的观念指导下,其基础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没有得到正确体现,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缺乏系统,制约了中专学校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了其就业和创业,造成了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后劲不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从学生观的角度看,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尤为重要。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可以从学习需要、学生特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学情分析不仅有相应的策略,更是提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学情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可知性、可变性和多样性。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提升学生的相应素质,增强学生的相应学力。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关注学情,从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学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彰发 《贵州教育》2010,(16):26-2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对学情分析给予了高度关注,绝大多数教师也都能够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认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