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部农业部:中国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安全近段时间,一则“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牌袋装茶叶含有多种农药残留”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显示:“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都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报告特别提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叶生产和消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我国的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和品牌知名度低,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对中国的茶叶生产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慧 《金秋科苑》2012,(10):59-61
44万元1公斤的天价“熊猫茶"成为世界上最贵的茶叶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近,一种名为“熊猫茶”的茶叶在成都正式上市销售,44万元1公斤的天价,也让这款茶叶成为了目前世界上最贵的茶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茶叶生产和消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我国的茶叶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和品牌知名度低,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对中国的茶叶生产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绿色产品开发情况不容乐观。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的茶叶过去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由于担心中国出口的茶叶上残留了大量农药和重金属,中国的茶叶出口在过去两年下降了37%,尽管中国茶叶的价格比斯里兰卡茶叶价格低60%,比印度的茶叶价格低40%。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文化》2012,(7):4-5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连续两份关于立顿和其他知名品牌茶叶的报告,让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焦点。作为绿色保健饮料,茶叶是除水之外的世界最流行饮品。如今“绿和”的这两份报告都强调这些茶叶使用农药并“检出农药残留”,这令嗜茶的中国人迷惑:茶还能喝吗?  相似文献   

7.
虽然拥有庞大的消费基础,但中国茶叶却是一个典型的“慢销”行业,茶叶的种类太多,每个种类都拥有庞大的子品类体系,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200种左右。同时,各茶叶品牌多以产地和品类命名,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整个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我国茶叶科技期刊的发行现状和潜在的发行市场,结合《中国茶叶》和《茶叶科学》办刊实践,从期刊的市场定位、发行渠道、营销宣传、读(作)者关系等方面分析和阐述如何开拓茶叶科技期刊的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8,(5):73
从事茶叶工作60多年的黄崇焘先生再次荣获“觉农勋章”。黄崇焘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加工、贸易和研究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创制名优产品11个,在茶叶人才培养和软件学科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茶叶著作文章累计180余万字,曾参加编写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茶叶大辞典》和农业部《茶叶初(精)制技术》等,多次被省市科协评为先进个人,获“中华茶寿星”等荣誉称号。业绩先后收入《中茶史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世纪专家传略222》、  相似文献   

10.
以中日茶叶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认为日本频繁提高茶叶进口标准,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致使我国对日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上有着明显的下降以及茶叶出口价格上涨,也使得我国茶叶在日本茶叶进口比重中有所下降,可以通过认真实施茶叶农残留标准体系、提高中国茶叶的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附加值,构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推动中国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茶叶出口。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先最早是用茶做药的。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另据考古工作者从茶树化石中的发现,强有力地证明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茶叶、栽种茶叶的。到秦汉时期,已开始以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茶叶的加工、品饮才形成系统理论,上升为“中国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茶文化影响深远,英国最早向中国进口茶叶,俄国的茶叶也是中国人去种植的,日本的“茶道”也是从中国输入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0-41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皆起源于中国。在唐朝陆羽的《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茶叶的始祖是神农氏。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干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顺理成章,也就是茶叶之神。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全球最受欢迎饮品——茶叶的故乡,中国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在世界最大产茶国及消费国的头衔旁落100年后,中国最近从印度手中夺回了这一历史地位。但中国未能打造出一个全球知名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区六安瓜片名茶资源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名茶在中国茶叶发展历史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大别山区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 ,具有优质的茶生地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论文在六安瓜片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指出 :六安瓜片历史品牌流失严重 ,茶生地环境面临恶化 ,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制约了瓜片产业化发展 ,瓜片扶持资金存在问题较多 ,茶基地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论文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流转 ,促进瓜片产业化发展。引入招投标机制 ,确保茶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优质高效。以GAP制度为标准建设茶叶生产基地 ,实现六安瓜片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恢复和发展六安瓜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万青  闫逢柱 《资源科学》2006,28(4):118-124
本文运用FAO的统计资料,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3个显性评价指标和单产这个隐性评价指标,测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分析表明,中国茶叶在4个评价指标上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尤其表现在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单产3个指标上。本文基于波特教授的“国家钻石”模型中国际竞争力的5个决定因素,提出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与建议:①在要素禀赋层面,重点解决低下的要素的生产率问题,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并将之导入茶叶产业;②在公司层面,要顺应国际茶叶竞争潮流,推行联合规模经营,走名茶名牌之路;③在关联产业层面,要积极发展专业化生产,为茶叶生产提供专业性的生产资料;④在需求层面,要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⑤在政府层面,要明确在WTO框架下的职能边界,重点解决好茶叶的标准化问题,从源头和末端对混乱的茶叶出口秩序进行有效的治理。与其它4个层面相比,对茶叶产业而言,政府的行为可能更为关键,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生产茶叶最早的国家,也是目前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近代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日渐下降,甚至国内市场也被一部分国际名牌挤占。本文试图从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茶叶包装这一角度寻求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茶叶号称是与咖啡、可可并列的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虽然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时兴喝茶了,可在历史上,茶不仅是中国的饮料之王,也是世界的饮料霸主。而且,它不仅仅是普通的饮料,历史上许多改变政治局势、推动世界发展的事件都与它有关,例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波士顿倾茶事件,就连让中国走向彻底没落的"鸦片战争",其根源也是因为中国茶叶太畅销、中英贸易失衡,导致了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8.
《青海科技》2012,(Z1):88-89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2012年4月11日在北京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天福茗茶的碧螺春、张一元和吴裕泰的茉莉花茶等茶叶,含有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农药灭多威;而被调查的九家茶叶品牌的18份茶叶上均含有至少三种农药残留。绿色和平呼吁这九家茶叶企业立即对供应链进行整治,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立即停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减少茶叶种植中的  相似文献   

19.
会员风采     
《科技创业月刊》2014,(12):42-43
恩施硒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硒部茶柜创立于2014年,是恩施硒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中国首个茶叶零售终端品牌。硒部茶柜以中国千年传统茶文化为基础,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和技术优势,整合资本资源,将中国上千个名优茶品类集中展售,  相似文献   

20.
茶叶副产品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5-45
近年来,茶叶副产品在国外的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领域都得以广泛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年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低档茶约占总产量的30%。茶叶生产中自然产生的副产品约占总产量的2%。若以茶叶总产量为50万吨计算,则低档茶叶(包括副产品)的数量达16万吨,茶叶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若将茶叶副产品进行深加工,能大大激活和提升我国的茶叶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