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49年1月初,受蒋介石重托,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对台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稳定住台湾局面,为蒋介石保住了最后的落脚地。12月初,国民党败退台湾,12月15日,蒋介石任命留美博士、原上海市市长吴国桢接替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陈诚“省主席”一职由吴国桢取代一事,背后有各种力量的考量和博弈。  相似文献   

2.
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日据时期,在政治上脱离中国,在文化上台湾人民又不愿意做“皇民”,这便产生了所谓“孤儿意识”,分离主义处于潜伏状态。……蒋氏父子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但在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方面与中共不谋而合。面对海外的分裂势力,中国国民党在1992年以前表现出坚定的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立场。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提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在美国人手里”这种对台政策。  相似文献   

3.
作为蒋介石“私人参谋机构”的核心成员.王世杰极受蒋介石信任。据吴国桢回忆,蒋介石下野之后,一直随侍左右的主要是蒋经国、王世杰、吴国桢、黄少谷、张其昀、沈昌焕等。另据1949年11月6日司徒雷登与郑介民在华盛顿谈话的备忘录,郑介民告诉司徒雷登,现在蒋介石身边最信任的是这四个人,即王世杰、吴国桢、唐纵、黄少谷。  相似文献   

4.
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的几十年里 ,两岸虽隔海对峙 ,军事对抗 ,但是 ,蒋氏父子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 ,坚决维护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同时 ,始终坚持民族主义立场 ,坚决反对外国制造“两个中国”“联合国托管”和“台湾独立”的阴谋 ,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意识”和“台独运动” ,并对海外的“台独运动”予以严厉谴责 ,对岛内的“台独运动”严惩不贷。因而 ,在隆隆的炮声中各方也能相互默契 ,使得“台独”言论和活动在台湾岛无立足之地。廖文毅是最早一个鼓吹“台独”言论的家伙 ,此人 1910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 ,其家族是“台湾有…  相似文献   

5.
蒋氏父子在台湾主政期间 ,尚能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同外国势力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和“台独”势力进行斗争 ,避免了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吕秀莲的“远亲近邻”谬论 ,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背叛 ,企图把台湾与大陆的隔离状态永久化 ,把台湾从祖国永久分割出去。  相似文献   

6.
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的几十年里,两岸虽隔海对峙,军事对抗,但是,蒋氏父子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基本立场,坚决维护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始终坚持民族主义立场,坚决反对外国制造“两个中国”、“联合国托管”和“台湾独立”的阴谋,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意识”和“台独运动”,并对海外的“台独运动”予以严厉谴责,对岛内的“台独运动”严惩不贷。因而,在隆隆的炮声中相互默契,使得“台独”言论和活动在台湾岛无可乘之机,也没有市场。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认为国民党已腐败,因此于1950年开始实施对国民党的“改造”。这次改造是国民党应变求存所作出的组织上和权力结构上的重大变革,为以蒋氏父子为首的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言不尽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其产生原因很多.而语言作为一种表意的符号,其自身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语言符号本身具有线条性、概括性、离散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促使语言在表达上存在某种表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困境,这也是"言不尽意"产生的真正的语言根源.  相似文献   

9.
吴国桢历任国民党党政要职,得到美国人的欣赏。1 949年,蒋介石败退迁台,换下心腹爱将陈诚,以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三年任内,吴国桢的成绩表现在:1.推行地方自治,实行县市议员、县长、市长的自由选举。2.改革税收,稳定金融。3.反对特务横行,提倡法治。1953年春,吴国桢辞职赴美。到美后,吴国桢公开批评蒋介石在台湾所建立的统治,"民主"是假,"集权"是实,以及"人权无保障","言论不自由",实行"思想控制"等六大过失。蒋介石则指责其"叛党卖国","实为汪精卫所不及",甚至斥之为"人猿"。除指令张道藩、陶希圣等人出面驳斥外,又下令撤除其所任职务,双方展开隔洋论战。胡适最初持调停息争态度,继而著文批评吴国桢不应推卸自己的过失,吴国桢则答以"假如我在过去曾有错误,那是因为我懦弱,而我今后定将不再懦弱"。蒋介石原拟寻找吴国桢的罪状,以法律起诉,但是,找不到多少真凭实据。吴国桢原拟写12封信批评蒋介石,由于美国亲台人士柯克等人的调解,在写完第5封信以后停笔。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和吴国桢,一个是共产党的伟人,一个是国民党的要员;一个任中共驻渝代表团团长,一个任重庆市市长。他们完全是两条道上的人,可是一段离奇的友谊却贯穿了他们一生,他们曾结拜兄弟,情同手足……  相似文献   

11.
"梧桐"是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话语形式,借以表达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无论是家愁国恨,还是伉俪情深等等都被这一意象所承载。研读这一意象,对我们了解古代诗文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武"辨     
破楚战争前后,没有“孙武”生存的空间。孙膑以后的战国诸子,在“孙吴”连用时.根据上下文意思,“孙”全都是指孙膑。是吕不韦的门客们编造了“孙武”故事,司马迁依据这个故事给“孙武”立传。  相似文献   

13.
山水交融的秦淮河孕育了人文荟萃的南京,充满"六朝烟水气"的南京培育了吴敬梓那独特的"寓客"情怀。围绕《儒林外史》所描绘的秦淮河、清凉山、雨花台、莫愁湖和玄武湖等名胜,结合山水景物对应着的士人形象,揭示出了吴敬梓的"寓客"情怀,即其身业衰落移家南京的飘泊感、远观六朝近抚时世的礼乐情结与魏晋风度以及亲近山水关照人生的隐逸理想。  相似文献   

14.
“无射”一词习见于《诗经》,前人释解多歧。考诸前人注疏,证之以出献文献,该词应释为“无穷”“永远”等义。  相似文献   

15.
《“城堡”与“迷宫”-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论集》共收仵从巨十余年在国家级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的13篇论文,《论集。作者以勇敢、严谨的态度,涉足别人不敢涉足的学术领域,满怀对人间关怀的激情,用坚持真理的精神,走进萨特、昆德拉、冯尼格、海勒等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们的“迷宫”式的“城堡”,对其强烈的关注“人的存在”的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创新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众声喧哗的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界显示了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洛阳与武则天的“颂”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则天的存诗中,"颂"的比重是最大的,共39首。她的《颂》诗,也就是说,她做为一名政治家所做的政治宣言,全是在洛阳发表的;大部分《颂》诗,用四言写成,具有帝王之气,也是在洛阳呈现的;诗境的开阔和气象的宏大即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从洛阳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吴虞"非孝"观是20世纪初期中国"非儒反孔"思潮中的典型代表。"非孝"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巨变的时代,其形成与社会环境变化与吴虞本人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非孝"观念在近代的首次提出,既提示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破冰,亦活跃了自宋明理学以来的学术氛围,成为五四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革新的重要旗帜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利用史籍、汉碑等相关材料,在众多优秀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对汉代的“五官掾”的起源、执掌、地位等诸方面进行一次鞍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关于“五官掾”起源这一问题,目前史学界尚未对此有所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究。  相似文献   

19.
吴尔芙是20世纪英国的艺理论家和小说家。她的小说创作以意识流小说称于世。章对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品进行了介绍,并提出虽然她的意识流创作手法日臻完善,巳臻化境,却仍然不断探索。探索的结果是:一方面在观念上多了若干与现代主义相通的成份,另一方面在创作方法上多归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有隆替 ,学术有兴衰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关键在于怎样顺应此规律 ,才能促进学术和科学的发展。任何割断历史 ,单纯追求全新的所谓“学术” ,只是徒劳而已。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已出现了危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一致认为 ,当今自然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在于东西方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融合。一、无 (或真空 )的物质性“无”这一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 ,其内涵屡经变化 ,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即为“真空”的概念。真空概念从古至今历来都是物理学和哲学感兴趣的课题。“早在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就提出宇宙的基础是由原子和虚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