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萍  王哲 《亚太教育》2020,(6):28-28
农村小学中,个别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他们都由自己的爷爷奶奶照顾;每个班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也特别多,他们有些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交流,有些学习上不积极,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上不遵守纪律。这些问题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笔者在农村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多年,对班级管理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由于这位中学心理老师向我求助,让我得以参与此次心理案例咨询的整个过程。在与这位心理老师交流以及对他进行指导的过程中, 不仅心理老师得到了成长,我也感触良多。给人的第一感觉——一脸的无所谓他是一名初二年级男生,名叫小雨。班主任老师不许小雨进教室上课,因为他不遵守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讲废话,惹周围同学甚至动手打同学……老师批评他,他骂老师“侬脑子坏忒了”。现在,校长要心理老师来处理。(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了,学生身上有了难以处理的问题,老师和学校领导马上  相似文献   

3.
张长梅 《班主任》2014,(2):60-61
正刚接手新班级,热心的同事向我介绍:小博的父亲曾坐过牢,母亲改嫁,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动辄打骂,他想上课就在教室呆着,不想上课就会出去转悠,你不用理他,管严了这孩子还挺吓人的,会目露凶光地瞪你;千万要注意小云,那是个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曾经跳过楼,一定不要刺激她,学习上不要管她;小雨是个残疾人,千万别把他累着,要不然就麻烦了……天哪,这么多问题学生!正当我为如何管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4.
胡乃文在吴中路小学很出名。刚进这个以招收外来人口子女为主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时,因为害怕和不适应,小小年纪的他发起了犟脾气,非要回老家湖南找妈妈不可,教师和同学生拉硬拽也拖不住,最后硬是被校长陆新根从校门口抱回到教室。从那以后,内向羞涩的胡乃文就成了班主任和学校领导重点关心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林医生 《高中生》2010,(6):49-50
小亮是一所私立中学的高三学生。他所在的高中高三有两个班,一文一理,每个班20多个人。班级的学习气氛不浓,大家都在玩,也不断有同学转学。由于条件有限,小亮没有转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小亮不想去学校,不想上课。他自己心里很着急.知道不能这样,可又学不进去。家人的期望也给小亮带来了不少压力,他觉得现在的成绩已经差得没办法向父母交代了。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一名高三学子的来信: “章老师,您好!我是河南的一名高三学生,名叫小亮。现在学习陷入了崩溃期,我自己都快放弃了。我以为家人的期望会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可却转成了压力,我开始厌学,不想去学校,不想听课,可我自己心里很急,知道不能这样,可又学不进去。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私立中学,高三两个班,一文一理,每个班20多个人。班级里一点学习气氛都没有,大家都在玩,有的同学已经转学。我没有办法走,可在这又学不进去。我想一个人自学,可家长不同意。越来越不想学了,我已经一天没上课了。爸妈不知道,可我真的不想回学校,不想上课。  相似文献   

7.
儿子读小学四年级时,患了鼻炎,一天到晚鼻涕长流,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鼻涕虫。刚开始,他还闹别扭,不想去上课,不想见同学。后来。虽然不再怕去学校了,但他每天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尤其是袖  相似文献   

8.
为师贵简     
一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公开亮出"家底":原则只有一个,就是以简单对复杂,不参与、不盲从、不搅和、不揣摩。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坦言,几年来,他几乎没有单独与有关领导接触过,节假日也不去拜访,不是不想与各方领导搞好关系,只是不想活得太累。一位中学校长,倡导"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原则。不搞迎来送往,不"满天飞",而是扎根学校,读书、上课、听课、研究,是一位颇有思想的校长。不搞形式,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心思用在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9.
儿子读小学四年级时,患了鼻炎,一天到晚鼻涕长流,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鼻涕虫”。刚开始,他还闹别扭,不想去上课,不想见同学。后来。虽然不再怕去学校了,但他每天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尤其是袖子;  相似文献   

10.
寻找转世岛     
<正>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漫无目的的在大街上一边往前走,一边骨(gu)碌(lu)碌地踢着一个绿色的塑(su)料(liao)盒。上午十点多钟,这时间,应该是学校上课时间,他是迟到了?还是逃课了?路过的人, 看看他身上那蓝白相间的校服,知道他是学生。但不知道他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都应该进校上课,不应该在马路上乱逛。他不想去上课,枯(ku)燥(zao)无味的课,一点  相似文献   

11.
转学记     
<正>这学期,我接了二年级的课。一天早上,我正在上课,学校领导张主任带着一个学生来到了班门口,原来是个转学生,我当时因为急着赶新课,也没多想,领着他进班,简单介绍,掌声欢迎,就继续上课了,当时只依稀记得小孩个头不高,挺老实,不怎么起眼。  相似文献   

12.
杉子 《小学生导读》2015,(Z1):14-16
在安徽省濉溪县岳集中心学校油榨小学赵楼教学点,有一位上课不能“板书”的老师,他叫邵英文。“孩子在邵老师班里,还有什么不放心?”这是家长的议论;“优秀”的代名词,这是领导和同事对邵英文的评价;100多个先后走出乡  相似文献   

13.
驯兔记     
故事从皮皮鲁上小学的第一天说起。那年皮皮鲁7岁,刚刚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他早就盼望上学了。校门口彩旗飘飘,站了许多迎新的老师和同学,皮皮鲁很高兴,他觉得学校一定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第一节上课,老师和蔼地告诉大家:以后上课要全体起立,一起说“老师好”,并且告诉同学,上课提问要举手,说话时要站起来。皮皮鲁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强迫同学向他问好?为什么提问题还要举手?为什么说话还得站起来?皮皮鲁感到茫然。让皮皮鲁感到茫然的还有老师指定李小曼当班长,皮皮鲁根本不知道李小曼是谁,更不知道她是否配做班长。不知怎么搞的,皮皮鲁…  相似文献   

14.
<正>1991年7月,作为优秀师范毕业生的我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名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附属小学。刚参加工作,教学经验不足,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等一片迷茫。学校领导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李宝霞老师担任我的指导教师。李老师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坛耕耘了20多个春秋,底蕴深厚,经验丰富。于是,我便天天听她的课,再精心修改自己的教案后进课堂上课。上完课之后再仔细对照琢磨,寻找差异,反复研究。同时我也不断邀请李老师进我的课堂现场指导,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上课制,它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具有许多优点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我们在肯定班级上课制的同时,也要认识它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特别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都将升入初中,很多三类学校招生没有多大的选择余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一名高三学子的来信:“章老师,您好!我是河南的一名高三学生,名叫小亮。现在学习陷入了崩溃期,我自己都快放弃了。我以为家人的期望会让我有更大的动力,可却转成了压力,我开始厌学,不想去学校,不想听课,可我自己心里很急,知道不能这样,可又学不进去。我所在的高中是一所私立中学,高三两个班,一文一理,每个班20多个人。班级里一点学习气氛都没有,大家都在玩,有的同学已经转学。我没有办法走,可在这又学不进去。我想一个人自学,可家长不同意。越来越不想学了,我已经一天没上课了。爸妈不知道,可我真的不想回学校,不想上课。我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我不想一直堕落,又振奋不起来,只能这样。我该怎么办呢?我现在的成绩,已经差的没办法向父母交代了,感觉自己高考没戏了。基础也不好,我算彻底颓废了。希望可以帮帮我,我不想再堕落,不想让父母失望,不想对不起自己!”  相似文献   

17.
擦亮心灵的天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概况张XX,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初中毕业,某皮件厂工人,母亲初中毕业,个体经商,因两人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学习成绩中下。问题概述张XX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调皮、霸道。自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地喜欢讲一些脏话,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更谈不上有一个知心朋友,人际关系较差,经常出现所谓的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地欺侮同学,偶…  相似文献   

18.
案例 我是学校的一名专职心理教师,每周有初中的心理课。一天上课之前,我进初中年级办公室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很生气地对我说,他所教班级的王佳(化名)和另外一个班的李浩(化名)同时喜欢上一名女生,而这名女生和李浩的关系比较好,不太搭理王佳。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案资料小雨(化名),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平时课堂作业有时做,有时不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更不用说了,每次放学后被老师留下来补做作业的都有她的份,上课不要说她能专心听讲,不在课堂上捣乱,老师就谢天谢地了。有这样一个孩子,作为小雨的家长也觉得脸上无光,学校召开家长会,小雨的家长总是姗姗来迟,悄悄地坐在角落里;当别人问起她孩子的学习情况时,她的回答总是支支吾吾的,好像孩子的成绩差了,她在别人的面前抬不起头似的。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接触多动症,是因为我的侄女儿。 哥哥嫂子在县城开了一家饭店,无暇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所以上小学的侄女儿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上一年级的时候,小侄女就特别爱在课堂上讲话,为此,她没少挨老师批评。家里人只当她还没有适应小学生活,老师为了防止她上课讲废话,经常给她换位置,但是顽固的小侄女不管是和男生坐还是和女生坐,都禁不住讲闲话的欲望,上课讲话成了她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