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自身的结构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教育家,严复一生都在践行实业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对严复的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对我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有所启示与借鉴,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謇和荣德生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又都由于实业发展所需致力于职业教育,成为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相同的时代背景,发展实业的共同需求,让二人在对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道德养成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等方面取得诸多共识,但同时,又由于个人成长背景及实践中目的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比较二人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异同,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前身,是我国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实业教育制度由此确立。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职业教育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次大的名称之争,即“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名称之争,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作为一种思想遗产,对今天的职业教育,特别是对今天的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建设,仍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军政重臣的李鸿章倡导新教育,举办新式学堂,培养实用人才,推动了近代技术教育、实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文章从李鸿章实业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教学论和增强实业教育吸引力等方面对其实业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挖掘与剖析,旨在丰富中国近代实业教育思想,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周煦 《安康学院学报》2008,20(1):93-94,97
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取其精华,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期是我国实业教育的起步阶段。我国的实业教育主要不是本国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在外来刺激的作用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晚清的实业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初始阶段,是与社会生产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形式,其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产、教育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具有很大影响。对清末实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进行客观的描述与实事求是的评价,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改旧制甲种实业学校、乙种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并非仅为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内涵、功能以及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与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变化、职业教育家自下而上的推动以及欧美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相联系,这一历程加强了职业与教育、社会及个人的联系,变革了劳心胜于劳力的教育传统,并借助学制的改进推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