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出发,指出体育的社会化与活动的地缘性是社区体育的本质特征,社区体育的研究包括农村和城市两部分。分析了自组织理论在我国社区体育的应用情况,虽然社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是我国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载体,但在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上,我国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强政府”他组织形式,忽视“自下而上”的“强社会”自组织形式,且对如何有效推动社区体育自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匮乏。因此,本文以长株潭新城市群建设的契机,分析了我们体育发展新时期下,长株潭社区体育自组织形式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框架内,开展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是时代的要求,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以"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体育理论"和"终身体育的理论"为支撑,从组织形式到活动内容,构建多元的、多层的融合互动,资源共享,把学校体育送到社区和家庭,把社区体育引进校园,从体育活动的相互交流到体育精神的相互影响,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文化的共同提升.加快"让学校回归社区"的进程,创建和形成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社区体育在我国是一个逐步被人们认识的全新的概念。它包含有家庭体育、老年社区体育、厂矿、团体、机构、政府组织的体育等,兼含有职工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本文通过对社区体育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永远离不开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及家庭体育。而我国根深蒂固的农村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落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导致一大部分农民不得不为处打工谋求生计,致使许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于体育健身娱乐知之甚少等。通过分析探讨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有所帮助,并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的重视使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更好地发展,让留守儿童健康阳光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中存在场地紧、指导员队伍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而学校体育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丰富的物质资源、知识资源.学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的建设,必将推动社区体育的健康、科学地发展,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6.
岳燕 《成人教育》2012,32(7):71-73
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形式目前活跃在我国大江南北,因为社区教育在满足市民最基本的学习需要、创新学习环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为了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培养一支熟悉社区教育工作特性,符合社区教育要求的专职教师队伍就显得异常必要.因此,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的视角研究社区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希冀得出些促进教师素质提高和社区学校组织绩效提升,全面推进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政府体育职能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较中澳两国的社区体育职能、弱势群体体育职能、学校体育职能和体育设施职能,借鉴国外体育强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保持我国优势项目和长处,对我国政府体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政府体育职能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全面了解,调查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目标的要求,从我国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深入探讨社区体育文化今后的发展方向,及社区体育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作为"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建设以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等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服务特征之外,理应还拥有自身的一些特征。笔者立足于"文化强国"视域,以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特征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探析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社会性、福利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旨在为不断建设和完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有效促进群众体育快速健康及全面发展等提供一定思路。同时,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改革事业步入新征程、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和实现新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应对少子化压力,日本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对其传统的以国家提供为主、体现"家庭主义"特点的育儿支持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逐步转为在政府引导下,由社区、市场、民间组织等多部门共同协作为家庭提供育儿支持,这有效地缓解了家庭育儿压力。当前我国家庭在育儿方面缺乏政府与社会的各方支持。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和机构部门;发挥市场作用,发展多样化托育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推动社区及社会组织参与育儿服务,创建有利于育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环境;重视家庭的不可替代作用,实现社会多元支持下的"再家庭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合作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合作发展虽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机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但双方的合作能形成优势互补,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学校体育社会化问题;建议政府完善双方合作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决策机构、协调机构和操作机构来共同推进双方的合作,学校体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终身体育,政府应尽快建立双方合作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以此推动双方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内涵的科学把握基础上,从内容构成、供需主体、供给模式、服务监管等方面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全新架构,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为政府体育相关部门制定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指导和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实践,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市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外因(家庭、学校、社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锻炼习惯、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体育消费状况、其它因素;学校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是高考升学压力、学校体育氛围、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学校体育比赛、体育课教学、其它因素;社会(社区)对高中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是社区体育活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社区健身群体、社区体育宣传、社区体育指导、其它因素,但选择最多的是无社区因素影响,并对促进高中生体育行为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创立起来的社区指数型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对评估的内容、标准、程序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系统分析,认为体育活动、团队组织、场地设施、科学健身可作为评估社区体育的4项指标;指数型评估体系的建立能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真正实现社区体育管、办、评三方分立,也能充分调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使社区体育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其他城市可在该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创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体育评估体系,以推动我国社区体育评估工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郑州市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因素与学生自身因素等.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树立全民“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学校与社区体育经费投入;加强学校体育文化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改革当前应试教育制度;增加体育课时,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培养中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家长督促、学生自觉,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四位一体的体育健康促进新局面,是当前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谈、统计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进行了定位,对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居民对体育锻炼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加大农村多渠道投入机制;培育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重视体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对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民族性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网络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社会调查法等,并根据国内外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发展方向,提出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体育资源和体育工作,构建三者体育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体系,为终身体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外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形成了教学经验和实践模式,对我国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实践模式,借鉴成功经验,对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譞 《华章》2010,(16)
本文通过对大学周边社区体育发展情况和大学现有体育资源及附近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结合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和大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模式.通过建设体育俱乐部,结合自身场地设施、地理位置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采的社区体育健身与文化活动,以达到促进体育资源与社区合理共享,推动大学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分析濮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现状,总结现存的问题:濮阳市目前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落后,学校管理不完善。开放后的安全没有保障;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淡薄,社区体育管理不到位,公共健身场地设施匮乏;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互动过程中缺乏联系的组织管理机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对策:首先,应提高认识,树立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管理,它是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保障;再次,通过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成立俱乐部等形式。促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最后,推动学校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