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校既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头。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青年学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关乎一代青年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14年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应该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中国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依托国学教育,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意识、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广大小学生实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使他们传承并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最根本的建设。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如何,将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可以说,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一九九七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膊,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鉴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珠海市教育局在2003年提出要集中精力抓好师德建设,使全市师德师风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与提高,构建全新的师德风貌,展现新的教师风采。通过学习有关文件和专家的论述,使我深刻认识到搞好师德建设必须。  相似文献   

5.
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大学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高地,是文化传承创新的灯塔。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立足山东大学120余年悠久办学历史及其积淀形成的“文史见长”学术传统和特色优势,对综合性大学如何利用平台优势进行文化建设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高校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育人成效提供指导。高校要坚持守正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拓展优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社会服务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两个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具有指引思想方向、增强政治认同、促进社会进步、明确育人目标的功能优势。在“两个结合”下涵育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关键在于抓好着力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好“大思政课”,强化大学生文化主体性,以此夯实文化育人根基,塑造良好文化育人氛围,扩宽文化育人途径,增强文化育人实效,以达到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当今社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本土文化立足地域,扎根本土,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能够充分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开创性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提并论,从而凝练地构建起"四个自信"的伟大思想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一、文化自信所谓何物1.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自身文化禀赋及其价值,并对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语文学科作为各学科中最重视人文性的一门学科,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关键的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物作为中华历史文化的记忆和重要见证,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将文物资源运用到中学历史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本文将以文物“何尊”为例,对文物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红色文化的传播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红色资源开发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把"二七精神打底,红色基因铸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将二七精神的内涵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融合,贯穿于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校课程的变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江苏徐州市振兴路小学在"兴美特色课程"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基于兴美文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兴美物型文化,打造兴美校园;凝练兴美精神文化,培植学校"三美"文化生态;探寻"振民育德向美而兴"的路径,凸显学校个性化育人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兴美特色课程中"中绽放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14.
文化强则民族强、国家兴。大学是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着缺乏具象的精神引领、缺乏具化的育人环境、缺乏聚焦的理论研究和缺乏聚合的协同体系等诸多困境。通过以文化记忆理论中对文化传承的时代特点、身份认同,传承媒介和体系载体的分析,构建红色文化传承应然路径。以此为基础,以体系化育人为目标,构建红色文化特色教育证书制度,结合嘉兴南湖学院的红船证书实践,提出重视学思践悟,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打通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高水平红色文化育人师资队伍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协同育人"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学校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从本质上说,这样的顶层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并作"思想的延续与表达,从大教育的高度和广度全面、深刻地解读"协同育人"的涵义,将有助于中小学德育工作者更真切地看清自己的历史坐标与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殊教育》2020,(4):F0002-F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教育兴,则中国兴,教育强,则中国强,要实现残疾人的中国梦,必须依赖高质量的教育。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已于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着重强调了"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的益智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以诗词为媒,坚持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在守正创新中凝聚起中华儿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憧憬,用诗词奏响一曲"坚定文化自信、奋进新时代"的壮丽凯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定文  相似文献   

18.
<正>【热点点击】核心热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学作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全面提高质量,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并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挖掘潜能的主体性教育,通过建设一种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靖江市城中小学深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研究,以"书法育人,文化育人"为导向,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目标,以"育德、益智、健体、冶美"为核心,以创新的视角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结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