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生三境界     
池莉 《教师博览》2004,(11):18-18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  相似文献   

2.
人生三境界     
这一期的“作文材料宝典”有了一点小小的改动——一部分文章后面加了编辑的提示,又增加了几段“名人睿语”。对于这种改变,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欢迎写信来!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  相似文献   

3.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从一本哲理书上看到的一段话,细细品味,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这段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什么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只有通过家人和老师来教育,他们才会认识事物。你告诉他这是什么,他便认识了什么,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诠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5.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6.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说,一个人的心在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的。初识世界时,他眼中的  相似文献   

7.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话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8.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9.
人生三境界     
池莉 《教师》2011,(1):124-124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三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1.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不知哪位哲人,总结出这几句富有禅机的话,道破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里所说的"山"和"水"代表了世界上所有的万事万物.人生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相似文献   

13.
人生有三重境界,可用充满禅机的一段语言来概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三重境界,可以用这样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93):39-40
佛家的人生三重境界对应了常见数列公式a_n={S_1n=1S_n-S_(n-1)n≥≥2应用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实际上就是公式应用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即知道(表面)—懂(内部)—认的清清楚楚了(一切内外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可以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也存在这样的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7.
范国强 《海南教育》2014,(22):50-50
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用于教学生涯同样合适。笔者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次,几年来不断深入文本研读,深刻感悟到季羡林笔下德国民族养花、爱花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花”只是花。人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鲜花怒放,清纯美丽。懵懵中,知道了这是花,于是对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看花是花,很单纯、很真实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500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全文直接描写花的“奇丽”更是惜墨如金。  相似文献   

18.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  相似文献   

19.
没有研究过佛学,但参禅的三重境界却让我在很多方面茅塞顿开。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那山,看水不是那水;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初对这句话的理解源自年少时观赏风景的体验:初看山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山就是山,水就是水;走入山水,因为一丝清凉抑或感动,  相似文献   

20.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是水。乍一读,如堕五里雾中,参不透其中的玄机,再一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小时候我们被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