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是属于中国的。它是炎黄子孙的根,上起风骚的朴实,中经唐诗、宋词、元曲的典雅,下接三国、红楼的恢宏,以知识的琼浆玉液,滋润着中华民族繁衍生长;它是华夏儿女智慧开出的奇葩,历史悠久,穿越五千年的时空,承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是神州大地言语交际结出的硕果,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明,奉献给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现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法定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2.
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承担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任务,新时期这一教学形式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从学科定位探究着眼,阐明了这一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结合《汉语课标》的要求,在内涵建设上需要凸显第二语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阐明了汉语应用能力是第三层级的能力,它需要以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基础;汉语课程要以工具性为第一要性,汉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汉语”,进而培养学习者的“汉语素养”;汉语教学要从“语”走向“文”,从“语言层面”逐步过渡到“语文层面”,旨在加强新时期新疆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正> 汉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固定词组。汉语成语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一般都出自历史典故。它凝聚着历代先祖们的心血和智慧,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光辉结晶。汉语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它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在现代语言文字中,它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它的表现力之生动、形象、逼真、贴切是无与伦比的,其独特作用是谁也否认不了的。毫不夸张地说,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园地里一朵鲜艳的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里一颗灿烂的宝珠。它系中华民族所独有,但它属世界各民族所共享。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区域、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方向迈进,呈现出“互嵌”格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是深化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催化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基础。从历史进程看,民族团结始终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重要载体;从现实意义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引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方向,凝聚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价值取向:一是打破区域条块分割,保障民族互嵌社会的“公共性”建设;二是营造“互惠互利”的语言环境,形塑社会规范性共识。这一价值取向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践行路径:完善制度供给,助推“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补齐语言短板,提升区域“互嵌”发展的“内生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语言发展的趋势是从象形文字发展到音文字。汉字至今仍然是世界语言大家庭中的小语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文献大多数至今仍然是以英语为主。英语也是世界的主要交际语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也许英语是人类共同存在的可爱家园。也许离开英语,我们的生存不可思议。同英语相比,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字也许有一些缺点,这并没有使人有不快之处。一个国家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同样,全人类世界也会有自己共同的语言文字。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场合,英语承担着国际通用语言的角色。它起着“让世界冲满爱”的作用。有些外国人学习汉语,这件事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弘扬汉语优越论的理由。但其实,他们的目的具有来华商业性质,不能说明在文化和国际外交场合汉语会占统治地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中,英语占主导地位。美国军人人手一册孙子兵法,已被证明是假消息。美国军人学汉语,被说成是汉语风行天下。但是最近的报道是,其目的具有战略性。他们正学习各种东亚语言。中国老一代学者不赞成汉语征服世界。以开阔的胸襟学习英语,表明的是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体”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由此,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其中,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相似文献   

7.
<正>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中2018—2022年间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的论文为样本,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研究的趋势和热点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五年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结合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及推广普及状况调查及结合普通话研究上,后续研究可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角度,明确今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在地域上、语言文字上和汉族都有区别,但是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汉语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中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基础汉语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汉语课程的设置、汉语第二课堂的开辟及汉语课改的推行等方面还急需完善的问题.在推行进程中,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本文行文目的在于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汉语教学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天津教育》2009,(6):13-13
今后,外国人汉语说得好不好,有统一标准了。天津市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研发出一项针对外籍人士测试汉语口语水平的标准参照性考试,填补了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上汉语口语水平测试的空白。2009年5月23日,天津市语言测试中心远赴马来西亚,开展中国在海外第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汉语口语水平测试。测试的主题是“讲标准汉语,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10.
掌握3500常用字的音形义不仅对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汉字,为他们认识、继承、传播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打下语言文字的基础。在现代汉语常用字教学中应用汉字知识,用汉字部件理论来分析形体,用"六书"来阐释意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件分析和"六书"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的形体进行分析的结果,部件属于现状的分析",六书"属于溯源的研究,二者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的部署,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组织调研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情况,面向四川、云南、青海、贵州等省份开展了调研。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是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学校教育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东北地区结合民族教育工作实际,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多方面,积极探索中小学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路径,取得一些经验,为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10-2020年青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目前我省“双语”教学的目标,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和发展.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主,同时学好民族语言文字,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学语言,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到2015年,小学实现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学,并加快对少数民族中学生实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育步伐.把民族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双语”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如何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激发各族人民共创民族复兴的巨大动能。基于迈克尔·吉本斯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构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学科分析框架。以该分析框架透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价值追求的政治学属性、铸牢过程的教育学属性、实现目标的经济学属性。为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统合政治学视角的力量凝聚、教育学视角的人才培养、经济学视角的人力开发,以教育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为根本路向,完善人格以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凝聚人心以增进各族人民团结进步,开发人力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培育人才以促进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造福人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16.
汉语,汉文不仅是汉民使用的语言文字,同时也是我国各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本文论述了学习汉语与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之间的关系与分阶段加强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还提出了汉语教学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具体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其中,健全的人格是以健全的心理为主导的,长期的心理健康能塑造出完美、健全的人格。汉语作为基础学科,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与汉语教学有机结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汉语“花”在长期发展中具备了丰富的意义。它已由一个语言符号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表征符号。中华民族爱花、养花、赏花的文化习俗是汉语“花”的丈化内涵体现在人格、艺术、食用丈化层面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璀璨文化的载体,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使用者,是联合国规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全世界最具魅力最优秀的语言。当今时代,全球汉语热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  相似文献   

20.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拉丁(罗马)字母,使我们有了一个世界通用的“字母表”。“字母表”的作用有三个:第一,规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形体;第二,规定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第三,规定了字母的顺序。在今后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字母表的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