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特别是老子及先秦诸子的本体论多是本原意义上的本体论,而非本质意义上的本体论。老子的本体论主要是阿那克希曼德“无限物”意义上的素朴唯物论即非柏拉图“理念意义上的客观观念论”。无论是“无限物”还是“道”“无”都是人类思维从低级向高级、由具体到抽象发展途径上的一个有机环节,而非脱离人类思维总体发展趋势的一个既非物质又非精神的神秘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的历程》简评国内的中国哲学通史著作对哲学家或学派及其思想的研究,近年几乎形成了一套通用的模式:人物记传加"块块"结构(即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等几大块)。这样各历史时代的哲学主题及其特征。不同时期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就难以彰显。近...  相似文献   

3.
说老子之道     
老子创立的道论体系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看,老子之道是反条文的,侧重于本原的、形而上的含义。同时,老子之道也是一种正确的在世方式,老子倡导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反对主观故意与刻意。形而上的道下贯于形而下的经验世界的路径是:道→德→仁→义→礼,此即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两个基本范畴。除此以外,《老子》还运用了众多的概念、范畴。它们也是从属于“道”和“德”的,并由此形成了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两个范畴系列。(一) “道”在《老子》中被确定为中心乃至最高范畴,既是当时天人之辨的需要,也是理性思维发现的产物。在《老子》之前,已有天之道,人之道的说法。天道、人道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起点。天道是春秋时期逐渐剔除神秘主义天命观念  相似文献   

5.
确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消解研究存在的内在紧张 ,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面对的基本问题。笔者以老子道论的现代哲学诠释为例 ,揭示这一问题情境的存在 ;同时表明 ,针对这一问题的进入路径和解决策略 ,既影响和制约着包括老子思想在内的传统哲学的具体研究 ,也规定了中国哲学研究向前推进的真实之路。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虔诚地相信上帝,对老子之道非常推崇,他认为老子的"道"是指与通向上帝的"道路",多次引用老子的道论印证自己的上帝观。托尔斯泰如此认识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似性:"上帝"与"道"都具有本源性,"上帝"之意志和"道"之规律都具有必然性,"上帝"之门与悟"道"之路都依赖直觉排斥知识。但是,不同文化下产生的思想是存在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书饱含智慧和人生哲理,虽然《老子》以"道"贯之,论及"身"的不多,但老子并没有轻视身体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贵身"的思想。老子的身体观通过"无欲无求"的修身功夫,和"没身不殆"的精神追求,达到"道身合一"的最高境界。老子的身体观是"贵身"和"无欲"的对立统一,对当代物欲横飞的消费时代具有警醒和启示效应。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在明代朱熹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其"心外无理"、"心即理"及"体用一源"为基本观点的心学体系。这些观点与道家以"道"为根源的哲学与美学体系联系紧密:二者都强调本体的普遍性与对万物的生成性;都强调通过"静坐"、直觉、反观内省等方法去认识"道"。  相似文献   

9.
北宋著名哲学家王安石在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老子哲学多有吸收和借鉴 ,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首先 ,在天道观上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并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其次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王安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 ,但同时也对老子人道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再次 ,在辨证思维领域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 ,形成了“天道尚变”的进步历史观 ;同时 ,王安石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矛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哲学为中心的学术派别,由《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始称为道家。按传统说法,老子是道家创始人,被道教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庄子则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哲人。长期以来,哲学界对老、庄其人及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庄子《南华经》内、外、杂三十三篇的实质、特点和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褒贬不尽一致,然而,不管主张老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