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性见解,借助课堂内外、阅读与写作、情感和理性诸多方面,激发学生研读文本,体味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不同时代生命个体的生存价值。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美,提升审美精神。一、步入文本,情感浸濡语文是一种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后激起的浪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往往是具有丰富情感价值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份份真挚的人间情感,决定了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体验这些丰富的情感是尤为必要的。语文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深入作品的世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堂教学要激活儿童的情感,首先必须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保证。然后通过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的审美化、情趣化来激活儿童积极地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从而达到陶冶身心,净化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情感不仅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本期力图通过不同内容的教学设计,诠释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体验凸显文本价值》———文章强调语文学习应该营造一个浓浓的情感世界,要引领学生带着各自的情感和想象去感受、体验文本传递出的文学意象,感受那充满魅力的迷人意境。《把握特点品味文化》———《 世纪宝鼎》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开放的教学视野,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把握“鼎”的特点,感受“鼎”的文化,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在“工具”和“ 人文”的视界中自由徜徉》———阅读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被誉为“小于永正”…  相似文献   

6.
正博大精深的汉语言中蕴藏着丰富而滚烫的情感。以"语言理解和运用"为己任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引领学生徜徉在充满情感的文本语言之中,触摸富有温度的文字,享受阅读形成的愉悦体验,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与文本的情韵形成共振,从而丰富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一、激活意境,让文字在涵泳中温馨可人引领学生走进语言营造的优美意境,感受如画一般的文字,在感悟语言的温馨可人之后,激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有简单的讲解。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不断触摸语言,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启迪,凸显人文性。新课标所选的小学语文课文都是充满童趣、朗朗上口的故事,不仅蕴涵着语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多样情感提供了机会。我们要沉下心来,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是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围绕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感知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走进文本的内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文本,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9.
审美阅读时儿童对文本的能动反映,是儿童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儿童感受与领悟,让儿童在文本语言中审美;可以引导儿童品鉴与阐释,让儿童在文本形式中审美;可以引导儿童体验与想象,让儿童在文本情感中审美。这样通过审美阅读,让儿童的审美视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三者多元的情感体验,还应引导正确的文本解读与价值认同。阅读的过程是语言感悟的过程,是言语训练的过程,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理应在丰富学生言语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1.
罗春君 《广西教育》2010,(16):35-36
设计理念: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多元化解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情感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2.
诗化的语文课堂,是遵循审美教育规律,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入境”“妙悟”与“升华”的主体情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文本所蕴含的意境,再以含蓄、感性的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体味课文的诗化语言过程中进入其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和情感等因素进行深刻的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儿童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及思想的升华的佳境。一、正确解读和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让语言熠熠生辉语言是课文的基本材料,语言美是教材选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传递人类文化、塑造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鳃读文本,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的美词、美句,更需要用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人手: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是文学欣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枝一叶的细节,挖掘其中的语言韵味,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呢?  相似文献   

14.
宋爱芳 《考试周刊》2014,(18):41-41
<正>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而情感这个非智力因素也同样不可忽视,所以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价值。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  相似文献   

15.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要通过品味语言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学会品鉴文本的题目,锻炼"解题"能力是培育学生审美体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美妙的体验之旅。作为引领课堂方向的导师,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它是一个"曲折推进、豁然开朗"的过程,既不能脱离文本提供的特定语言环境,又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置问题情境,巧点妙拨,真正引领学生跟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是说要想领会一篇文章的内涵,就必须领会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感悟、理解,与文本对话和心灵的沟通,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让躺着的文本站立起来。一、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气氛"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  相似文献   

19.
李奉军 《成才之路》2009,(33):41-4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中学语文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构建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激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引导学习者之间的心灵交流,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一理念要求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让学生在不断丰富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唤起他们对美好世界和人生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