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莉  南阳 《教育文汇》2009,(5):50-53
何炳章(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名教育专家): 我们安徽教育同仁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教育文汇》——这本在全省唯一的有全国公开刊号的面向教师的杂志。安徽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同仁要想影响全国,何其之难,而有这样一块阵地要好得多了:我以后如果有好的文章,会首先投给《教育文汇》。我建议本省其他同仁也这么做。我希望我们集中思想、集中精力、集中智慧把刊物办好。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热线     
<正>陈学同志:你好!你向省教育厅"厅长热线"反映的内容知悉。《安徽教育》是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所属的一本刊物。你所反映的所谓《安徽教育》发稿收费的问  相似文献   

3.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7,(1B):24-24
《上海教育》伴随我40多年的教育生涯,我也见证着《上海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从一本普通的教育类刊物演变成如今影响越来越大的中国第一本教育类新闻杂志,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以“新·实·活”的特点紧密把握着教育发展的脉搏,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信息,同时也创设了交流教育思想的良好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精心选定了一本专业书,本想一口气读完,可是从学校带到家里,从案头拿到床头,几个月过去了,甚至一年时间也未能读完;一种教学现场或一个教育案例很有典型意义,一时触发了我们的情思,想写一篇教育论文或教育随笔,可是直到灵感飞逝也未能落笔成文。若有这种情况,也并不完全是我们的错,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中学特级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自费订阅各地出版的教育理论刊物。《教育科学论坛》就是我心仪的刊物,每期杂志送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浏览目录,然后,抽出闲暇时间,仔细阅读。我们有一个学科中心组,对一些特别优秀的文章,我复印十多份,发给中心组成员仔细阅读、保存参考。一本来自于巴山蜀水的教育理论刊物.竟然在遥远的黄海之滨拥有了固定的读者,也算是一种缘分吧。我们青岛的历史骨干教师每期都能看到《教育科学论坛》,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书总给人亲切的感觉。欣赏时,别样的一种韵味;品读时,特别的一份收获;借鉴时,特殊的一种力量。那便是《山东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喜爱的一份刊物。如今她伴我走过了十多个春秋,丰富了我的教育教学生活。记得刚上班的第一次例会,校长给我们英语组一本《山东教育》,那是上班后第一次见到关于教育的刊物,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浏览了一下目  相似文献   

7.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8.
李欣欣 《辽宁教育》2012,(24):56-58
有没有一块净土,可以用来安放天下最纯真的笑颜?有没有一种声音,可以用来吟唱世间最无私的祝福?有没有一种教育,可以用来诠释社会对孩子最深切的关爱?在如今这个开放与发展的时代,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所学校,她坚守着素质教育本真的内涵;我们也找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厚博的爱,默默守望着花开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她就是启工二校,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一所普普通通的小学;他们就是启工二校的教师群体,一群生活在学生身边的普普通通的人。但这样普通的学校、这样普通的人却成就了并不普通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感谢读者     
读者永远是我们的上帝。刊物的任何变革和创新都离不开读者的支持和响应,很难想像,没有读者的参与,没有读者的支持,一本刊物能有多大的生命力。“《湖南教育》读者调查”从五月份开始,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读者返回的调查表。令我们感动的是,不少教师读  相似文献   

10.
欣慰的理由     
刚从印刷厂新鲜出炉的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上海教育》,在2001年的最后一天,飘着油墨的清香走进了上海师资工作会议的现场。当与会者争相索要《上海教育》的时候,我们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忧。兴奋,因为我们倾情打造的新杂志成了会场上的亮点;担忧,因为这样一本从内容到形式彻底变样的刊物会得到怎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当然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甚至包括大学教育,却忽视了文学教育这个重要的方面,导致广大的受教育者文学修养偏少,鉴赏能力偏低,审美趣味偏淡,写作功底偏差。针对文学教育薄弱这一现养,我们在2005年创办了《文学教育》(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96;国内统一刊号:CN42-1768/1邮发代号:38-423;电子版:http//www.qikan.com)这样一本专门研究和探索文学教育的刊物。创刊两年来,刊物受到各界好评,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发行量逐步上升。为了进一步把这份刊物办好,从即日起,我们特向全国…  相似文献   

12.
《安徽教育》2009,(11):8-8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推进安徽教育科学发展、优先发展,省教育厅就促进安徽教育优先发展有关问题,委托安徽大学进行专题研究。安徽大学接受任务后,成立了"促进安徽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研究"课题组,并着  相似文献   

13.
开栏的话     
正《教育文汇》(综合)改版伊始,我们十分欣喜地约请到了安徽老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先生为刊物赐稿,并开设专栏《实话教育》。本期推出专栏第一篇文章《与安徽教育一起走上新起点》。储朝晖先生融汇古今教育,贯通理论实践,学养深厚、著述等身,观照现实、指点迷津,是当今颇富思考、颇为活跃、颇具影响的教育专家之一,也是全国各大媒体十分倚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安徽的近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这种状况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特别是在战前10年,伴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峰值”。但即便如此,安徽的近代教育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学校数量的覆盖率极小、学龄儿童入学率极低、教育经费困难、教师专业化水平与授课内容的近代化程度都亟待提高等,同时也折射出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总体贫困、封建思想观念浓厚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2010,(1):63-63
亲爱的读者: 2009年,是《湖南教育》改为新闻旬刊的第一年。这一年,刊物以宣传建设教育强省为己任,以大宣传大教育的思路来办刊,加大了舆论引导的力度和刊物在建设教育强省进程中的参与度。我们在加大刊物新闻性的同时,更加强化了刊物的教学专业性。不知道您是否喜欢或认同这一年的刊物。如果刊物和以往相比,有了些许起色,是和您对本刊的厚爱与支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张志敏 《上海教育》2007,(1B):26-26
近几年来,因忝列《上海教育》常务理事,故对它关注有加。《上海教育》的团队这样努力地在经营这本刊物,并已成为上海教育界乃至全国一本有着很大影响的权威性刊物,确属不易。我等理事虽非直接出力,但总也是关心一场。祝之贺之,诚自心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扩版致读者     
<正>新世纪的时光列车已经驶入了2010年,创刊逾半个世纪之久的《安徽教育》,迎着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曙光,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从本期起,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机关刊《安徽教育》隆重扩版,开  相似文献   

18.
正昨天,当我们的教育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次精心准备的观摩活动,却因为一个孩子的莫名狂躁而不得不草草结束;一次安静的午休,却因为一声尖叫而顿时热闹非凡;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却因为一个对规则视而不见的孩子而戛然而止……这样的教育尴尬伴随着我们教育工作的每一天,这样的孩子随时都可能制造出这样或那样的麻烦,我们试着规避这样的教育尴尬,用教师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行为表现,可结果都只是徒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论坛》2006,(10):F0003-F0003
《教育科学论坛》杂志很好,但可能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还有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刊物。我是今年(2006年)2月底,在网络查找教育报刊投稿信箱时,才偶然知道四川有这样一本教育教学方面的好杂志!2006年3月27日,我到邮局汇杂志的订阅款,由于去得早了一点,邮局还未开门,我就等在门外。  相似文献   

20.
史峰 《教育文汇》2007,(6):45-45
我是山东的教师,《教育文汇》是安徽的刊物。山东安徽虽然隔着山山水水,但正应了一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会”,地域空间的相隔并没有隔断我与《教育文汇》的缘分,让我续起了与《教育文汇》这份“命中注定”的机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