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物教学》2016,(22):23-24
依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原理,从教学实践出发,基于"经历"式课堂教学设计,提出在"典型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学习的魅力、在实验操作中"经历"推演的快乐、生活应用的情境中"经历"学习的价值、在讨论合作的情境中"经历"学习的愉悦4种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以生命为前提的,生命只有在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才能被唤醒,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100种经历"活动课程化,形成"100种经历"框架体系。学校通过课程化架构,于顶层设计中彰显序列性;通过学生的体验式参与,在体验中发展其个性;给学生多样化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独特经历中积淀成长财富;立体化评价,让学生在多元经历中呈现过程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学者L·迪·芬克在《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设计原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内涵是: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  相似文献   

4.
从秋后的种豆子到夏初的收豆子,孩子们从生活经历中体悟到了种植的辛苦、成长的等待和收获的喜悦。然而添添小朋友的一个灵感让我们发现,其实生活本身还在延续,"收获经历"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我在思考"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习得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赋予幼儿生活经历活动鲜活的生命力。明确:经历不止于收获,而是"生活"的另一个开端。"当你打开经历这扇门,你会发现:教育无处不在,生活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5.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顺理成章的。让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便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教育学家迪·芬克依据杜威"经验课程"理念,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思想。他认为"有意义学习经历"是"在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习经历中,学生会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随之而来的是高度的活力,整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6.
课堂中教与学活动经历应该是实现方法目标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例《探究安培力》中,"安培力的方向"、"安培力的大小"、"安培力知识的简单运用"三个段落的学习活动经历都是学生获取方法的素材。在课堂中通过关注物理知识形成过程、注重技能生成与知识运用过程、突出学科物理思维等方式将方法目标细化,就可以使学生借助活动经历习得物理方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起来的,是源于数学学习过程经历、基于数学实践活动、具有个体性差异的感性认识,具有动态性、内隐性、个性化的特征。因此,笔者认为,组织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是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键,要让学生在过程经历中学会思考问题,获得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本文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试述如何在过程经历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课标本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要求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难忘的"第一次"写一篇习作,要把"第一次"经历写清楚,写出在经历过程中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网络改变世界"一框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经历的教学样态。引题:从快件与外卖说起  相似文献   

10.
石卫娟 《黑河教育》2014,(12):41-41
正《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亲身体验和感悟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从而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结合实践,笔者谈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一、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把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基于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而《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充分表明学生是"数学化"的主体,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开设工艺美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已超百所,对其中部分学校通过走访、电话、问卷、网络、面对面等途径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需求十分看重。教师的企业经历有助于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据《中职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现状分析——以工艺美术专业为例的实证研究》[1]显示,中职教师的来源有74.2%来自高校,近18.2%的人来自职业院校,只有7.6%的教师来自企业。从调查情况来看,企业急需的是对岗位有一定了解,且适应性强的专门人才,然而没有企业经历的中职教师则不能顺畅的完成这种"校"与"企"的人才需求对接培养,这和中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培养目的本末倒置,有悖企业需求,有碍中职教育的建设。试图通过"中职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及企业存在的问题"、"工艺美术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特点与企业经历的作用"、"教师企业经历对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影响"、"教师的企业经历如何影响中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等方面探析中职学校中教师的"企业经历"在工艺美术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是我国首次把"经历"这一动词纳入数学教学目标,强调过程性,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来说,是一次震撼性的冲击,也迫使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展示"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一节中例1及其应用的教学片段,暴露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中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的差异性、多维性,经历"生疑——解惑——明理"三个阶段,揭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经历探究过程的意义及重要性。尝试将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亲社会行为是指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帮助、合作、捐赠、同情等利他行为。采用成熟量表对583名"90后"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亲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且存在跨文化与代际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成长经历、年级的"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差异,而学习成绩、学生工作经历以及社会实践经历等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不显著。未来高校在开展相关学生工作时要特别注重针对不同经历的学生开展差异化的辅导。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留守经历"对高职生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影响,文章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宁波市3所高职院校的687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守经历"高职生的自我评价与积极应对方式与无留守经历高职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留守方式、来源地、专业和年级是影响"留守经历"高职生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客观因素;"留守经历"高职生自我评价能预测应对方式。文章在此结果上提出相应的四点建议,为"留守经历"高职生的教育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并对"过程"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含义,明确了"过程"的定位,即"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形状的大小、位置关系变换等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及自我评价的过程,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在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涌现出许多立意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动手操作型试题.  相似文献   

1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确,人的一生如果不经历摔跤,不经历磨难,那么就不会长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摔跤了,遇到困  相似文献   

19.
<正>"老师,我们小组的实验失败了","老师,我的实验发现和他们不一样"……面对学生研究过程的一个个"失败"和"挫折"现象,我们应如何应对?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是科学探究的精髓。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经历探究"呢?从历史上的每一项重大科学成就中不难看出: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绝不是举步摘桃,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给学生创设的,应该是"跳起来,摘到桃子",可能是一跳,甚至两跳……让学生在"失败"中,真正经历过程,真正探究科学,从而真正地获取科学教育的成功。一、从"失败"的探究中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所谓"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从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领悟知识,要变原来的"听数学"、"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获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