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合肥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8年来的实践分析与总结.阐明了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特点、意义,同时指出了制约体育俱乐部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胡少娟 《考试周刊》2013,(99):115-116
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第二中学初中部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进入华宁县第二中学初中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本文旨在让体育教学俱乐部进入华宁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在华宁县第二中学初中部的师资队伍、场地器材设施.并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让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华宁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开展。  相似文献   

3.
本从分析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入手,具体分析了现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模式,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以及中学的场地、器材等情况。主要讨论了现行中学体育课教材的不足之处和学生对现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态度,从而得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进而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分析认为选项体育课符合我国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形势,在中学开展选项体育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孟锋 《现代企业教育》2008,(10):173-174
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行普通高校学生的学习,笔者针对传统模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改革是深化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式之一,同时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优势和要加强教学条件等方面加以阐述,并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符合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释义、实施困难与对策进行了理论思考.研究发现,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增大了学生上体育课的自由度,学生对教师、上课时间、项目等方面有了选择的余地,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紧张的教学环境中相互交流、竞争,使学生的体育才干得到不断的提高,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为旨归,既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也满足了大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是一种体现“有效教学”和“因需施教”理念的体育教学模式。合肥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在课程目标、资源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以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大学体育选课开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大学体育课采取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明显优势.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构建休闲运动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献资料、比较、归纳等方法,探讨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具体运作方法。研究认为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是引进俱乐部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教师授课专业固定,学生自由选择专项课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又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形势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树立。改革现行学校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经过实践证明明星激励法在体育课上是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游戏以运动为基础,以游戏为教学形式,既提升了中职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又锻炼了中职学生的身体,陶冶了中职学生的情操,与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相比有着众多优势。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中职学生的参与性不高,没有更多的参与热情,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就是为了解决传统体育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作为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理念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俱乐部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从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俱乐部教学的要求。在文献资料和走访问谈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在俱乐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特点,为使广大高校教师更好地适应俱乐部教学提供参考,同时为高等体育院校培养体育师资及在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构建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和"体育选项课教学"入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和"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关系,以及构建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意义,寻求通过构建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促进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体育俱乐部是一种适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体育教育形式,俱乐部教学既实现了课内外教学一体化,又使体育课堂教育得到有效补充和延续,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健全俱乐部的管理机制和课程体系、完善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伟  罗二凤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80+190-180,190
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但是,随着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成员的增多和活动内容的丰富,俱乐部的管理问题、经费不足问题等日益暴露。经费是俱乐部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俱乐部活动的正常开展、制约俱乐部的长期发展,俱乐部的管理不够规范又进一步限制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典型调查与比较法就课余体育俱乐部有偿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析课余体育俱乐部采用有偿形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重要功能。因此实施这项改革与实践对该校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高职院校弹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职业体育"和"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弹性化"特征,其运作机制包含了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教学机制三个方面;为保障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弹性化,有效解决深圳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供需矛盾,建议深圳市高职院校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开发海洋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校体育管理的开放性,强化师资力量,优化体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perceptions of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to the proposed changes to the school sport partnership (SSP) programme in England and in particular its implications for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t aims to explore insights into the dismantling of this partnership programme. The SSP system developed club links, increased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arguably improved standar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 between 2003 and 2010. This research is based upon a survey undertaken with 70 schools in the East Midlands region of England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removal of SSP programme. Quantitative survey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SPSS 17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ded and analysed using thematic analysis. Findings highlighted include reduced specialist support for primary PE teaching, loss of collaborative primary PE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club developmen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quality of primary PE and physical activity opportunities made available for young people.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比较、实验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教学俱乐部模式的现状及实验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其可行性,并提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要顺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校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应用。这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基于体育教学规范及教学规律,融合了国内传统体育教学、国外大学体育俱乐部活动的优势。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能够使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得到增加,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也能得到丰富。同时,通过转变学习视角,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河北省大学俱乐部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分析其实施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应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促使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在河北省得到更好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物理实验"是面向理工科学院学生开授的通识必修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后,能够借助物理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项目,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实验和实践起到承前启后的引导作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开拓创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学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加入了虚拟仿真实验,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做到推陈出新、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