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2,(8):150-151
面对当前价格趋高的当代艺术,真假难辨的中国书画,是否还有第三种可以选择的架上绘画艺术品作为墙上的摆设?答案也许是西方经典油画。 2012年4月29日起,“艺术北京2012”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展馆分为当代馆与经典馆两大部分,其中西方经典油画在经典馆中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张彧 《收藏》2008,(10):54-58
潘玉良(1895~1977年)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成就突出的女画家,原名陈秀清,又名张玉良,江苏镇江人。她是我国第一代赴西欧学习绘画的画家之一,是中国油画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坚持将西方油画融人中国艺术风貌,并在中国绘画中注入西方绘画技巧,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她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在艺术品市场中女画家普遍缺席的情况下,潘玉良绘画所附有的市场价值却凸显出来,反映了她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油画属西方艺术,产生至今不过600年的历史,但在数百年的发展中,西方油画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精品荟萃,影响巨大,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性绘画。过去油画在人们的眼里是西方艺术,是阳春白雪。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油画已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形成了新的收藏热潮。  相似文献   

4.
张凯 《收藏》2011,(7):58-60
林风眠(1900~1991年)的艺术生涯,演绎了东方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行的参考,特别是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进程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且给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提供了现实的例证,丰富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5.
线与色是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必要元素.这些线与色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因素.佛教艺术的发展推动了本土传统绘画中对线与色的主观运用,也一定程度地促进了外来的油画艺术中画面元素的发展,从而佛教艺术与本土油画创作二者之间有了相关联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展讯     
《收藏》2018,(12)
正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2018年10月23日至12月23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览精选了60幅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艺术经典藏品,分为五部分:个性发现与人文阐扬、华彩乐章与怀古幽情、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真实镜像与光色建构、纯粹观念与混杂多元,从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一直到后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潮流,勾勒出一幅16~20世纪西方艺术500年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油画的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外交的限制,我国的油画发展全盘苏化,美术教育事业一味的模仿苏联的教学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艺术和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革。中国的油画发展借鉴和学习了西方的现代主义,油画发展也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风格的多样化、样式的繁多、画派的层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艺政策进一步提出“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发展局面,[1]油画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油画发展进一步向现代主义绘画探索和发展。在全球化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也走向世界。但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依然受到“架上绘画”死亡论和“照相科技”的抨击。面对艺术市场的火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我们如何去认识当代油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本文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油画从20世纪初来华广泛传播,经过近百年的融合,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本土化过程主要是依托学校美术教育实现的。因此,中国油画史上的绝大部分名家精品,都与各时期的美术学院密切相关,时下艺术市场走红的油画家,几乎都接受过美术学院的培养,或者曾执教于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现任教于鞍山师范学院美术系的刘晓丹先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绘画与中国艺术市场研究。其所作的《"八大美院"油画概貌及市场状况》(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的系列分析,意在为艺术购藏者把握中国油画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油画市场提供启示。目前完成的关于"四川美术学院"的《川渝油画的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及关于早期"中国美术学院"的《独领风骚的杭州艺专"老油画"》,已发表于本刊2007年第12期和2008年第6期,其余将陆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饶梦媛 《收藏》2023,(2):70-73
<正>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的作用非常突出,发挥着多方面的艺术变现力。不同于西方油画艺术的色块堆叠,国画更注重对“形”的塑造,物形、景形、意形,以形为本,以形塑意,这就奠定了线条在国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国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直接决定了绘画的品质和质量,从而决定了国画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国画学习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反复练习线条基本功,线条是创作者对国画的第一认知,除此之外,线条还是创作者在绘画时艺术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高为华 《收藏界》2014,(7):16-17
中国的油画,如果从意大利传教土郎世宁将西方油画技巧带到中国宫廷开始算起,已有400年的历史。其实,早在唐代,西方绘画已经传到中国,其中主要以基督教洋教士带来的圣像画为主,功用限于宗教传播。时至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随耶稣会进入中国,将西画引入封建宫廷,使上层社会在兴趣上对西画有所接受。这一时期,不过是西方油画对中国上层社会的“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11.
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按此种说法来定义油画的话.中国的油画最早是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了。而真正的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据载最早的油画是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有的传教士还被聘为宫廷画  相似文献   

12.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平衡的美丽     
赵力 《收藏》2012,(18):78-81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创作,其主线是写实主义,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景观。20世纪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写实主义,既是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艺术传统的追溯,也是源自民族救亡图强内在需求的表达。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写实主义油画成为了民主科学的代指,成为了去昧变革的利器。时移世易,变化亦已。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写实油画创作出现了从创作观念、创作手法上的诸多变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写实油画的创作在坚持对社会现实关注反映的同时,也将写实发展为某种艺术方式,并在艺术的内在发展逻辑中找到了依据和空间。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4,(1):113-113
艺术档案 田广华,中国实力画派代表。1980-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2005-2008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首届油画研究生课程班;2010-201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研究所油画创作高级研究班;现为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油画专业教师。  相似文献   

15.
《收藏界》2006,(10)
苏柏斗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善于思索的画家,多年来,他沿着一条踏实而又勤勉的道路不断前行着,由于受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并不断追求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的绘画理念,在油画、国画两方面均有着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不少国家亮出“国宝”级的文物,把他们最珍贵、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远涉重洋搬到上海,为世博会增添光彩。其中有丹麦馆的“小美人鱼”铜像,法国馆的塞尚等人的绘画和罗丹的雕塑,卢森堡馆的“金色少女”雕像,墨西哥馆的玛雅神柱等等,让观众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7.
周怡静 《收藏》2006,(4):129-131
2005年对中国油画而言,肯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油画市场真正构建和巩固了属于自己的营盘,不再因她是西方舶来艺术品种而羞答答地和中国其他土生土长的艺术门类掺和在一起,而是作为已经成熟和发展起来的本体艺术,显示出更加强劲的扩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贾宝源 《集邮博览》2013,(11):1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革命史为内容的绘画成为重要类型,以毛泽东为题材的作品,更是这类作品的主体,其中绝大部分是油画。在搬上中外邮票的毛泽东题材油画作品中,有一些作品是原作重画或局部重画与复制。原作重画的目的,有些在于作者追求艺术,有些与政治相关。油画的复制,则是博物馆出于陈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Lain 《收藏》2013,(16):62-67
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影像、装置、新媒体等新兴表现形式,油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媒介;在"85新潮"时期,绘画在"形式"和"语言"上的变革成为主流,对西方写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形态的借鉴与再创造。王兴伟的创作直接受到这一时期的影响,却自成系统。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20,(6)
正提香(约1488/1490年~1576年),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卡多雷,被誉为"西方油画之父",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鲁本斯、凡·代克、普桑和委拉兹开斯都曾分析或临摹过提香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