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内拙”。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医学称之为“医学颤抖”。  相似文献   

2.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内拙”。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动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由于期望过高而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像太想纫好针的手会发抖,  相似文献   

3.
张丽钧 《现代语文》2005,(12):15-15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当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当他拿黄金做赌注的时候,则往往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一个人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医学称这种现象为“目的颤抖”。太想纫好针的手在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在颤抖,太想在面试中胜出的心在颤抖。华伦达原本有着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但是,过分求胜之心硬是使他双脚失去了平衡,那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殒命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人生…  相似文献   

4.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块做赌注赢得得心应手,而用黄金做赌注却输得一贫如洗。原因其实很简单:过多的欲望影响了他赌技的发挥。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适度的欲望能够让人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达到目的,而欲望太多往往适得其反。太想踢进球的脚会发抖,太想成功的心会发颤。平常很容易做成的事,往往就是因为注入了太多的欲望而难以做成。著名特技演员华伦达本有一双在钢丝上如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通讯》2011,(1):47-47
当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的时候,他的技艺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当他拿黄金做赌注的时候,他则往往大失水准。这是由于这个人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现代医学将这种现象叫做“目的颤抖”。  相似文献   

6.
《庄子·逍遥游》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惠子对庄子说:他种的葫芦,结出了一个有五石容积的果实.用这个大葫芦去盛水,其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又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所以他认为这个大葫芦没什么用处就砸烂了它.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在《古典新义》中对庄子的艺术成就作了较高的评价。他说:“在庄子那素净的说理文的背景上,也有你看不完的花团锦簇的点缀——断素、零纨、珠光、剑气、鸟语,花香——诗、赋、传奇、小说种种的原料,尽够你欣赏的,采撷的。这就可以证明,如果庄子高兴做一个通常所谓的文学家,他不是不能。”  相似文献   

8.
庄子是一位隐士,他向往自由,做自己生命和世界的主宰.庄子对自由的追求体现在他超越了现实的羁绊,做一个是其所是的人,也体现了他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庄子时代:战国籍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职业:自由职业者(曾做过小官吏)特长:写寓言故事主要作品:《庄子》爱好:游历、辩论同类笑星:惠施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相似文献   

10.
1654年,有一个名叫梅勒的法国赌徒遇到了一个难解的问题:梅勒和他的一个朋友每人出30个金币进行赌博,规定两人谁先赢满3局谁就得到全部赌注.在游戏进行了一会儿后,梅勒赢了2局,他的朋友赢了1局.这时候,梅勒由于一个紧急事情必须离开,游戏不得不停止.他们该如何分配赌桌上的60个金币的赌注呢?梅勒的朋友认为,既然他接下来赢的机会是梅勒的一半,那么他该拿到梅勒所得的一半,即他拿20个金币,梅勒拿40个金币.然而梅勒争执道:再掷一次骰子,即使他输了,游戏是平局,他最少也能得到全部赌注的一半——30个金币,而如果他赢了,就可拿走全部的60个金币.…  相似文献   

11.
记得《庄子》中的一篇寓言:一个做轮子的木匠看到齐桓公埋头读书,就嘲笑说:“书上的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就好比我做轮子,别人告诉我的,都不能让我真正知道如何做出一个轮子。刀刻在木头上,让木头一点一点变圆的感觉,只有拿着刀去做的时候才会明  相似文献   

12.
最佳状态     
《庄子·达生》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悬挂钟鼓的架子,他做成的架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鬼斧神工。鲁侯召见梓庆,问他其中的奥妙。梓庆说: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不敢损  相似文献   

13.
《庄子》里面有一个故事。庄子和惠施一起种葫芦,为了能种出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勤快地施肥、浇水、锄草。而庄子每天只是到地里转转,看看,见没什么异常就自顾自做别的事去了,没见他施过几次  相似文献   

14.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5.
惠子相梁     
官兵:大家注意,有个叫庄子的图谋不轨,咱们惠大人已经下令:捉到庄子,重重有赏,请大家配合。百姓:大人,他长什么样子?官兵:你们只要看见一个右边脸上长一颗黑痣、白头发的人,就把他捉到官府,有赏啊!(这一切都被躲在巷子里的庄子听到了,于是他找了一个美容师,把自己的黑痣去掉,把白发染成了黑发。)惠子:气死我了!那个庄子,仗着自己的才学比我高那么一点点就想抢我的位子,要是抓到他,非把  相似文献   

16.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个世界很奇妙,而人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中国第一个发现这种奇妙的是庄子。庄子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在梦里,  相似文献   

18.
他的思想矿藏里包含了对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提问。他关注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哲学的思考。他的思想充满着东方的智慧。庄子有一天睡觉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只蝴蝶,忽上忽下,翩翩飞舞,非常快乐。醒来之后,庄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如果庄子没有做梦变成蝴蝶,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什么是善的生活。但是在这之前还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人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在这里有明显的规范性色彩,但这个问题并不必然指向一个道德的或伦理的回答。比如,王博在《庄子哲学》中写道:"庄子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生命的问题。"(第23页)他认为,庄子对于生活态度的主张是"游"或者真正的"游戏"。如说:"也许对于庄子来说,他很喜欢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出自《庄子》的。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把种子种在地里。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惠施非常用心,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时候来看看,见没有什么异常,就顾自做别的事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