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引论≠绪论     
中师《文选和写作》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学练要点”中提出“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这个提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同一页(87页)的“自学提示”中又提出“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  相似文献   

2.
读了《议论文写作散文化探微》一文(见1999年《语文世界》第3期,作者李永清。以下称“李文”),感到对其主张万万不敢苟同。先就李文谈几点愚见。第一,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或指导原则,是毛泽东提出,并经过近...  相似文献   

3.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传统议论文,和第三册议论文单元的其他课文相比,该文短小精悍,是学生学写议论文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议论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教学参考》上依照该文所用的论证方法共分了六层,教学中感到这样处理教材不利于学生通过本文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学习写作议论文。为了便于讲析,不如依据文章内容,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即引论(提出问题部分)、本论(分析问题部分)、结论(解决问题部分),把文章分为三部分。一、引论(从“鱼我所欲也”到“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4.
一、观点型话题观点型话题由于“话题”本身就是论点,写作时在立意上就不必要花费太多心思,将“话题”作为文章中心就可以了。如果写成记叙文,记叙的材料和叙述的故事能够体现这个观点就行;如果写议论文的话,就将“话题”作为文章的论点,只要在写作中围绕这个“话题”选取材料进行议论就可以了。这类话题的材料本身就是写作中的一个典型论据。二、范围型话题这种话题只给出了一个写作范围,至于写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和中心,完全可以因人而异,具体写法和角度也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是在话题范围内立意,都是符合要求的。对于这种类型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就有文人针对写作提出过自己的精辟见解,正所谓“文章千古事,自得方为贵”。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都在为无话可说、无物可论、审偏题、写跑题所困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水平欠佳。针对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缺失,笔者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策略思考。一、写好文体,打下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根基我们知道议论文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引论即提出论点(提出问题),本论即分析论点(分析问题),结论即总结论点(解决问题)。学生写不好议论文是因为大脑中没有议论文的概念,随想随写,这样很容易写成流水账,成为“变体”的记叙文,所以在训练学生写好文体的时候可以进行拆分,进行局部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6.
高二上学期本学期安排八次作文:议论文6次,复杂记叙文2次。第一次作文一、训练要求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重点训练引论和结论部份——如何写好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如何提出论点和加强论点。二、写作指导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份,这三个部份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引论部份提出所要论述的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以引起读者注意。本论部份是主体部份,是运用论据去证明中心论点,分析引论部份是提出的问题的部份。结论部份是在前面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部份。简而言之,三个部份的任务就是我们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部份提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提出论  相似文献   

7.
边建松 《新高考》2004,(4):15-15
说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性地展示是对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立意明确的前提下,如何巧妙说理就显得十分重要。2003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颇适宜于写作议论文。在阅卷过程中以及从后来公布的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们发现在说理技法上,呈现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巧妙运用。我们惊讶地看到这些议论文(包括思辩性散文)在说理上,或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使理性建立于  相似文献   

8.
中考作文“淡化文体” ,决不等于写作训练可以不要文体。在由记叙文转向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指导初中学生写议论文 ,写好议论文 ,尽管方法多种、形式多样 ,但因是初始阶段 ,不宜拓得过宽。否则难免让学生尤其是写作基础稍差的学生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倒不妨让学生先专于一法 ,然后再及其余。“引论、本论、结论”是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中 ,可以兼容并蓄 ,包罗万象。但对学生而言 ,则似乎多了些笼统与庞杂。因此 ,笔者在此前提下提出更为具体化的“五步论析法”。第一步 ,阐明议论的缘由。一切人物活动总是在具体而特定的环境中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 ,全国有很多地方的中考作文已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尽管话题作文是全方位向学生开放 ,但在写作过程中 ,还是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考生对话题作文认识不清 ,未处理好话题作文写作中的几个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结果走入了写作的误区。  一、提供话题不等于提供材料命题人所提供的话题 ,既不同于以往供料议论文写作中所提供的材料 ,也不同于记叙文扩写的素材 ,它仅仅是写作的一个引子。因此 ,不能套用以往那种“引—提—议—联—结”的供料议论文或扩写的写作思路。而有的考生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把话题当作材料…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套子化”的倾向,本课例通过赏析经典时文、破解写作话题、升格套子作文、品读同伴范文等读写互动教学环节,致力于引导学生追求议论文写作的有“我”、鲜活,彰显议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议论文的基本模式是引论、本论、结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文章是复杂的,有时“解决问题”的内容不一定是结论部分;也可以是本论部分;结论不一定每篇议论文都具有;结论部分实际上是在“总结问题”、“归纳问题”。因此,议论文的“解决问题”可否另立名称为“总结问题”或“归纳问题”。  相似文献   

12.
覃忠盛 《考试周刊》2009,(33):42-43
申论终端写作,是指“申而论之”的写作过程中,经过了审题、构思,明确了虚拟身份、论述主题、文章标题,拟定了写作提纲之后,直接落笔写作正文的最后环节。这是申论考试全程的“最后决战”。“引论-本论-结论”是议论文最基本、最通用的结构形式,申论写作是考场作文,讲究时效,考生又多是缺乏专门写作训练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说理是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性的展示是对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立意明确的前提下,如何巧妙说理就显得十分重要。2003年全国卷作文题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颇适宜于写作议论文。在阅卷过程中以及从后来公布的高考满分作文中,我们发现在说理技法上,呈现  相似文献   

14.
要使议论文写作时纵横捭阉,就要纵横拓展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得纵横拓展思路,写作时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就会“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拓展思路,写作时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能“间关莺语花底滑”。那么,该怎样纵横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呢?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即腹部开花法。  相似文献   

15.
议论文重在“说理”,写作议论文必须学会“讲理”。学生写作议论文“理屈词穷”、“言不成理”或“强词夺理”的根源在于认识模糊,思想肤浅,思维混乱。因此深化认识,提升思辨能力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高考都考“话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人据此提出“淡化文体”说。其实说到底,话题作文无非着眼于“公平”二字,让学生能因特长选择文体。高考阅卷发现,多数考生仍选择写议论文,客观原因是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议论能力对将来发展的意义更大。因此。议论文写作教学尚有强化的必要。本文拟就加强议论文论证力度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在议论文的写作中,选好角度,不等于大功告成,正如走路,只是解决了往那个方向的问题,文章的成败,关键还在于“怎么走”。这个“怎么走”,就是论证。论证的力度,大致包含深度、高度和广度三个方面。其一,论证要有深度。鲁迅先生提倡为文“审题要严,开掘要深”。“开掘深”  相似文献   

17.
高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一直是训练的重点。由于它涉及到思想理论水平,学识见解,生活阅历,写作技巧和语言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上训练方法的不尽科学,不少学生怕写议论文,这就使议论文的写作又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呢?大家知道,教材中的议论文,不少思想理论过深,论题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于是写作时泛泛而谈,求其大概,不外乎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大块,似乎议论文的写作就这么简单。作文教学也就过于笼统,容易流入随意性,陷入盲目性。这里我们想就议论文写作中的两个环节——审题与结构,略抒管见,就数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8.
一、议论文的结构毛泽东曾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所能济事”。我们可以将其简化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结构,也有的称之为“引论——本论——结论”。这是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这样的“起承转合”,对写议论文  相似文献   

19.
论点型议论文是议论文众多样式中最普遍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论题与中心论点的内涵完全一致。外延互相重合。写此类议论文,作者只需将本已明确的中心论点予以充分论证即可。也就是说,其引论和本论是“因果关系”:引论部分的中心论点是“果”,本论部分的论证是“因”。本论部分应论证引论部分所提出的中心论点能够成立或不容否定的理由和根据。它远比供材料作文(议论文)易学易写得多。因为供材料作文需作者自己去归纳、提炼所供材料之观点。假如作者对所供材料理解不正确或者有所偏差,那么势必导致文章的观点(即论点)错误,导致作文失败。换言之,论点型议论  相似文献   

20.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当前在大专院校的写作教材里,讲法较为混乱,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只强调“举例”、“对比”、“引论”、“分析”、“比喻”五个常用的论证方法,而不具体阐述其推理的形式和过程(如电大教材《写作通论》);二是只讲“归纳”、“演绎”、“类比”推理的一般过程,而不介绍那五个常用的论证方法(如朱伯石的《写作概论》);三是将以上两种对立的讲法,随意加以撮合(如路德庆主编的《写作教程》修订本)。这三种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他们的共性在于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这一重要问题,缺乏深究,缺乏严格地科学梳理,令人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