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  相似文献   

2.
据传说,唐代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个下雪天同到旗亭(酒楼)饮酒,见有梨园伶官多人偕同一些歌女也在那里饮宴。三人相约,听歌女所唱歌词中谁的诗最多,每歌一曲,画壁为记。起初,有两位歌女分别唱了两首王昌龄的绝句,有一位歌女唱了一首高适的绝句。  相似文献   

3.
诗人比高低     
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人都是唐朝开元年间很有名气的诗人,他们写的诗常被人配上乐曲到处传唱。有一年冬天,他们三人相约一起去饮酒。正好有宫里的伶官和几个歌女也在此处饮酒,不一会儿他们就弹唱起来。  相似文献   

4.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初冬的一天傍晚,北风凄紧,雪花飘飞。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不期在京城街头相遇,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他们诗名纵横天下,却身无一丝功名。备感人生苍凉的三大诗人,踏着街上的积雪,相约来到一家高级酒楼。这里乃京城繁华酒肆,平日里高官大款云集,名伶歌姬不断,是著名的“销金窟”。三人尽管囊中羞涩,却大摇大摆走...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2007,(1):70-71
开元(公元713—741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都是很有名的,他们常常.一同游历。一日,天气寒冷,雪花飘飘,三人共到旗亭饮酒,当他们正在酣饮之时,忽有梨园弟子十多人,登楼宴饮。三位诗人见此即离席回避,在角落里拥炉火观望。不一会儿,又有妙龄歌伎四人陆续到来,个个衣着华丽。稍后,乐声奏起,都是当时名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当时和高适、王昌龄齐名。他的诗意境雄阔,热情奔放,极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边塞诗四首     
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尤高。这些诗人大多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  相似文献   

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关于这首诗有两个有趣的故事。一唐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位名盛一时的诗人来到一个叫做“旗亭”的酒店饮酒。店中有十多个女伶陪酒唱曲。三  相似文献   

9.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天,长安下起了小雪。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相约到一家酒楼买酒小酌。他们边饮酒,边赋诗,兴致很高。忽然有十几个梨园掌管乐曲的小官上楼来会宴。三人便避开他们,到一边围着炉火取暖。一会儿,有四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歌女缓缓走出,随着乐曲引吭高歌。她们所唱的歌词,都是当时名人的诗作。这  相似文献   

10.
旗亭画壁出自唐薛用弱《集异记》,记载了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间唱和之佳话,因其出于小说家之手,故其真伪问题颇令人怀疑。通过对旗亭画壁故事本身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可以分析出其事之真伪以及产生争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旗亭画壁"之事反映出了唐代诗歌音乐传播的某些特点。由于盛唐时期宴饮赏乐文化繁荣,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才有机会在酒楼"免费"听歌。梨园乐人出宫表演,促进了宫廷与民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旗亭画壁"中,乐人采用[凉州]曲调演唱诗歌,入乐演唱时对原诗进行了截取或修改。乐人与文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贴近,乐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人诗歌。在诗歌音乐传播系统中,以"诗入歌词之多者为优",而入乐传唱对诗歌的接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之涣是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兄之咸、之贲也是诗人。王之涣在少年时很有侠气,性格豪放,常击剑悲歌。中年折节工文,过了十五年优游山水的生活,足迹遍及黄河南北。他常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人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每有佳作,乐工便辄取以被声律,因而名动一时。靳能在对他所写的《墓志铭》中,称王之涣“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其诗名之盛。他描写西北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可惜他的作品多已散佚,在《全唐诗》中,仅存绝句六首。他的五绝《登鹳雀楼》和七绝《凉州词》,均可列入盛唐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3.
浅论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和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边塞诗作代表着当时边塞诗的最高水平。但因为个性、经历、时代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二的边塞诗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王建《凉州行》:“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唐代,从宫廷到民间,都十分喜爱音乐。人们不但爱唱本朝歌曲,也爱唱外来乐曲。无论是家居宴饮,还是外出冶游,无论在茶坊酒肆,还是军营城堡,到处都可以听到歌声。据薛用弱《集异记》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同往旗亭饮酒,见到十多个伶官在那里聚会,演唱他们的诗歌,诗人们为自己的诗作能被歌妓们传唱而感到光荣。  相似文献   

15.
文章着重 述了在诗歌全盛时代唐诗的创作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李顾等人参与的边塞诗派,他们凭借着各自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派在唐代众多的诗歌流派中,独树一帜,边塞诗人所创作的边塞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真情实感,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边塞诗的和,犹如异卉奇葩,给唐诗盛开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色李剑冰在唐代姹紫嫣红,百卉竞丽的诗歌园地中,绝句之花开得格外瑰丽。而在唐代绝句好手中,盛唐的王昌龄也许是最为杰出的一位。王昌龄在其生活的时代就有极高的诗誉。在当时有“诗家夫子三江宁”之称①。他与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盛唐...  相似文献   

17.
骆礼刚先生在《王昌龄二题》一文中认为 :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非由七绝乃因五古。笔者认为王昌龄引用己诗时多为五古 ,实是其向生徒讲授五古的做法时所致 ,而并非其有意推崇自己的五古。无论从王昌龄对七绝创作所投注的热情和所取得的成就来看 ,还是从当时诗坛五古创作的诗人群落及王昌龄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来看 ,抑或从王昌龄七绝于当时多被诸管弦争相传唱的实际情况来看 ,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确因七绝而非由五古  相似文献   

18.
李白和王昌龄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的诗作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李白有"诗仙"之称,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王昌龄则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尽管他们的七绝在体裁、描写手法、意象、语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同在一个朝代的他们,七绝作品还是有很多相同点的。一、均受当时豪爽任侠思想的影响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昌龄曾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大有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而李白也  相似文献   

19.
骆礼刚先生在《王昌龄二题》一文中认为: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非由七绝乃因五古。笔者认为,王昌龄引用已诗时多为五古,实时其向生徒讲授五古的做法时所致。而并非其有意推崇自己的五古。无论从王昌龄对七绝创作所投注的热情和所取得的成就来看,还是从当时诗坛五大创作的诗人群落及王昌龄在其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抑或从王昌龄七绝于当时多被诸管统争相传唱的实际情况来看,王昌龄获当时之诗名确因七绝而非由五古。  相似文献   

20.
登鹤鹊楼〔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管理文书事务的官吏)。遭人诬陷去官后,过了十五年漫游生活,遍游黄河南北。后又做过文安县尉,死于文安。他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相唱和,作品流传甚广。靳能在《王之涣墓志铭》里说:“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借他的作品多已散失,《全唐诗》中仅存六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