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策略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招生和就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指出就业能力培养不足,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产生就业鸿沟的根源;提出高校从重视就业率到全面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转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不少学者指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就业鸿沟"日益扩大的真正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严重不足。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重点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做法展开阐述,探索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预就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将教育与就业有效结合的一种崭新尝试,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大学生就业已从"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因而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解决办法。本文结合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自己的认识,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从“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解决办法。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基本来源,分别是学科专家的建议、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不可偏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层、专业课程设置和就业教育深化等方法来强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坤 《华章》2011,(21)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动用各方力量,梳理出高校、政府、学生、用人单位存在的制约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的制度性因素,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鲜明地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又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条值得继续研究和不断探索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而就业率却呈现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社会就业歧视现象增多、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及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对此,应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社会等多层面进行改革,形成合力,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学校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基本实现市场化。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激增,使得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现在人们都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也是困扰政府和高校的一个难题。其实,不仅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要找到满意的大学生也很难。这一尴尬的局面说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拟从本科院校信息类本科生就业情况及信息类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研究本科院校信息类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措施,为本科院校开展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从而增强信息类本科生的就业能力,也为属地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就业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国内外职业院校办学的实际做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促进高职生就业。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而就业率却呈现下滑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社会就业歧视现象增多、大学生就业定位不准及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对此,应从政府、高校、大学生自身、社会等多层面进行改革,形成合力,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将教育与就业有效结合的一种崭新尝试,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工科院校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毕业生的就业密切相关。目前,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一个调查数据出发,分析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和社会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供需结构失衡、脱节等问题,对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难题,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再度升级,如何缓解这一难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当下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综观大学生就业难,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是,作为"生产"大学生产品的高等院校在人才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探讨金融危机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可以做出的改进,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危机转型。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文章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出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提出了应从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重视大学生品格养成、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等六个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逐步发酵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众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分离。本文提出就业传导机制这一新的概念,将就业过程所传导的信息与高校人才培养衔接联动,并针对就业传导机制的建设与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本文探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要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减少毕业生就业障碍,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完善提高可就业能力的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就业体制的转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失为当前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机会的一项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透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重新审视就业政策的负面性、职业中介机构行为的合法性、用人单位招聘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在于理顺就业体系内的社会关系、出台有效的就业政策、规范就业宣传、改革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