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每位做父母的天性使然。父母的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家庭教育,更别说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如果父母只懂得爱,却不懂得用爱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自然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把视听活动当作生活的主要内容。有的父母一回到家里就是看电视或者上网,没有其它娱乐活动。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要受到影响。和孩子共同起草一个视听协议。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平等地坐下来,一起商量怎样安排视听和学习的时间。可以先让孩子提出方案,父母看是否可行。协议一旦制订下来,就要严格遵守。父母可以适时进行检查。要求孩子在保证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下进行视听活动。父母需要端正态度的是,让孩子保证完成学习任务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完作业才能进行看电视或上网等活动。如果放学以后…  相似文献   

3.
吴志魁 《中国德育》2007,2(6):52-52
现在许多家长忽视孩子自我服务和适量参加劳动的重要性。我国一项调查显示,50.5%的孩子早上起床由父母叫醒;10.7%的孩子要由父母帮助穿衣服;60.1%的孩子吃饭时要由父母将饭盛到碗里;28.9%的孩子吃鸡蛋时要由父母剥皮;……在调查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时,40.6%的家长表示因为孩子太小,不放心;26.1%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太紧张,没时间做家务;22.9%的家长是因为觉得太麻烦,  相似文献   

4.
朱莉  木制墙 《家庭教育》2009,(10):32-33
经常有不少年轻的父母问我:“张老师,你认为什么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的回答是:“健康、快乐。”也就是说,父母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健康不健康,快乐不快乐?”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7,(3S):48-48
我们有很多家长不和孩子一起吃晚饭。有些是因为工作忙,要在外面出差或应酬;有些是因为孩子在电视机前吃,父母听之任之……父母与孩子一起吃饭的时间少,不利于孩子社交技巧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父母们抱怨: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父母这是冤枉了孩子。父母说的话孩子都在听,而且孩子是非常听话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因为父母自己说的话有了问题。父母的话说得不符合科学,比如希望孩子一天到晚都对书本如醉如痴;比如希望孩子对别人很圆滑但是对父母却要诚实等等。本期的《谨慎教子》一文,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孩子小的时候在外面受了欺负,父母告诉孩子“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听了父母的话,采取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是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再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大的伤害和…  相似文献   

7.
爱家     
在子女自己没有独立生活的时候,父母的家就是子女的家。父母固然不可压抑子女,一定要孩子做什么,而应该疏导他们向前向上去做,走向正确生活的道路。孩子也不可以故意糊涂、耍赖,趋向下流。儿女要明白  相似文献   

8.
●教育孩子,对孩子提要求,夫妻应保持一致,防止孩子“钻空子”。●要对孩子采取某项奖惩措施,事先,夫妻双方应先商量。有分歧尽量私下解决,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或争吵。即使对配偶的做法不满,也要向孩子解释母亲或父亲是有一定道理的,切忌当众相互指责。●不要背着配偶擅自放宽要求,不要私下向孩子抱怨配偶的不是。●教育不一致是家庭教育之大忌,除了父母教育孩子要一致外,孩子的祖辈及其他家庭成员也要一致。●当其他家庭成员放宽对孩子的要求时,父母应以恰当的方式予以阻止;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时,父母要及时与其他家庭…  相似文献   

9.
博览     
教子十戒在孩子未独立时,他们的命运常为父母所塑造。父母在家教中的人格力量,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来发挥作用。台湾心理学家游乾桂在其著作《做孩子的顾问—称职父母的100则教养话题》中,提出管教子女的十戒:一不要瞧不起孩子——要全面正确评价;二不要恐吓孩子——给其勇气信心;三不要贿赂孩子——动机正确,引导行动意志;四不要过度保护孩子——给其锻炼机会;五不要太唠叨——说话少而精,启发独立思考;六不是强迫孩子服从你——商讨,给其选择自由;七不要父母意见不一致——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八不要期望值太高——实事求…  相似文献   

10.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昧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问: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常常回嘴,应该怎么办? 答:这好办。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回嘴,父母就洗耳恭听好了。孩子回嘴,一说明父母批评孩子的话,孩子听进去了;二说明父母的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不服气。不服气很好。不服气就请回嘴。孩子回嘴,父母正好找到新的突破口,深入一步再批评。如果批评到位了,孩子不吱声了。如果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会再回嘴的。一定要欢迎孩子回嘴,要把批评变为讨论,最终服从一个理。  相似文献   

12.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前的父母多扮演的是权威,孩子要绝对听从父母的;当尊重孩子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接纳以后,父母扮演的角色往往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孩子不愿意的事情就不做。  相似文献   

13.
金马 《山东教育》2005,(5):125-126
一、父母首先要安慰孩子责怪孩子无能,教孩子“以牙还牙”,或者不问青红皂白,简单对待,武断处理问题,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些做法会造成孩子失去正确的是非观,心理上感到压抑,有委屈不敢向父母诉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培养儿童正确的金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翠微 《教育探索》2002,(11):87-87
一、教育儿童对金钱要有正确的认识为了培养儿童正确的金钱观,首先必须让儿童了解金钱是怎么来的及金钱的作用。要让儿童知道,金钱要靠劳动而得,劳动创造财富。现在的孩子只知道父母有许多钱,根本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应该让儿童理解父母挣回来的钱是父母劳动所得的工资,即从事有益的社会劳动所得的报酬。应该尽早让孩子了解父母所从事的工作,了解父母为了做好工作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通过这样的教育,儿童就会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是父母付出了大量的辛勤…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姜丽丽 《小学生》2006,(12):24-24
据路透社最近报道,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严格的父母容易培养出肥胖的孩子。那是因为孩子为了缓解父母制造的压力,经常用暴饮暴食来安稳自己那颗柔软的心,所以说呢,父母不应该给未成年的孩子太多的压力,否则,社会上必然会出现太多肥胖的孩子。所以,大家要起来高呼,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爸爸妈妈请给我们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吧!  相似文献   

16.
孩子得到荣誉后,父母感到高兴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要想让荣誉真正成为激励孩子的有效手段,使孩子有一颗正确对待荣誉的平常心,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从小鼓励孩子注重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把获奖作为终结目的。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不要因此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尤其不要和孩子说这样的话:“你要是不这样做,叫我多没面子。”或者是:“你要和别人比一比,你永远是最优秀的。”2.不要把获得荣誉和一些功利的因素相联系,比如获得三好生或者某种证书就能有什么好处之类的。3.孩子在客人面前…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今天的父母来说,如果我们说“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认同。但是尊重孩子不能只挂在嘴上,要体现在行劝中。  相似文献   

19.
父母习惯于教导孩子,而不善于引导孩子。有些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喜欢和同伴玩,和父母的交流也不多。这不仅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也与父母的性格特点、教养方式、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旅行前 孩子应做的:1.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伴。2. 让孩子自己去邀请旅伴。3.一定要孩子当面与旅伴以及旅伴的父母沟通,商谈具体旅行事宜,并要求他记录下来对方的要求。回来以后父母要和孩子再详细策划一下旅行安排,直到沟通满意为止。4.让孩子和旅伴一起准备旅行用品。 父母应该做的:1.与孩子商量是否借个孩子去旅游,尽量听取孩子的意见。2.在孩子自己去邀请旅伴以后,要及时与对方父母通电话或者见面,与对方父母最后协商旅行安排,使对方认可您的安排。另外,要了解孩子旅伴的生活习惯等,以做到心中有数。3.如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