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理论研究者将教育中对“以人为本”的提倡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相等同。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的词源和内涵进行探讨,并将其同易与人本主义相混淆的一些理念进行对比,将各种具有人本精神的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区分开来,为人本主义验明正身,以此证明在教育理论中,人本主义并不等同于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法的人本主义>一文提出"法的人本主义",在相当程度上把"以人为本"视同"人本主义",把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归结为法的人本主义或人本主义法律观.笔者认为,以人为本的法律观是基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新发展,而"法的人本主义"或"人本法律观"则是泛带人本主义、民本主义性质的抽象化法律理论,二者的内蕴有着本质差异.与"法的人本主义"意涵相关的"权利优位于义务"和"权利优位于权力"的提法也不尽恰当,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于"人本主义"的高职课程改革,应指向教师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职教能力培养的角度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从注重学生自我意义建构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策略,把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执政理念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点和落脚点、人的发展的实现方式均不同,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而西方人本主义则是为了满足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性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应该是以人为本,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将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相混淆的倾向.两种教育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科学认知与学生发展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克服人本主义教育观的错误倾向,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教育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对心理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的认识定位,就是以人性为本位,主张将人性的发展置于人性的充分养成上.人本主义建构了邀请心理教育模式,提出了"以当事人为中心、助人自助"的心理辅导策略."迷失人性"的学校教育错位呼唤着心理教育范式的变革.建构新的心理教育范式,需要我们坚定和凸现以人为本、以人为贵、以人为重的心理教育人性化理念.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和自主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殊途同归。本文在人本主义理论下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期望能给英语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的教育改革理论包括教育目标观、"意义学习"的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人本主义的教育改革理论,对当前我国高师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首先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性进行了分析,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提出了相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效果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范畴,而由“仁”发现“人”,从“仁本”走向“人本”,是孔子教育思想体系建构的基本理路。孔子从仁本教育观出发,形成了“爱人”与以人为重的教育理念,并由此在教育内容方面呈现人本(文)主义教育色彩,即建立以“仁”“礼”为核心的世俗主义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凸现人的主观能动特性,即以启发诱导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按照自励、励人的原则去形成具有强烈人本色彩的教师观,即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人本化,其实就是教育体系的道德化,其终极指向是服务于德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思想古已有之,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离不开对中西文化中有关"以人为本"思想的探讨。文章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中,探索"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并进行甄别,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虽然当今科学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科学的价值已为更多的人所承认,但是相对应的科学教育却大多仍停留在对科学现成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那种深沉的人文情怀。因此我们应当提倡一种新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教育理念,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在传统的人文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传统的人文主义的演变发展及其与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的辨析得出,新人文主义教育观更多的强调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新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科学教育不仅是对传统人文主义科学教育的全面超越,而且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的内在统一,并由此开辟了人类理性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以"道"为核心,在人文教育观点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提升人性境界、阐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价值和深化人的主体性的教育思想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在人文教育思想方面实质上强调了人性教育,突出了朴素的人本教育思想,强调了有为人生观,涵盖了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其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面.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下,人文精神的弘扬与培养就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要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弘扬人文精神,就必须从树立人文意识,提高文化韵昧;运用文化学视角,开掘作品底蕴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包括人文关怀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而现实教育中存在的严重缺失最终会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无法实现。文学理论因其研究对象即作为人类的心灵家园与人生终极关怀的文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根本属性必然为人文性或人文关怀,故在所有学科中文学理论是最能体现也最需要人文关怀的学科之一,人文关怀是文学理论及其教学的应有品质,而文学理论难教难学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对其核心内容进行阐释和说明,可以使我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澄清人们对人本主义教育的某些误解和模糊认识,发掘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寻求对我们的教育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文素质集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于一体,是人在人文科学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的水平与境界,其内涵与人的精神和灵魂为同一维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解读了人文素质中的"人"的价值,从一个更高的角度阐释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之间的关系。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与塑造和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共同成为大学生前行的双翼。高校教师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民族院校乒乓球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民族院校开展人文主义教育,树立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统领、创新乒乓球教学,化解、融合民族学生交往隔阂是提高乒乓球教学效果,创新民族院校乒乓球教学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