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华的《兄弟》描写了“文革”时代宋凡平与李兰的爱情和改革开放时代宋钢、李光头和林红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个爱情故事都以悲剧结局;这也是时代的悲剧。作家的笔触直指时代社会的变迁本相,折射出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现实对个体命运的忽视与巨大冲击。兄弟爱情悲剧的道德力量,引起人们思考爱情的本质、时代的伦理缺失,呼唤和谐中国的道德回归。  相似文献   

2.
《湖南教育》2005,(8):10-12
在我看来,爱情教育并非一个敏感话题,将它当作敏感话题,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爱情教育的缺失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这实质上是我们的教育乃至我们的社会缺乏真正的美育、缺乏人性教育的一种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3.
《伤逝》讲述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他们生活的那个腐朽、沉滞的社会;二是他们自身的性格弱点;三是经济上的困顿。只有彻底地解决这些现实社会问题,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自由。  相似文献   

4.
无法栖居的失乐园 --北村的爱情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村的小说充满了对人类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类未来的忧虑,但观察和描述的角度大多是爱情.爱情危机正是人的存在的危机,在北村的笔下,当他用一个基督徒的目光打量这个堕落的世界时,他看到的是,在神性缺失的20世纪,人已无力建立现实的爱情.北村作品中爱情主人公的失败,表明了爱情在现世生存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简·爱的故事家喻户晓,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读者赞美简·爱的爱情故事.但是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对整个故事分析之后不难发现,简·爱的故事是恋父情结酿成的爱情苦果:童年生活中的父爱缺失形成了简·爱的恋父情结,所以她一生苦苦追求的爱人不过是父亲形象的一个替代品;怀有恋父情结的作者自然地将简·爱送进了恋父的爱情陷阱.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婚恋题材作品叙写了一个个"凄婉欲绝"的爱情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意义.这些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文士追慕风流、企盼爱情,却又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劣根性,在情与理的矛盾中,他们最终放弃爱情.这种爱情心理成为此类作品中爱情故事普遍悲剧性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众多的爱情故事中,宝黛爱情是"儿女真情"的典范,也是作者理想爱情的体现。与中国古代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无论是从爱情的产生、爱情的品质还是爱情的结局上来说,《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都显示出了超越前人的深度、高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堂吉诃德》这部小说里出现的爱情故事,即堂吉诃德本人的爱情以及堂吉诃德在游侠途中遇到的他人的爱情经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爱情的模式的异同,并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对爱情和人文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新写实小说中,方方的小说以她自己独有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她众多的风格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一部反映城市青年爱情故事的作品——《桃花灿烂》唤起了读者的强烈审美意象。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对爱情执著与追求,也看到这入世间那无法脱俗的爱情以及对女性自我人格的关注。作者的冷峻笔法延续了她一贯的行文风格,正视现实中爱情幻灭的悲剧,其悲剧性的爱情结局也更令人心动。  相似文献   

10.
路遥以他平铺直叙的风格,本色朴实的语言,深刻动人的心理剖析塑造了一个真实、独特的爱情世界.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中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实主义观照下的人生内容.路遥所述的爱情故事可分为三类,即生涩朦胧的爱情,镜花水月似的理想的爱情,务实凡俗的生活爱情等,但无论哪种爱情都不敌真实残酷的现实,它们在苦难残缺的现实面前,演绎成...  相似文献   

11.
当代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因其在爱情题材上独特的创造而光芒四射,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动人的爱情故事.综观其作品可以看出,路遥小说中的爱情从情感内涵到思想文化层面都体现出特有的模式性.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当代著名女作家卡罗尔·希尔兹的长篇小说《爱情共和国》讲述了主人公汤姆和菲之间曲折而又浪漫的爱情故事。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从爱情的伦理严肃性、伦理责任性和平衡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小说所传递的爱情伦理观,揭示希尔兹对现代人的爱情、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篇小说集《青山绿水》清晰地体现出何顿擅于讲述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才能.何顿将这些爱情故事聚集于黄家镇这个地方,通过回到生活现场,以冷峻的笔调,生活化的语言,运用多种叙述方式,细密地呈现出底层市民群体的情爱姿态.何顿通过对底层市民群体爱情问题的关注,不仅写出了城市底层生活的艰辛和现实的残酷,还从生活的角度,对悲剧产生的时代因素和人性内涵作了形象化的挖掘,让我们从人性的视角理解到生命哲学中的朴实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三家巷》中占很大篇幅的爱情描写虽然是为革命主题服务的,但出版后仍备受批评。爱情故事与革命主题的联合一方面与叙事人对材料的处理有关,另一方面与具体语境的接纳程度有关,而语境的变化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正因为50年代的具体语境已经无法为两者的联合提供合理的依据,《三家巷》中的爱情讲述才为批评家所诟病,但这恰恰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复杂特质的文本呈现。  相似文献   

15.
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从这场爱情中女性占主导地位看,面对着现实的双方的对比,超功利还能维持多久?面临危机,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到底将何去何从?本文从现实的角度探讨他们爱情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很多经典作品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文章拟以路遥小说为例,探讨经典作品中悖论式的爱情:我们发现路遥小说和其它一些经典作品都有一个相同悖论式的爱情模式,完美的爱情故事到头来都走向悲剧。也许这是因为生活中不存在所谓理想的爱情,理想的爱情不过是作家们在现实中得不到而虚幻的理想,真正理想的爱情不过是传奇或是神话。  相似文献   

17.
唐代爱情传奇叙写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婚姻爱情故事,凸显出女性对自由爱情的炽烈追求和勇敢的叛逆精神,但最终又多以悲剧为结局。唐代爱情传奇悲剧结局的原因何在,这与唐人对史学的重视、门阀遗风及科举制度的影响、男女两性婚姻自主权的不同等时代文化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莫泊桑《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由看到报纸新闻一男子杀了一女子之后自杀的事件想起年轻时期某次打猎经历中一对鸟儿的爱情故事。回忆以主人公视角向读者传达所见所闻所感,对比动物的爱情和人的异同,歌颂赞美鸟儿的爱。通过叙述者的视角、内心、语言,对意象的构造、环境的烘托及别具匠心的谋篇布局,读者在爱情这条实线后找出隐藏的隐线.对无情残忍的人性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纳扎尔爱情诗集》自觉地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为世人谱写了一组凄美动人的爱情乐章。《诗集》中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的恋人们在遭受种种阻挠后,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爱情。《诗集》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从爱情的被毁灭中激起人们对爱情的珍惜、热爱和追求,以巨大的愤怒去憎恶和仇恨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从而为埋葬丑恶事物而斗争。  相似文献   

20.
读者对爱情的理解根植于他们头脑中和爱情有关的认知结构,而这种认知结构又依赖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爱情故事。这些故事被记录在民歌等文本中,世代相传。分析中国壮族民歌和英国民歌中爱情主题的典型要素差异及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中独特的认知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