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满玉 《福建教育》2022,(20):35-37
<正>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内容生动有趣,展现了闽南风情和儿童生活情趣,且朗朗上口,备受幼儿喜爱。在幼儿园里,时不时就能听到幼儿唱起童谣。他们一边游戏一边唱,十分惬意。但有些童谣内容单薄、变化不大,幼儿反复唱几遍后也就索然无趣;还有些童谣的个别词句幼儿不易理解,且多数幼儿发音不正确。那么,如何让幼儿喜爱的童谣有更多不同的演绎,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形式、增进游戏乐趣?如何通过闽南童谣了解闽南文化,引导幼儿感受闽南方言独特的魅力?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童谣与儿童游戏的关系,分析了童谣中的游戏精神:自由性游戏精神、无目的性游戏精神、审美性游戏精神、真实体验性游戏精神,并指出童谣是游戏精神的实体性表征形态。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3,(A2):183-184
闽南童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教学,培育文化传人,要精心挖掘闽南童谣素材,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兴趣、主题活动选择童谣。以游戏说唱形式增强学习趣味,多感官通道教学方法,营造学习童谣氛围,让幼儿体会童谣的魅力。因此,挖掘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共同参与是很重要的。丰富多彩的闽南童谣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它扎根于闽南文化的沃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孩子们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闽童谣的恰当渗透,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幼儿的情感智慧,让他们学会做人、快乐生活、愉快学习,使幼儿的情感教育既生动有趣,又影响深远,催开幼儿情感发展的绚丽之花,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阮玲燕 《教师》2020,(11):95-96
闽南童玩是闽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环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失,闽南童玩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消失,甚至在闽南地区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也不再设置这些项目。因此,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当地游戏活动的特点,从而为幼儿带去更多的乐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5.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闽南童谣因其特殊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好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音乐区特性,围绕音乐区的材料投放、游戏形式等方面进行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努力扮演好教师在游戏中所应担负的角色,让闽南童谣这一内容与音乐游戏这一形式巧妙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加深对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5):162-164
在闽南童话中游戏,结构游戏中体验,快乐体验中创造,这是一种动态的自主游戏发展过程。我们以结构游戏为手段,融入闽南童话故事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了解闽南童话的文化特征,进而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活世界,传承与弘扬经典的闽南童话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幼儿感知家乡文化的特色,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从小对构建儿童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聚集力起着熏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闽南童玩是流传在闽南一带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圈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慢慢遗失,闽南童玩也逐渐消失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已经失去了闽南地区的特色,游戏网络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在开展闽南童玩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当地游戏活动的特色,从而带给幼儿园学生更多的乐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现本文就从闽南童玩的教学素材、活动计划、教学方法和游戏原则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使闽南童玩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作用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为教学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9.
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受幼儿的喜欢,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选取部分生动形象的童谣进行教学,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表演和活动能力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等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尝试。闽南童谣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意象图示法、艺术教学综合法、实物体验法、游戏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等,有助于提高闽南童谣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童谣游戏是指一定地域内在少年儿童中广泛流传的一种以游戏方式存在的歌谣活动,它所具有的自由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精神特质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同时,童谣游戏与德育活动形式统一且具有道德教育的意义,为此通过童谣游戏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是可能也是必要的。儿童道德的养成,需游戏主体的创造与体验,游戏场地的开发与共享以及教师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11.
童谣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歌谣。我们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的童年就少了一抹颜色。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生长在闽南地区的孩子却大多数不会闽南童谣。从德育的角度讲,童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2007年起,闽南童谣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对于这门全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课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将闽南童谣有效融入音乐课堂,谈谈我们的探索之路。一、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教学中我们尽量让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让学生感到童谣的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借鉴了"奥尔夫教学法",比如:运用节奏练习、音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教育手段,使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肢体动作的加入,促进情感  相似文献   

12.
《月娘月光光》是一首传唱已久的闽南童谣。本次活动,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童谣进行适当的改编,以老公公爱劳动、到菜园种葱这样的游戏情节来贯穿。教师通过场景的创设与角色的扮演,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公公幽默诙谐、富有情趣的形象,充分发挥闽南童谣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课程的类型","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教育的视角","将闽南童谣融入戏剧的教育实施策略"三个维度来阐述:当戏剧遇上闽南童谣,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如何让幼儿在闽南文化特色的戏剧活动中,既能获得戏剧艺术素养启蒙,体验戏剧活动的乐趣,又能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萌发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方式,赋予幼儿戏剧活动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促进幼儿在戏剧活动中惬意、灵动、愉悦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施丽云 《亚太教育》2019,(8):191-192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大融合,人们开始注重普通话的普及,福建的本土语言闽南语开始出现被角落化的倾向。普通话的普遍化与现代社会的科技化带来的是幼儿难以理解闽南童谣里所描述的农耕时代的器物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闽南童谣氛围的游戏环境,为传承本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幼儿更好地在区域活动中感受闽南童谣的魅力,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发展幼儿的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林萍 《学周刊C版》2010,(3):34-36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本人所在的学校因地制宜.编写了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了闽南童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闽南童谣的艺术特性.深入探讨开发闽南童谣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幼儿园游戏异化现象,文章提出幼儿园游戏应该真正地关注3-6岁儿童的精神需求,重塑自由的游戏精神,回归儿童本位,在游戏中重视儿童独立体验的过程、情感的愉悦、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闽南文化蕴含着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敬祖崇宗、敢闯敢拼等丰富道德教育内涵,将闽南文化运用于闽南地区高校德育工作中,能够有效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优化德育环境.闽南地区高校可通过在校园德育环境建设中融入闽南文化,在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中强化闽南文化,让教师结合闽南文化展开德育主题课程,让学生以体验闽南文化作为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将闽南文化运用于地区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真正提高闽南地区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儿童精神的全面展示。儿童的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而自由是人文文化的核心价值。儿童教育的游戏化实践就是人文的自由取向在现代教育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游戏与儿童教育密不可分,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和内核,是一种追求自由、愉悦和创造的精神。以游戏精神观照儿童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儿童教育目的取向的合理化,而且有助于儿童教育方式的人性化。儿童教育应当从尊重儿童自由、唤醒儿童体验、鼓励儿童探索等方面把游戏精神落实到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20.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班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