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 《记者摇篮》2008,(12):105
语言是一门有声艺术,但是如何把这门有声艺术在播音领域内创作得更好,从特性认识和文字表达两个方面来简要分析一下播音语言的创作之美。  相似文献   

2.
有声语言,在影像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传播功能,“留白”则是运用播音中的停连技巧,通过语言再创作,传播出有声语言外的无声信息.本文以个案分析为样本,对播音主持中的停连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从传播学出发,具体分析不同的声音留白所传递出的信息功能,从而找到声音传播中的“留白”技巧,即运用停连,传播有声语言以外的无声信息.  相似文献   

3.
台湾新闻的播音风格首先我们对播音应该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播音是一种语言传播。第一,播音以有声语言为主线,同时兼容了视觉语言或视觉符号。而播音风格就是指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①本文试论述台湾播音员在新闻播音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广播播音主持活动创作过程中,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即是有声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表现力可以更好地完成与观众交流与沟通。基于此,从重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赋予播音主持语言情感内涵、提升播音主持语言文化底蕴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策略,以期促进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言凝聚着声音、信息、情感的交流和融合。经由播音创作而表达出的语言带有舒适恰当的感情色彩,是播音员、主持人对情感、声音和气息的综合运用和把握。通过播音发声技巧的加工,有声语言的情感体验增加,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播音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为声音增添了新的空间和意境,而情感的合理表达离不开声音与气息的结合。播音创作中要达到传者与受者和谐共通的情感沟通,升华传受双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播音基础理论研究亟需向心理层面深化.本文结合有声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创作气场”概念,并对气场的形成及运作、气场的特征、气场与诸创作元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与阐述,力图证明气场为有声语言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理能量.  相似文献   

7.
播音主持的即兴口语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中,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都非常重视"即兴"的表达。"即兴而言"的部分往往会成为整篇作品中的精典。即兴口语表达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播音创作的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它必须符合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具有分寸感和亲切感。播音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指创作内容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戴蓉 《东南传播》2012,(7):183-184
播音的创作形式决定了播音的创造性特征。播音创作是一种语言创作活动,它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而言语是与思维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播音创作具备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形式的由语言与思维来创作的特征。同时,这个特性又决定了在创作过程中最能集中体现语言与思维密切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内在语的存在。本文仅从新闻类稿件的播音这个角度来探讨内在语在语言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播音员主持人主要是以有声语言进行再创作,笔者从多年的播音主持经历中体会到:播音员主持人应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学会驾驭并美化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天天练发音也没必要,甚至认为播音、主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节目主持人只能来自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这种观点是将有声语言当做了“思维的附属品”,对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无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运用了哪些技巧,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思维品质有多好,最终呈现给受众的都要落实到有声语言的表现上,没有语言表达,思维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人张颂教授不断强调“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主持语言不规范状况及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松 《新闻传播》2009,(10):56-56
播音员主持人是在话筒前、镜头前从事有声语言创作活动的人,享有巨大的话语权利。但是,当前播音员主持人播音语言不规范状况还比较严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闫默 《视听纵横》2007,(3):86-86
"播音"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过程,不管是那种类型的新闻,民生类的也好,时政类的也罢,播音时都要严格把握文体脉络进行二次创作,稿件内容与体裁决定了播音的方式,要播好时政新闻必须弄清时政类新闻的文体构成。  相似文献   

14.
冯悦 《新闻前哨》2005,(10):72-72
新闻播音是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知识面要广、政策性要强、心理素质需成熟、语言功力需扎实的一种创作。新闻播音创作主体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驾驭能力是其他类节目所不可比拟的,这些都决定着播报方式是新闻播音的主流形态。长时间以来,一些人将播报和严肃划上了等号,这就让我们很多的新闻节目听起来如同说教,缺乏生气。综观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新闻节目,绝大多数都是以相对严肃的新闻节  相似文献   

15.
刘楠 《中国广播》2005,(7):59-61
播音,从广义上讲,是指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本文所指的“播音”,是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在媒体中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且主要侧重于对其有声语言本体(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吐字、发声、播读表达技巧等)及其外部听感印象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播音是一门及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与受众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一般情况下,播音员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完成的稿件进行再度播音创作,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只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正确,  相似文献   

17.
谈新闻播音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播音是个老话题,究竟怎样做才能提高新闻播音的质量?怎样做才能常播常新?笔者认为,新闻播音绝非是由稿件到论语的语言形式的变化,需要播音员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渊博的学识、成熟的语言表达风格,在播音创作中,使文字获得新生,成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新闻。直至今天,从事这一工作的人都在说:新闻好播,但难  相似文献   

18.
在播音室、话筒前,把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绝不是“念念稿”就行了。播音是一项很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又是严格限定时间的,能不能调动全部精力于创作之中,使之呈现良好的创作状态,是每位播音员在播音前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反复探索。  相似文献   

19.
贾宁  李浩 《今传媒》2013,(8):152-156
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质就是说话,并且要在前辈总结的经验中正视传统,发展创新,在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时要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既反对泛自然化的简单自然的生活语言再现,又反对失去生活语言基础的固定强调,回归说话的本质是播音主持创作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0.
贾宁  李浩 《报刊之友》2013,(8):152-156
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语言有其独特的魅力。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语言样态,因而产生了"正宗"播音腔。由于节目的播出风格和传播特点,并且播音主持的本质是说话,因此在广播电视创作中要正视播音腔回归生活的观点。播音腔具有双层定义,播音腔与广播电视语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播音是一门研究有声语言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语言特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说给人听的工作,其本质就是说话,并且要在前辈总结的经验中正视传统,发展创新,在广播电视播音创作时要追求播音语言的实质,既反对泛自然化的简单自然的生活语言再现,又反对失去生活语言基础的固定强调,回归说话的本质是播音主持创作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