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出土的汉代墓葬自然神话画像,既蕴含着原始自然神话的美韵,又彰显出汉代民众审美情趣。审视墓葬自然神话画像,有追求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空间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的,还有追求以声绘形的神似美的。自然神话画像美韵深深打上了汉代先民审美烙印。美能引起人心灵共鸣,研究汉代墓葬自然神话画像的审美意趣,可激发今人对美的追求,创造更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诗性空间是人类运用想象力开拓的基于现实空间又超越现实的一个空间。汉代的诗性空间是用集体性的想象力去构筑的独特空间,在汉乐府与汉画像的图文关系中得以体现。汉乐府以生映照着死,汉画像以死反映生。前者以"生存"来反映现世,寄托来世;而后者则以汉代人幻想的理想世界图像呈现,过去与现世的生活贯穿其中。诗性空间即在"存在"之中,在无限接近自由的那个点得以实现。把汉乐府歌诗与汉画像的视觉艺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在一个大文化领域中更好地探讨汉代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3.
英雄母题是远古神话中主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英雄母题在新闻叙事中继续存在.新闻中的英雄故事表征了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而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最终通过新闻中的英雄故事得到情感的宣泄.在新闻报道中,媒介和记者扮演着英雄的替身和英雄故事的叙述者双重角色.而媒介和记者之所以具有此双重角色,关键在于他们拥有的宝物--国家和公共舆论所赋予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4.
英雄赞歌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旋律,其英雄观念独特而鲜明,尤其在荣誉、勇敢和爱情的理解态度上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其强烈的个体意识和生命价值。这恰恰是古希腊神话的魅力所在,也是后人诠释西方精神实质的本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重释革命样板戏叙事结构中的英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叙事学的结构/功能规则,样板戏叙事结构中包含着六个英雄模式,依次是:隐性英雄、显性英雄、准英雄、亚英雄、反英雄、泛英雄。这些英雄模式在叙事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它们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顺利进入样板戏的内在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6.
汉代石棺画像是集文学、历史、绘画、雕刻、书法等各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文物局收藏的石棺画像居我国首位,每一副石棺都运用了叙事空间、叙事视角等独特的叙事手法。解读05号石棺画像上所蕴含的叙事意义具有典型性,同时对于我们了解汉代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子昂、李白等古代诗人的诗歌,与当今诗人的英雄史观、叙事立场、文化心理、语言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诗歌中的英雄往往是一个历史的“大我“,现当代诗歌中的英雄则是一个现实的“小我“,表现了一种“反英雄“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平原枪声》的英雄叙事具有独特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马英的英雄叙事上,叙述主体通过对于其所包蕴的美学意蕴的展示,揭示了抗日战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文化语境下,个体在进行二难抉择时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过程。马英在对于现实的抗争中,高扬人的主体性,从而完成了自我英雄形象的铸造,具有着独特的美学意蕴。这一切,标明了《平原枪声》这一文本在“十七年”文学叙事中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学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全面反思,其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全面解构革命英雄主义的艺术神话。它先后经历了重塑革命英雄形象、革命英雄形象民间化和消解革命英雄神话三个完整时期。英雄神话的破灭与政治理想的动摇,无疑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现代学的艺术想象空间和本审美张力,从而开创了中国现代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英雄叙事一般采用英雄诞生、英雄建功、英雄崇拜的叙事模式。然而,斯皮尔伯格的战争题材影片往往在遵循这一模式的表象下,将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完全淹没在个体的生活体验中,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性表达来颠覆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范式。通过大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书写,将个体生命伦理关照建立在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叙事之上,斯皮尔伯格实现了英雄主义叙事的个人化立场建构。  相似文献   

11.
汉赋中运用的神话素材非常丰富,其产生既受到先秦以来的神仙思想及汉代思想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诗骚及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主要讨论的是汉赋的神话叙述体式对诗骚,尤其是楚辞体式的继承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吴从祥 《天中学刊》2011,26(6):34-37
汉代传世的神话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不同类型的神话,王充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王充以求“真”的科学态度对原始神话进行了批判,以求实的史学态度对远古圣王神话进行了批判,但为了颂汉,王充不仅迷信,甚至大力宣扬汉帝政治神话。可见,王充对神话的态度并非完全一致,往往会依其立说目的而取舍,甚至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柳毅传》塑造了一个"豪侠刚烈、凛然正气"的柳毅形象,元代尚仲贤将其改编成《柳毅传书》。主人公柳毅豪侠的一面被削弱,演变成一个拥有世俗价值观和爱情观的人物形象。究其缘由,柳毅形象的演变主要由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造成的,唐传奇的作者欲借小说以炫才明志,北曲杂剧的作者则需要迎合观众世俗化的接受心理。柳毅形象的变化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和语言风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除了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其较高的叙事成就也是值得关注的。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汉乐府叙事诗在叙事学的视域下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其开始利用叙事场景、人物矛盾与情节结构的巧妙设置,来讲述一个情节上严丝合缝、环环紧扣,情感上又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较其他汉乐府叙事诗更于细微处体现了叙事手法上的成熟,从而证明《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汉乐府叙事诗精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东方朔传》是中国古代杂传中较早出现的一部散传作品,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当是汇集民间流传的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撰写而成,从散见于古献神征引的《东方朔传》佚看,其人物形象与叙事建构的虚构性说明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品格。据此,我们认为,以《东方朔传》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杂传孕育了小说的胚胎,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屏南四平戏神田公元帅祭礼仪态沿赣东至闽北路线传入,在历经近半世纪的演变后,它除保存了戏神祭祀主体功能之外,突出强调了道符咒语的驱邪逐祟功能,集中体现出木偶戏祭祀功能的专业性与单一性。田公元帅的原始信仰源于周四月郊祀后稷的国之典礼,经汉而演为田官,且封为社而祀之。唐宋时从田官(舍郎)又衍化为田四郎,为天曹使者形象,且初步具有戏神的某些喜剧性因素,宋以后随着社戏的兴起,抵以滑稽取笑,则田四郎以喜剧形象且为郊祀主角或祖或报求而衍化成田公元帅。  相似文献   

17.
淮阳人祖庙及庙会是中原汉民族地区兄妹婚神话传播的一个重要中心点.当地讲述人对于兄妹始祖的血亲乱伦有着强烈的拒斥态度,进而在惯常类型之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区变体.兄妹婚神话以散文体和韵文体两种形式传播,存在着多种叙事传统.讲述人的神话观复杂多样,将神话僵化地界定为"神圣的叙事"无助于现代口承神话的研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虽然对神话传统的传承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非毫无限度.  相似文献   

18.
鹦鹉不同其他动物,美丽能言,在佛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自汉代作为贡物传入中土,同各阶层人们尤其是女子的关系尤为密切。本文试对“鹦鹉”这一形象在中国古代叙事作品中的传承演变加以分析,以期梳理出中国特有的鹦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高襟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裸形象来源于先民的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曾组合型,人或神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左右两旁的伏羲女娲不交尾,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汉嘲像石中的高襟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汉宫秋》的悲剧性质早成定论,无有异议。但其悲剧主人公究竟是谁,其悲剧意蕴又是什么,却一直争论不休,悬而未决。本认为汉元帝是悲剧主人公,王昭君只是悲剧主人公的牺牲品,其意蕴是在表现一代帝王的人身屈辱和政治上的惨痛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