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征 《文化交流》2003,(4):23-25
承载人类的地球转到4月22日地球日这一天,春风吹起华家池的一池浪花,校园里传开阮俊华荣获第七届全国地球奖的喜讯!阮俊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青年教师兼团委书记,浙江省绿色环保与志愿看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有一句名言:“我有一个绿色梦想——做一个环保人,我还有一个绿色梦想——让我身边的人都能成为环保人。”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2.
春节期间,我回南京与母亲及弟妹们团聚,适逢一位画家举办画展,遂前往观 之。这位画家乃特立独行之人,观其前言的自介文字,他的处世态度和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令我佩服。画家向我重点介绍了他的几幅得意之作后,和我谈起他对当前文艺界的一些看法,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保持独立的人格,他无论何时,都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去做坐台画家。我当即大声叫好,他的话不但引起我的共鸣,那“坐台”一词真是用得贴切而又传神,完全可以推而广之,用在有种种光辉头衔的人物头上。  相似文献   

3.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4.
若水 《文化交流》2010,(2):36-39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著名教授、画家李燕的身影和作品常现于众多文化艺术领域,这不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即使是老友,也因其涉业之广、投入之深、成就之大、头衔之多,真说不准该称他为哪一家更好。其实我认识李燕有个“三步曲”:即画家、国学家、杂家。  相似文献   

5.
木心是谁?这位横空出世的国学大师到底是何方神圣?各地读者“揭密”木心的行动随着《哥伦比亚的倒影》一书的畅销和断档的空白等待中,拉开序幕。日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这位被陈丹青称作“师尊”的大师日前寓居美国纽约,是在美国艺术圈赫赫有名的华人画家,他刚刚于去年结束一场历时4年、轰动美国耶鲁、芝加哥等地的《全美博物馆巡回个展》。2月9日上午10时许(美国东部时间前晚的21点)越洋采访了木心,揭开笼罩在这位大人物身上的“神秘面纱”:这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是可以说一口杭州话的杭州人,而他目前最大的心愿便是回国,而且杭州是他回…  相似文献   

6.
美国杰出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在1958年7月17日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得到消息,随即给萨克斯的家人发了一份唁电:“每个认识萨克斯的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将不得不同意这样一篇最美好的墓志铭:他爱我。”  相似文献   

7.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出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身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  相似文献   

9.
我抵达美国的时候,查理身体不适,由夫人希拉开车把我从波士顿接到他家。车到屋前,首先跑出来迎接的是他们的3条狗中个头儿最大的艾玛,黄毛;其次是黑狗弗劳尔;小矮个儿叫凯利,四腿白,身上呈褐色,脸如狐,很好看,属威尔士“科吉”种。3条狗围着我又是蹦又是叫,好似见到了久别的主人。查理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们与我好一通亲热之后才缓缓走过来,拥抱、问候之余他指着狗说:“你会喜欢它们的,可爱着呢。”他把狗视为女儿,以“我的宝贝”、“我的小姑娘”称之。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月18日,著名美裔中国籍翻译家、作家,99岁的沙博理(Sidney?Shapiro)先生,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此前,沙博理先生作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把在中国的故事讲给世界听,现场观众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沙博理是一位中国籍的美国人。67年前,出于对中国这个古老神秘国度的向往,他只身来到了上海,从此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就了这位老人的传奇人生。这位纽约出生、美国名校毕业的美国人,被中国文化吸引来到中国,迎娶了中国女演员凤子为妻,成为了著名翻译家和研究中国文学、法律问题的专家。2008年12月,沙博理撰写的《我的中国》一书在中国出版。2011年4月2日,沙博理荣膺2010~2011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对于获得这个奖项,他很开心,他说:“我热爱中国,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在中国。”他还说:“这个奖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它也表明全世界的人民多么佩服中国和佩服中国的人民。”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我女儿钱舟应浙江电视台之邀,从美国飞回西子湖畔,参加浙籍文化名人情系桑梓的演出活动。到家后,为了晚上的演奏,她便在家里拉琴,一边拉一边对我说:“爸爸,你给我听一听。”我说:“现在你还要我听吗?”我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2.
从太平洋彼岸传来噩耗:卓有成就的作家、新闻工作者、画家、漫画家并曾在外文局工作过20年的老专家陈依范先生,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已于1995年4月26日在美国加州伯克来逝世,享年86岁。知之者,无不为之感到万分沉痛和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的山水画画家中,黄宾虹的晚年变法,其结果成为“黑宾虹”,使所画“黑密厚重”,其实,他有许多作品,都在于白处用得妙。于志学画冰雪山水,则成为“白志学”,但看他的画,不少地方的成功在于用墨上,所以我说他的冰雪山水为“白银世界三斗墨”。 王伯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4.
我又一次来到人称“祖母绿”的原始森林。我又一次登上能俯视碧波万顷的“观涛塔”。走进这座闻名遐迩、声播海外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倾情地投入在她的怀抱,我已记不清有过多少次身临奇境的感觉了。但是,每次爬上高高的兴安岭之巅,我都要悉心认真地聆听一次松涛奏乐的悦耳之声。之所以松涛滚过的轰鸣之声能让我情有独钟,倾心于此,就是缘于这尽收眼底并振颤鼓膜的松涛声,被我视作了一首首慷慨激越的生命咏叹调,一组组高亢昂扬的绿色交响曲。她让我一回回的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极大的宽慰。然而,她给我更多的却是遐想与思索。……时值金秋…  相似文献   

15.
丁寺钟:一年多来,美术界都在热谈你的《沧海》。据说,这部洋洋一百三十余万字的巨构,因为涉及大多当事人的隐秘,一出版就很走俏,所以市场上几乎买不到。谢谢你送了我一套书。老实说,超过100万字的大部头我很少能读完,而《沧海》却是一口气读完的。现在这部书不在我的手里,朋友间传来传去不知道传到哪里去了。读完《沧海》,我首先被其真实性强烈地震撼了。这次你为了修订《沧海》,专程从美国回来,我想问你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作为一位画家,又身处美国那样一个物质至上、金钱决定一切的国度,你中断了绘画和一切社会交往,历时5年,闭门写作,可能有你的初衷。简繁:实际上;这件事情我已经准备很久了。我自1979年跟随刘海粟攻读中国画硕士学位;1982年研究生毕业经刘海粟提名留校给他做助手,至1985年调去深圳大学,前后长达6年时间。此后,1988年陪他十上黄山。1990年又在美国洛杉矶相遇,一起“走一世界”。从成为刘海粟研究生的最初一刻起,我就有明确的使命感,要记录下与他的每一次谈话,接触和他周围的人和事。最初没有条件的时候我做笔记,有了条件之后做录音同时做笔记,前后做了二十多万字的笔记;录有刘海粟谈话128盒磁带。1995年的9月我专程从美国洛杉矶返回中国访问夏伊乔,先在香港,后  相似文献   

16.
寇丹 《文化交流》2004,(4):29-31
王世襄先生在年届90时(2003年),荣获该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奖。这一年,他赠我的一幅书法中有“我身仍半属湖州”一句(见图),这就使我与他攀上老乡关系了:他,确是长住北京的半个湖州人,而我,却是长住湖州的半个北京人。他在中国高层圈和海外汉学专家中,为世人瞩目,他的人品道德,在我心目中真愿意称他是“平民国宝”。元代戴表元有首写浙江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而王老步戴诗韵的首句,就是“儿时依母南浔住”,你道他儿时怎么会在湖州南浔镇度过?原来他的外祖父金焘是南浔人,清同治十…  相似文献   

17.
这幅四尺整张的《御风行》,是国画大家刘旦宅先生在粉碎“四人帮”后创作的第一幅得意大画。画面上,四位青年女子扬鞭策马,意气风发,形象生动,气概非凡。坐骑雄壮骠悍,肌蹄强劲,御风奔腾,势不可挡。这是画家摆脱羁绊后的自我精神写照,是一幅极其珍贵的精品。1980年,浙江日报“钱塘江”副刊开辟“寄语故乡”专栏,约请茅盾、胡愈之、夏衍、钱三强等诸多浙籍名家赐稿。刘旦宅先生也慨然允诺,撰写了《神游雁荡》一稿,并表示要将他的得意之作《御风行》赠给浙江日报。文章发表半年后,不见先生寄赠,我们估计刘先生画事太忙,便由我专程去上海刘先生…  相似文献   

18.
张晖 《对外大传播》2005,(10):52-54
杨先让先生是位画家,但他与中国民间剪纸,与陕北的老大娘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把这些会用巧手剪出美丽窗花的农家妇女从山沟沟里带到了北京。然后,他14次率从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记录下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大量忧秀民间艺术形式被称作“最后的绝响”。 当我们得知杨先让在美国开办画展并受到热烈欢迎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在国外不仅举办自己曲作品展,而且还以更大的热忱,利用一切机会向美国人讲述中国民间美术,特别是当他谈到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作品使听众激动不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一路走来的他是如何获得了“时代的浪漫记录”这一当之无愧称号的……[编按]  相似文献   

19.
董连元是颇有成果的草根连环画家,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为弘扬中华礼仪、传承道德文明,他常有作品推出,使我十分钦企。日前,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书画家方志恩让我结识了董连元。年过花甲的董连元才情满溢,几十年“很接地气”地在方寸天地中追寻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那天,一个美国同学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问我,能不能帮他一个忙。原来他的太太在邻近镇上的一所初中教文学课,这个星期,学生们的阅读材料是一部多处涉及中国文化的小说《龙翼》,老师想找个中国人去班上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还未等同学说完,我已经被兴奋之情攫住了。因为先前我一直对美国的教育体系感到陌生和好奇,现在,一个绝好的机会自动送上门来,让我得以亲眼目睹美国孩子的初中生活;另一方面,我也对有机会临时担任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感到受宠若惊,我二话不说答应帮这个忙。去学校的前一天,我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幻灯文件,准备到时候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