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学起来无用,因为他们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都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非常久远的事情.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课改以来,如何改变这种局而,成为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历史,这样才会让他们自己体会历史知识的实际作用。上个学期,我讲了一堂公开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这一课中,针对以上问题我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效果还不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何芸 《中学教学参考》2014,(22):114-115
<正>人是历史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人物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以人物为线索,把零碎的史实串联成一个整体,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完整的历史。本文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论述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教学思路】课程标准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的发展进程。"因此,我在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做了这样的处理:两个  相似文献   

3.
目前,义务教育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编写上都图文并茂。以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七年级上册一本书有156幅图片,八年级上册有128幅图片,九年级上册有140幅图片。涉及图片种类多,诸如人物图、实物图、疆域图、形势图、进军图、经济分布图等。所选的图片具有实证性、典型性、代表性、选择性、可读性、探究性、趣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不能自然地重演,也不能借助实验手段使它再现。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史实变得更为生动有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多媒体视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显示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和太平天国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意在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的现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是历史的痕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本课内容将与几年前热议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我国圆明兔首鼠  相似文献   

6.
潘家林 《师道》2012,(Z1):94-95
现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来谈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分析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各阶级力量对中国近代发展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新的探索,也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反思与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每一课的编排中都编排有一定数量的“动脑筋”题,处理好这些”动脑筋”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在课堂上处理这些“动脑筋”题时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呢?下面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文人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中曾经指出:“与侧重抒情的唐诗不同,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阅读宋诗,品味宋诗,确实让人深深感受到宋诗以富有哲理而见长。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它的优劣与否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有效的策略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式。笔者在历史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情境再现激欲望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笔者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影片、图片、歌曲、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截取了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海南教育》2013,(4):42-42
<正>一、运用图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我运用了单元标题下的《五四运动》油画。我先将这幅画投影在大屏幕上,生动的历史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目光吸引住了。"大家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他们有的说看到了天安门,有的说看到青年学生在游行示威,有的说看到横幅上写着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j亍》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和太平天国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意在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的现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是历史的痕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用过去那种“教师说,学生听,学生背”的模式,不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长期下去,学生厌于课堂教学。为使课堂充满活力,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因素,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本文以华东师大版本《中国历史(初中二年级上册)》为例,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抓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的初中历史部编教材,对核心素养做了精心的安排和体现。在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辛亥革命内容中,就充分体现了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潘家林 《师道》2012,(7):94-95
现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内容为例,来谈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目标分析这个单元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各阶级力量对中国近代发展的探索。每一次探索都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人对国家出路新的探索,也引起了学生对中国发展前途的反思与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5.
八年级历史上册内容为中国近代史,上起鸦片战争,下迄解放战争胜利。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时间,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内容庞杂千头万绪,一向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八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穿越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情境,增强历史意识首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打破时空的界限,置身历史之中,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同行,产生新奇、醒目的视听感官刺激。如讲本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反映古老中华文明的图片(如甲骨文、司母戊鼎、放马滩汉墓  相似文献   

17.
如何激发学生学科学习兴趣,以最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必需面对的重大课题.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动笔,直面历史;拓宽视野,整合历史;动口表达,感受历史;聆听声音,欣赏历史;动脑想象,遨游历史等,使学生在课堂中做到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探索“五动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历史新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这一精神,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整合材料、讨论解惑、拓展延伸,来达到这一目的。现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吴自兴 《甘肃教育》2007,(12S):30-30
数字归纳法是一种有趣高效的学习方法。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以下简称本册)学习时.我将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做了归类整理.分成人物、文化、战争、事件等几类。复习时.我让学生用十个朝代、九次战争、八个专题、七幅图表、六项事件、五个民族。四项制度、三个人物、两种宗教、一项工程复习本册内容时。学生都流露出好奇而又期待的目光,兴趣倍增,整个复习过程轻松而又高效。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说:“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其实1912年是改名为北京大学校。“北京大学”这一称谓几年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