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卉春 《金秋科苑》2012,(20):104-105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就要繁衍后代,但它们的繁殖方式与众不同,叫分裂繁殖法,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等不断分裂,病菌因此不断增多,我们称之为“复制”。乙肝五项检查对于早期发现乙肝病情十分重要。若在您的检查单上,HBsAg一项显示为加号,代表阳性,即可确诊为感染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除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不能检测外还有五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上述5项检查临床上简称为乙肝“两对半”,或称“乙肝5项”。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尤以中青年感染率和发病率为高,占70%以上。大学生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重点人群,在高校积极预防乙肝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北某高校新生体检数据的分析,结合询问调查,了解该校新生乙肝感染现状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对象:西北地区某职业技术学院2003级、2004级新生 2003级、2004级新生乙肝感染情况(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乙肝五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市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学生乙肝防治对策。为学校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间淄博市市属以上学校部分在校学生HBsAg检测资料及个别高校学生抗-HBs,ALT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淄博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2.66%;其中大学生HBsAg阳性率为3.77%;中小学生阳性率为1.89%;高校学生抗-HBs阳性率为40.11%;对97名HBsAg阳性同学,检测ALT升高(乙肝患者)22人,占22.68%。结论:应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强化乙肝疫苗接种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乙肝在校园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入学、求职不再检查乙肝两对半,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成为个人隐私,没有本人知情同意不得随意检查,但因此也造成乙肝病毒传播更加隐蔽。大学校园是集体生活,大学生平时的日常行为,比如共用剃须刀和指甲剪、穿耳洞、纹身、在外就餐、无防护性行为、擦伤、割伤……都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的传染性极强,是艾滋病病毒的50~100倍。有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入学体检的时候没有乙肝,毕业体检的时候查出感染了乙肝。  相似文献   

6.
余燕红 《今日科苑》2012,(20):105-106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主任陈敏山肝癌是我国的第三大肿瘤,肝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陈敏山主任呼吁,不论是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定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定期做乙肝五项、肝功能、b超等可以及时掌握自身肝病的状况,以防发展到肝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列);了解饮食服务从业人员乙肝HBsAg感染情况,制定乙肝防治对策,为食品及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将三年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3—2005年中HBsAg携带平均为5.6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X^2=0.001 P〉0.05,明显低于我市1995年的9.45%,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我站对该人群监测及管理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某县服务行业从业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指导。方法用SPSS11.0统计分析某县2006年服务行业2041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资料。结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12%,男性(8.10%)高于女性(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谷丙转氨酶异常率为8.33%,同样有性别差异(P〈0.01)。不同行业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和谷丙转氨酶异常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清标志物以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为主。结论该县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水平不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执法和疾病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HBsAg阳性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为了解呼市地区自然人群中成年人乙肝病毒携带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0年4月对1000例自然人群成年人进行了HBsAg检测,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在我国为一常见疾病,危害严重。在普通人群中用ELISA检出无症状HBsAg携带率为12.5%,这就意味着我国存在大量的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在这些流行地区,乙肝病毒围产期母婴传播,尤其是在胎儿出生时的传播是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途径,此类传播方式占成人HBsAg携带者的40—50%。至于胎儿是否在母体子宫内被乙肝病毒感染尚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1985年,我所易健如博士等首次证实了子宫内乙肝病毒的传播,其依据是在9例血清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母亲流产胎儿中,有3例胎儿肝细胞基因中有HBV-DNA整合,其中2例肝细胞浆内HBsAg阳性,但HBcAg阴性。胎儿肝细胞基因中存在HBV-DNA整合可能与成年时肝细胞癌密切相关。1987年,周思亮博士等首次在卵巢细胞中检出游离型HBV-DNA,徐小亮等在22例慢活肝患者的精子细胞中检出游离型或整合型HBV-DNA各3例。乙肝病毒是否可以由HBsAg阳性母亲的受精胚卵垂直传播给胎儿,是一个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控制和减少乙肝病毒感染及其后遗症,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以国产血源性灭活乙肝疫苗免疫,剂量30μg,肌肉内注射,方案为0,1和6月龄时各一剂。疫苗的保护率约75%。目前我国正推行HBsAg阳性和阴性母亲所生婴儿的大规模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一件复审案例的分析,探讨权利要求中如果出现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时,如何判断其是否属于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植物品种"的范畴。植物品种包括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植物体本身,还包括能够作为植物繁殖材料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等。特定植物的某种细胞、组织或器官是否属于繁殖材料,应当依据该植物的自然特性以及说明书中对该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具体描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余燕红 《金秋科苑》2012,(20):105-106
肝癌是我国的第三大肿瘤,肝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肝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陈敏山主任呼吁,不论是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定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定期做乙肝五项、肝功能、b超等可以及时掌握自身肝病的状况,以防发展到肝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HBV)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及GeneAmp SDS软件检测113例藏族HBV患者和78例藏族非乙肝对照者TNFα-308、23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应用X~2检验及单因素分析与HBV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TNFα-308、238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在藏族HBV感染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TNFα-308、238基因多态性与藏族乙肝病毒感染无关结论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中,TNFα-308、2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乙肝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草果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面积人工栽培草果技术。繁殖分为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植地选择阴凉湿润,荫蔽度为50%左右的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15.
朱华  梁东艳  笪舫芳 《大众科技》2013,(4):110-111,9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拳卷地钱总黄酮提取物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方法:将拳卷地钱总黄酮提取物作用于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变化来评价拳卷地钱总黄酮提取物抗乙肝病毒的效果及其可能的药理活性部位。结果:当拳卷地钱总黄酮提取物的最大无毒浓度为31.3μg·mL-1,对2.2.15细胞HBeAg、HBsAg分泌抑制率分别为51.56%、39.69%;治疗指数(TI)>2。结论:在2.2.15细胞无毒浓度下,拳卷地钱总黄酮对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具有比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可以有效阻止HBV-DNA表达和复制。提示:拳卷地钱总黄酮提取物在体外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黄乙肝灵冲剂由丹参、大黄、五味子、赤芍、山楂等组成,是治疗乙肝(气阴亏虚兼血瘀型)的协定处方,为了控制丹黄乙肝灵冲剂的质量,保证安全有效用药,特定性定量的鉴别或测定其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7.
<正>变压器总体结构型式的考虑该储能变压器单台参数:容量2000kV A,变比35kV/0.27kV*4,副边为四分裂绕组。分裂绕组一般分为轴向分裂和辐向分裂,由于此变压器副边为四分裂绕组,如果四分裂绕组全部采用轴向或者辐向分裂结构,会有以下几个问题。(1)单一的轴向分裂或者辐向分裂结构会导致轴向尺寸或者辐向尺寸过大。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在被乙肝病毒感染后,有人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这个困扰医学界长久的问题,终于被一对“科学家夫妇”揭开了谜底。他们就是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晓东和叶丽虹。  相似文献   

19.
乙肝二对半是乙型肝炎常用的五个实验项目的简称 ,分别为一对表面抗原、抗体 ,一对为 e抗原 ,e抗体和一个核心抗体。我国为肝炎病高发区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 ,我国人群约有 1 0 %为 HBs Ag阳性。1 998年 7月 ,我们对内蒙体专入校 360名学生进行体检调查 ,由于他们是全区各地所招学生 ,因此 ,对调查 1 6~ 1 9岁之间的学生 ,乙肝二对半检测可作为该年令组乙肝发病率的调查。1 材料与方法、操作及原理1 .1 对象 :为内蒙体专 98级入校学生 ,年令在 1 6~ 1 9岁之间 ,其中男 2 0 5例 ,女 1 55例 ,嘱其空腹静脉采血待查。1 .2 方法 :酶标免…  相似文献   

20.
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肿瘤研究室张晓东教授日前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中,X基因所表达的X蛋白的自然突变,与乙肝病毒的致癌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