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焦点时刻》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等新闻评论性节目的走红,新闻评论性节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为广播电视工作者和各台领导所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传播中,画面是基础,声音是灵魂.听觉语言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是这样,新闻评论性节目中语言运用就更是这样。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通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随着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深入人心,新闻评论性节目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人们喜欢它那种揭露问题正视社会现实、实话实说的风格;喜欢它分析问题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魄力.在这其中,听觉语言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知道,《焦点访谈》在许多问题性报道中,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比如当事人拒绝采访,…  相似文献   

4.
新年走好     
岁末年初,各电台、电视台为吸引更多的听众和观众。革旧布新,或作改版,或新辟栏目。其中,尤以增设新闻评论性节目为甚。 新闻评论性节目成为时下广播电视行业的“流行色”。皆缘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记者、主持人“评说大众话题”,“透视社会热点”,正确导向。运用多种(甚至是特殊的)采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发展,电视评论中的专家效应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谓专家效应,就是指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权威人士,参与到电视评论性节目中来,就某一新闻事件、现象或问题,发表观点,提出意见,进行评论,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影响受众,从而成为电视评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性节目,准确地说,应该是新闻述评性节目。它们大多结合某一新闻事实,在电视评论员(即记者)的引导下,展开评述,让各界人士发表观点,最终论证出节目的主题思想来.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专家的评说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6.
王霖 《声屏世界》2005,(6):37-37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  相似文献   

7.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形势下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山东有线电视台创办的新闻评论性节目《今日视点》自1997年6月1日开播以来,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到以往摄像机没有到过的地方,通过对社会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揭露,赢得了山东观众的好评。作为这个栏目的记者,目睹了她从开办到现在茁壮成长的过程,结合个人制作节目的感受,就新闻评论性节目如何抓住抓准所要报道的问题,搞好舆论引导,谈几点看法。一、明确出发点,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当前,我们党正在领导亿万人民为实现跨…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1日起改版的《新闻广角》,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深化新闻改革、强化精品意识,推出的首个新闻评论性节目。这是一个以热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与评论的导向性、说理性有机融合,并以此作为节目定位原则的评论性新闻专栏节目。从开播到7月18日整整二百期的《新闻广角》,以其新闻性强、题材广、主题深、评述活得到了社会不同层次听众的欢迎。这些节目中有十二期节目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有的节目反映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有作为才有地位。在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江西台《新闻广角》依靠过硬的精神产品,赢得了独有的受众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听众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的新需求,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
时下,电视评论性节目在众媒体的同类型报道中已可谓独领风骚,显示出了空前的魅力。昨日的“焦点访谈”往往成为今日的“百姓话题”。而长驻观众心中的往往是那些精彩的采访段落。在电视镜头前,面对记者的发问,一些人或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大言不惭,丑态百出;或恼羞成怒,拂袖而去。令人看罢,不禁拍案叫绝,大有酣畅淋漓之感。究其原因,这也是电视评论性节目本身的特性使然。这种类型的电视报道不同于新闻或专题,其同期声的运用在整个节目中往往要占很大比重。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访谈质量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着一期电视评论性节目的成败。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点关于电视评论性节目采访的心得,在此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纪要(1995年6月28日)1995年6月15日至6月比日,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4个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  相似文献   

11.
在不久前举办的全国省级电视台台长研讨班上,丁关根同志在谈到新闻评论性节目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并充分肯定了江苏电视台在开办新闻评论性节目中的一些好的做法,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搞好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信心。几年来,江苏电视台开展电视新闻评论工作大体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今日关注》节目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综合新闻频率2004年7月推出的一档新闻类主持人节目,定位于“追寻社会热点,关注百姓焦点”。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它不同于以往的舆论监督节目《新闻广角》或新闻类谈话节目《今日话题》,而是立足百姓,从普通百姓、普通听众的角度来确定选题,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话题。作为栏目的主持人,怎样摆脱固有的播音腔,树立起鲜明的主持人形象呢?主持人在节目中要以“情”为先导,和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传统的新闻节目由一条条内容千差万别的新闻串联而成,播音员…  相似文献   

13.
赣州有线台《新闻观察》栏目自97年7月1日创办开播,坚持深入基层、贴进生活、捕捉社会热点、评谈百姓话题、弘扬社会典型,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新闻评论性栏目。作为该栏目的一名主要记者,笔者结合自己策划、采访拍摄、到编辑制作节目的经历感受,谈几点关于新闻评论性栏目如何突出其栏目意识和电视个性的粗浅体会。一、选择栏目定位导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形势下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新闻观察》立足“帮忙不添乱”、讲政治、讲正气的原则,开播之始就力主摆脱…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两年来,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在全国和我省发展较快。这类节目以事实为基础,将新闻的客观性和评论的说理性、述与评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现场音响与画面的纪实手段,融新闻性、导向性、思想性于一体,增强了节目的可听性、可视性和可信性,得到受众的青睐,社会影响较大。凡事都有两面。开办这类节目,搞得好,积极作用明显,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给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5.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这句节目宣传语已经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大眼睛徽标一起深入到千家万户。据央视观众调查显示,《焦点访谈》这个新闻评论性栏目在全国的平均收视率已由开播初的14—15%上升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初到现在,我一直坚持天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认真研读,每天做笔记,写下心得。回味再三,深深感到《焦点访谈》确实是一档高格调、高品位、不能不看的好节目。这是一档新闻评论性节目。它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鲜明的旗帜意识在节目中一以贯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论是“时事追踪报道”,还是“新闻背景分析”;无论是“社会热点透视”,还是“大众话题评说”,都无不强烈地表现出新闻评论的旗帜意识。它在旗帜指导下“追踪”“分析”,在“透视”“评说”中体现旗帜。正是在这种旗帜意识的能动作用下,本档节目…  相似文献   

17.
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浙江电视台《新闻纪事》、山西电视台《记者新观察》等一系列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专栏的相继开设,电视评论这一全新的节目样式在国内电视界雏型初成,中国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干预生活、引导舆论的崭新之旅。从1993年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三档新闻评论性节目:《焦点时刻》、《焦点访谈》和优新闻调查》,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称之为“加强新闻评论的三大步”。这无疑是中国电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三大…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拟从《焦点访谈》节目成品入手,通过对其中优秀节目的分析和1998年4月的连续观测,并参考主创人员的相关论文及创作体会,总结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成功经验,以期抛砖引玉,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一、“焦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众所周知,选题是电视评论制作整个流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步的工作。笔者将1998年1月至5月《焦点访谈》播出的132期节目的选题归类统计之后发现:该栏目的选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国际大事等无所不包;节目多因事立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事件本身的多面性,报道及评论的角度和落脚点也呈现出庞杂纷繁的表象。但仔细辨察,在一个时期内节日重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基本思路清晰可见,体现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取向。这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新闻评论性节目尚墨玲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6月中旬在济南召开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研讨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部分省级电台、电视台的同志参加了会议。广电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杨伟光到会并讲话。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交流经验,研究问...  相似文献   

20.
周淑华 《视听界》2000,(4):35-36
当《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等一批经典性新闻评论性节目风靡电视荧屏时,一群魅力四射类似新闻评论员角色的节目主持人也应运而生,他们以或深刻、或睿智、或友善、或幽默等各类风格和个性,引得受众的关注和感慨。而其中作为栏目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能体现主持人内涵和特色的“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