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种革命的含义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叫科学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上的飞跃叫技术革命;社会革命就是社会制度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飞跃。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没有完成上一次,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一次的生产组织结构的变化。我们是欠了账的,没有跟上形势。现在我们是老账还没有还清,新的又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必然会引起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以至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所以我  相似文献   

2.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如果说企业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的转变和从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是企业的二次发展飞跃的话,那么从生产经营型到资本运作型的转变,则可以看作是企业经营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的第三次飞跃。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传媒的发展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黄进 《中国广播》2004,(12):43-46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如果说企业从产品生产到商品生产的转变,以及从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是企业的二次发展飞跃的话,那么从生产经营型到资本运作型的转变,则可以看做是企业经营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的第三次飞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传媒的发展也遵循着类似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七月二十九日,报纸报导了一则消息:即美国科协副主席认为:将出现以微处理机、遗传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现代科学的大量信息,百分之九十是一九五○年以后积累起来的,下一次的变革是惊人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在十八世纪,以煤、铁、纺纱识布为主;第二次是蒸气机、铁路;第三次在本世纪初,从电力、化学制品、汽车开始。这几次的周期往往是五十年,从开始,兴起,到衰退。目前又处于衰退期。西方的另一材料,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也认为是五十年为一个周期。资本主义世界和西欧、日本,经历了战后的十五年繁荣,但目前不景气,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上。  相似文献   

5.
谢浩 《大观周刊》2013,(12):10-10,39
美国著名趋势预测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主要论述了能源互联网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产业对人类生活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尽管学术界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划分雏度并不统一,但是从世界经济已经发生的种种变化上看,21世纪世界经济的大硅乏势必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通过对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对历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比较,总结当今世界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得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日前,正在席卷世界的信息革命,也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产业革命。这场革命正在把发达国家由工业社会引入信息社会: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摆脱贫穷和落后、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导致了生产的机械化,第二阶段导致了生产的电气化、自动化和工业化社会的形成,则可以说当代的信息革命将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导致信息社会的来临。  相似文献   

7.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8.
档案信息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信息。假如说,在有文字以前的远古时代有关信息,在如今只能是在古化石或出土文物发掘中才能艰辛寻找的话,那么在人类创造了文字以后,档案工作就出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而在当今信息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的时代,档案工...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初,第一位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广播电视历史上的飞跃,这次飞跃给电波和屏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可由于开始节目主持人”重外在、轻内在”,一点点随着受众文化品位、思想内涵的提升,他们对主持人这个大众关注的“形象”更加挑剔——他们更注重主持人的内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世界新闻传播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新闻传播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是传播领域由“小众”到“大众”的飞跃 ;第二次是由单向传播到双向、多极传播的飞跃 ,它为“新经济”奠定了基础 ,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开放度 ,促进了大众传媒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赵景春  李学斌 《记者摇篮》2006,(12):61-61,55
80年代初,第一位节同主持人的出现,可以说是一次广播电视历史上的飞跃,这次飞跃给电波和屏幕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可由于开始节目主持人“重外在、轻内在”,一点点随着受众文化品位、思想内涵的提升,他们对主持人这个大众关注的“形象”更加挑剔——他们更注重主持人的内在“形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转眼就要过去,新世纪即将来临。把什么样的广播电视事业带入21世纪,是这两年全国广播电视业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试就面向21世纪的中国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走势,发表一些个人见解。21世纪广播、影视技术的社会与技术环境人们预测,进入21世纪将发生三次重大产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生物工程产业革命和生命工程产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必将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通信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生物工程产业革命的成果,将以质量优良、品种丰富、数量充足的食物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生命工程产业革命,将对人类以及…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市场在中国大陆尚属起步阶段。但就在大批涌现的报刊图片告急、众多报刊愿出高价购买精彩照片时,新闻图片的市场需求形成了,此需求来势之猛,使新闻摄影界看到了: 市场的迹象 促成这种市场需求的最直接原因是报刊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建国30年时,大陆报纸仅发展到100多家。80年代前期出现第一次飞跃,1985年达到1445家。此后几年有起有落,90年代初又出现第二次飞跃,1993年达到新的历史高度——2000余家。 报纸种数增加是第一次飞跃的主要标志,报纸扩版是第二次飞跃的显著特征。1993年仅首都报纸就有60多家扩版。 1993年新华社摄影部向订新华社照片的约250家国内报纸调查报业和照片运用情况,反馈的166家报纸答卷中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各报的扩版趋势。66%的报纸要在近期扩版,包括扩展版面和缩短刊期。  相似文献   

14.
张立勤 《青年记者》2007,(17):15-16
美国电子出版预言家罗杰·菲德勒曾将人类传播体系的媒介形态大变化划分为三阶段:第一次是口头语言的兴起促使早期广播领域的出现;第二次是书面语言的产生催化了印刷时代的到来,报纸由此诞生;第三次是电在传播中的应用和数字语言的出现,使传播媒介形态的演化和扩展以惊人的速率在加速。  相似文献   

15.
卜玉超 《新闻记者》2003,(10):38-40
以“三抓”吸引读者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中,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专业市场,创造出了生命力强盛的“温州模式”,出现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区域经济典型。因此,浙江可以说是一块经济报道的宝地,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报道资源。但是,经济报道如何才能吸引读者,如何才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把经济报道的组织和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工作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经济在经历了自然经济和以产业结构金融结构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的演化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逐步形成一种以信息经济、知识结构为基础的崭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O)第一次使用知识经济这一术语,并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这一大背景下,与知识经济相对应的知识管理(KM)便骤然升温,并成为热点。知识管理是组织和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也在人类社会开始崛起,并已成为人们脍炙人口的崭新概念。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它是指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开发为社会进步主要动力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并在逐步替代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带动着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 (The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教授、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ber)指出:“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了其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打乱了亚当·斯密式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在全世界掀起了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技术革命必然导致产业革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浪潮,带动了以生产和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以每年递增20%—30%的速度发展,信息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由先导产业逐渐变为主导产业。世界经济正在循着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方  相似文献   

19.
三次宣传高潮黑龙江肇东县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气象万千,光采夺目,有力地促进了生产。从一月到三月,我们报纸上掀起了三次宣传高潮,一次宣传高潮解决一个中心问题。第一次高潮是在一月下旬组织的。根据当时的情况,为了解决劳力不足问题和进一步巩固公共食堂,炊具改革势在必行。这样,在一月二十  相似文献   

20.
“体育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与争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30日,国内的权威体育媒体《体坛周报》在为雅典奥运会做盘点时,兴奋地列出以下的论断,“第一次夺得32枚金牌,第一次跻身金牌榜前两名,第一次将获金牌的项目拓展至13项,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实现的三大历史性飞跃,标志着中国体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人可以堂堂正正地宣布:我们,已经是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