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4,(9):F0002-F0002
存在主义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是二战后1945—1955年西方思想界的主导思想。主要包括本体论存在主义、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等。存在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相似文献   

2.
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它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因此,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师生观对我们构建当代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教育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个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猛烈抨击唯科学主义和现代西方文明,旨在改革包括实用主义在内的传统教育,指明教育改革的方向。由于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很难形成完整、统一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观。我国教育改革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文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内涵是人的自我生成和自我实现.通过对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特在的认识,实施理解教育、死亡教育、时间教育,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期以来,存在主义对喜欢探索“人生奥秘”的我国青年中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大学生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有些人把存在主义宣扬的那一套“他人就是地狱”、“人生是一场悲剧”等等荒唐言论当成“至理名言”,甚至崇拜自我、追求自我价值、自己设计自己,主张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及绝对自由和极端个人主义。因此,认识存在主义哲学的本质,肃清其流毒和影响,也  相似文献   

7.
李朝军 《培训与研究》2007,24(6):97-98,114
存在主义反映了当代社会物质与精神发展的失衡及其对人的消极影响,它关注人存在的严峻状况和条件,重视现实人生,注重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人之间民主对话关系的构建,是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本主义哲学流派。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存在主义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教育是维护个人自由,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由,在教育目的观上主张培养自我意识与责任感;在师生观上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主观性,发挥教师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创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真谛的回归——存在主义教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流行很广的一种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强调个人的主观性、个人选择,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人性化、主体化、个性化的"人道主义"教育是其根本主张.我国教育应借鉴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弘扬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倡导人性化教育,注重人格修养,培养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李钧的《存在主义文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厘清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存在主义文论",引发了我国当前文艺批评中存在的方法论问题的讨论.在存在主义这里,艺术和哲学得到统一,思和诗得到了交流,人存在于世界之中,通过诗意的感悟,人感悟到了世界、大地,感悟到了一种特定的"信息".我国当代文论由于受本质主义影响,主要以认识论为其主导的入思方式,而存在主义文论极力推崇感性和感悟的意义,强调象征,重新阐释了文艺与人生、现实的关系,这是对现实的批评理论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立足于人的存在,它具有生成性、选择性、感受性和交往性的特点。存在主义的教育观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种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师生的主体意识、师生关系以及合作探究的重视上。  相似文献   

12.
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自由与责任不可分割,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质"。其目的在于肯定人的地位、尊严和价值,最后解放人。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萨特称存在主义是一种"人学","人道主义",存在主义自由观是一种人道主义自由观。它在把人投向未来的同时,人也在不停的形成与创造中,人是人自己的未来。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3.
王玥 《快乐阅读》2011,(24):32-33
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西方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宗教思想给人们带来的归属感快速丧失,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开始在思维上进行自我异化,认为自己是"人类社会"的"外人"。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宗教之外"人"的本性,宣扬人的价值,使人们开始进一步探究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存在先于本质",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三是"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存在主义,以"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尊严,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存在主义哲学教育观的表达,其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有助于我们教育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存在主义哲学研究的注重点的概述,使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在此理论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对《动物园故事》进行存在主义解读。这一解读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存在主义对个人存在的情绪体悟看;二是从存在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排他性看。而作为阿尔比戏剧代表作的《动物园故事》与存在主义则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对人的存在(即“个人存在”)的关心。雅斯贝尔斯说:“一切事物在其中和通过它完全成为真实的那种东西,……排除了人的存在,这对我们就意味着陷入虚无。”(《回忆与展望》)存在主义伦理学社会学说的中心论题是个人自由。“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里所说的“自由”,绝对不是天马行空式、漫无目的的、无任何约束的所谓绝对自由,而是人对“外在场”(周围世界)的觉悟.是“我在”的强化与追寻。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主义”(W·考夫曼《存在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桑丹 《海外英语》2015,(3):185-186,189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二十年代,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的哲学,而基于此又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延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世界的荒谬及人生的痛苦。而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更是对存在主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为解读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分别从自我、他人和责任三个方面来构建别格的黑人身份,可以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新黑人形象,深化对《土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的二十年代,是探讨人的生存状态的哲学,而基于此又产生了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延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描绘了世界的荒谬及人生的痛苦。而存在主义的大师——萨特,更是对存在主义进行了系统地论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为解读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提供了新的视角,而分别从自我、他人和责任三个方面来构建别格的黑人身份,可以展现出一个不同的新黑人形象,深化对《土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流派概述]存在主义小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坛上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它早在30年代便已出现,后来在加缪与萨特的宣传和介绍下,才在战后真正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存在主义小说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小说作者不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是信奉存在主义哲学之人。[独门秘笈]存在主义哲学,早期代表人物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盛行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冷酷的,自然界对动物是残酷的,对人也不会更加慈悲;而人生则是痛苦的,无意义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人的一…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91):3-4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是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自由、选择及责任,呼吁教育重视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倡导"我与你"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目前我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本文浅谈了存在主义师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