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氏春秋·本味篇》主张"本味"和"适口者珍",开列出当时著名的烹饪原料,列举了肉类、水产、蔬菜等优质食材。由于《吕氏春秋》成书年代久远,随着文字演化和书写文体发生了变化,《本味篇》里食材的名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深入考证,辨别其食材的来龙去脉。探究《吕氏春秋·本味篇》中的水产食材,对其进行梳理、考证、探索和辨析,进行部分食材的探本溯源,发掘食材背后的厚重文化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招魂》作者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魂》是《楚辞》中的一篇。从现存史料看,最早提到《招魂》的是司马迁,他在《屈原贾生列传》末赞道:“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从现存史料看,王逸最早注释《招魂》,并作序言:“《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按理,这两种意见不矛盾,可是黄文焕和  相似文献   

3.
《楚辞》的体例和《招魂》的对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楚辞》的体例,不宜以颇有附会之辞的王逸序言为依据,而应考察《楚辞》各篇的实际情况。由于《楚辞》成书不同阶段所收屈原作品有“疑不能明”的误传因素,增辑者所附己作的主旨和体式亦有不同,故《楚辞》并无所谓“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以屈原为第一人称口气抒写”的统一体例。因此,用这种“体例”去推断宋玉《招魂》必为“代屈原自招其魂”,是不科学的。宋玉《招魂》的创作背景,当与楚襄王射猎云梦、惊兕失魂有关,其所招应为楚襄王之生魂。但宋玉只是借此作为创作这篇瑰玮辞章的由头,《招魂》本身并不是巫师实际招魂的咒文。  相似文献   

4.
一壶蓝天 《华章》2011,(6):51-51
《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未列篇名。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所载也是二十五篇,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而把《招魂》列于宋玉名下,汉代就存在争议。大致说来,现代研究者多认为《招魂》仍应遵从《史记》,视为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5.
研究《楚辞》,较多的是《离骚》、《九歌》诸篇,对于《远游》、《渔父》、《招魂》之类,探讨个够,且多异词。 笔者认为,《招魂》一篇,在楚辞体系中有独特的地位。关于其作者和内容,本文采取屈原招怀王之说(即司马迁之说)。《招魂》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招魂风俗的基础上创造而成。它不仅在《楚辞》文艺珍苑中别具一格,而且在我国早期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也颇具独特的风貌。这种独特的风貌突出地表现在它那富于艺术魅力的对比之美。  相似文献   

6.
《招魂》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自汉代以来,多少通儒硕学,为之探幽索引,拾遗补阙,但对于本篇为谁而作,替谁招魂这个问题,聚讼千载,各言其是。现姑且采用有代表性的说法,即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认为招魂是屈原所作,篇中所招的是楚怀王之亡魂。本文只想谈谈楚辞《招魂》如何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民俗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史记·屈原列传》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招魂》之作者为屈原,司马迁说得很清楚.但四百余年后,后汉校书郎王逸在《楚辞章句·招魂叙》中又说:“《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王说何据,未见详述。故后世之治《招  相似文献   

8.
《招魂》的作,汉王逸定为宋玉所作,宋元以前并无异议,明时始有人提出怀疑,以为为屈原所作,遂引起古今学界持久的争论,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共识,我们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招魂的地点,对象,作作了进一步的考证,认为招魂的地点在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招魂的对象是楚考烈王,其作应遵从王逸的说法,“《招魂》,宋玉之所作也”。  相似文献   

9.
屈原《招魂》 湖南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离窍是遭灾致病的主因,因此有招生魂的习俗,类乎《楚辞·招魂》内含。 《招魂》是屈原的作品,招的是他自己的生魂而不是招他人的死魂。王逸以来历代许多楚辞学者谓为宋玉之作,谓宋玉在招屈原之魂;也有定为屈原作的,谓屈原在招怀王之魂。招魂之礼,本来既施之于死人,也施之于活人之“失魂落魄”者。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一魂不守舍则精神恍惚;二魂不守舍则久病缠绵;三魂不守舍则谓之“魂离魄散”,一命呜呼了!所以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招魂》篇中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  相似文献   

10.
屈原的《招魂》,如与他的奇特杰作《天问》相比,可以说这是在风格、内容上迥然不同的另一篇奇文.《天问》属于哲理性的论辩诗,而《招魂》则是政治性的抒情诗.至于《招魂》的作者是否确属屈原,古今学者专家的意见是有分歧的.不过个人认为,最早为屈原立传、与屈原的生活年代相距仅有百四十年左右的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最早表述的意见,一般说来,那应是最可信的.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的赞语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说明司马迁亲自读过《招魂》,并且确认它与《离骚》、《天问》、《哀郢》  相似文献   

11.
《史记·货殖列传》历来颇受学者关注,其研究篇目"居《史记》各篇研究之首"[1]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方面的阐释,着眼于地域文化展开深入研究的前人亦有所涉及,但成文时间较早,且多为地域考证方面的研究。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史记》及司马迁创作精神的认识,从司马迁的地域文化观、经济基础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变化的地域文化以及大经济区划中的小经济区划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略论《招魂》“引言”、“乱辞”与“正文”之罅及与作者之关系赵东栓《招魂》是楚辞中自汉迄今聚论不辍的一篇。其聚讼的中心在于作者之争及由作者之争而引起的内容理解上的歧议。自司马迁的屈原说(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王逸的宋玉说(见于《楚辞章句》)而后...  相似文献   

13.
《楚辞·招魂》的主旨 ,从汉代王逸以来 ,人们一直围绕为谁招魂而争讼不已。实际上 ,《招魂》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楚国招魂巫术原型 ,其主旨并不是真的为某人招魂。从屈赋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招魂》的主旨应从象征意义而不能用实证的方法去寻找。从文本考察 ,《招魂》应是《离骚》和《远游》的反写 ,它反映了屈原流放后期的精神状态 ,表现了屈原美政理想的失败与强烈爱国感情之间的矛盾冲突给诗人造成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4.
《招魂》,招顷襄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魂》为屈原所作,欲以《招魂》之辞,寓其志、寄其哀,故司马迁作《屈原传》时,读其辞而悲其志。这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过了二百多年,到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却将《招魂》归之於宋玉作。於是,关于《招魂》的作者、招者,便产生出许多问题和说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招魂》的作者及其所招对象,虽历经学术界千数百年间的探讨与论争,但至今尚无定论.彭德《宋玉生平考》一文,经过多方面的考证,提出“宋玉是宋国的末代之王”等诸多个全新的观点,为本文立论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谁是《招魂》的作者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招魂》乃屈原所作。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关于《招魂》的作者及招魂对象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们或认同前人观点,或举出新的论据,提出新观点,说法众多。其中,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而关于《招魂》中的招魂对象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共十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从二者文本结构、同源的灵魂信仰观念、招魂仪程以及雅俗等方面来比较并探究其异同。  相似文献   

19.
关于《招魂》的作者及其所招对象,虽历经学术界千数百年间的探讨与论争,但至今尚无定论.彭德《宋玉生平考》一文,经过多方面的考证,提出“宋玉是宋国的末代之王”等诸多个全新的观点,为本文立论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的篇目问题颇为复杂,历代著录多有不同,自清代开始,学者们为此聚讼不已。本文对古本32篇的问题、13篇和18篇的问题、《大荒经》以下逸在外的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