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承革命精神与树立正确党史观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树立正确党史观是科学把握革命精神的前提,传承革命精神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必然要求。职教师生在传承革命精神中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职教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引导教师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党史教育活动开展成效。在传承革命精神中促进学生政治素养与专业技能共同成长、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强化氛围营造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提升职教师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确党史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史正向认知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正确党史观,对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牢固和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大现实与长远意义。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科学内涵,深入探求其形成过程;以系统学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巩固强化等方式,探求青年大学生正确党史观的养成路径,以期培养和造就新时代知党爱党护党兴党的青年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树立正确党史观立足于唯物史观,是唯物史观场域变革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党史观就是树立新时代的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就是树立新时代的政治观,为坚定理想信念提供思想基础;就是树立新时代的人民观,为贯彻党的根本宗旨提供根本保障。树立正确党史观,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基础,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摆正批判与反制错误党史观的坚决态度,科学理解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及主流本质,正确评价党史重要人物与事件,客观辩证地看待党的历史实践中的错误与问题,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价值,提升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假借“事实”与“学术”之名,强调主观诠释、细节考究、概念原则等范畴,对高校学生具有极强迷惑性。阐释正确党史观中的规律、主流与价值,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维陷阱,成为推进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加强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以理论意识明晰历史规律、以整体意识把握历史全局、以辩证意识领悟历史价值,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观。  相似文献   

5.
统编历史教材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唯物史观作为教材的灵魂,渗透着正确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铸就百年辉煌的历史考量.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始终将党史的内容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将树立正确党史观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为学生学习党史提供了最基础、最重要的载体,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党史观、历史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1-16
正确党史观是学习党史、研究党史的根本立场观点、态度方法和原则标准。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贯穿着正确党史观,做到了把握党史的主流主线和主题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误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以正确党史观重新认识和审视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有助于我们认清过去为什么取得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如何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事关学科根本方向的问题,也是事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就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如何树立大历史观、如何坚持正确党史观,怎样把握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什么是大历史观、怎样运用大历史观,什么是正确党史观、怎样运用正确党史观展开探讨和论述。在新时代推动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创新发展中,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作为主心骨和定盘星,才能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党史观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习近平党史观在理论上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上来源于党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产生于防范、化解当前新形势下新风险、新问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党史观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内容及路径提供了基本着力点、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为不断深化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精神、旗帜鲜明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出了明确的现实要求。以习近平党史观为思想指引,有利于引导人们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形势,更好地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9.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培育青年正确党史观是实现党史立德树人的最新任务。传承红色基因与培育青年正确党史观是一种同向同行的关系,目标上具有同向性、功能上具有互促性、路径上具有共通性。传承红色基因以培育青年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这方面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从自我升华、知行并进、环境净化和机制保障几方面传承红色基因、培育青年正确党史观。  相似文献   

10.
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指引,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在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专题、教学议题与教学问题,形成以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教学议题为主干,并将教学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要探索构建以"问题链"为基础的情境化教学方式,把握教学的着力点,突出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既要讲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也要讲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