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陈建林 《文教资料》2008,(8):201-203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教师教育制度的基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漏洞,只有不断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才能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的发展.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从修订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标准(以下简称教师资格标准)的一个侧面出发,认为教师资格标准应该做到普适性和差异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可测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虽然对教师队伍的规范化有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能解决标准低、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探索了教师胜任特征以及美国的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对于我国教师资格认证的借鉴意义,并且从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态度、性情以及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韦林华 《广西教育》2012,(15):17-19
深入研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上应合理设置入职门槛,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标准,实行教师资格证书注册及分级制度,采取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进行教师资格鉴定。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从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两个方面可见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即认证标准和考试内容趋于灵活多样,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更为完善和强调在职教育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从而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深入研究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上应合理设置入职门槛,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标准,实行教师资格证书注册及分级制度,采取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进行教师资格鉴定.  相似文献   

6.
韩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韩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得到完善,它对教师的种类和法律地位、教师任用标准、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取方法与程序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评介韩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设的若干做法,对于激发中国教师教育改革者的思考,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彭婷 《教育导刊》2014,(10):71-73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经历200多年的发展,关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了明确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认证内容,日趋合理化的教师资格认证程序,多样性的教师资格证书类别以及持续更新的教师资格证书。这些特点对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执业许可证,是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起步早、发展快,积淀了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分析美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特点,反思当前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认定标准、考试方式、认定主体等方面对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出现了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师专业教育衔接不足、教师专业教育难以适应新的教师专业制度要求等问题。借鉴一直在两个相互衔接且互为支撑的路径上推进的美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即通过实施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保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和通过专业组织实施基于标准的专业认证以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专业教育的层次与质量,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必须从制度层面加强教师资格证书与教师专业教育的衔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资质对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察了国外大学教师资格认证变迁,包括大学师资认证标准日益提高、改革一证终身制、开设教育教学资格证书项目和研究生助教项目、采用替代证书等变化,提出了建立教师资格认证更新制度、设置相关教育教学课程和助教岗位、教师资格认证中增加教学和实践技能和采用替代证书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author estimates the impacts of the loc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on the quit and graduation rates of the U.S. construction trade apprentices over the 2001–2014 period. Trade union participation in training sponsorship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attrition rates. The impacts of the business cycle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on the attrition rate also varied across sponsor types. During downturns, apprenticeship duration of the quitters in union-employer jointly sponsored programmes was longer, suggesting that the trainees were able to stay with the programme as jobs become scarcer. However, during the Great Recession the quit hazard among these trainees increased, which indicates declining long-term career prospects. In contrast, apprentices in unilateral multiple-employer programmes dropped out at faster rates during the downturns, except during the Great Recession. The increase in the staying power of the quitters in employer-only programmes during the Great Recession is a puzzle. The eventual probability of cancellation was lower among the union-employer joint programmes than in the employer-only programmes,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narrowed down during the Great Recession.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case examines how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manifest culturally based on users’ contexts. The authors conduct a critical visual semiotic analysis of the race and Hispanic origin questions on the 2010 U.S. Census form, demonstrating how incongruities in design potentially harm people. This demonstrates a need for adding critical analyses to design and research and it refocuses the Society for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 value of promoting the public good on to design and documentation in order to fight injus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