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的非语言人际沟通是师生利用非语言符号实现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它是师生间除语言人际沟通外的又一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师生间顺畅的非语言人际沟通有助于师生间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动,这将大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课堂教学中师生间非语言人际沟通的流程非语言信源是课堂教学中信息的拥有者,也是师生非语言人际沟通的起始过程,它既可以是教师的丰富的非语言信息,也可以是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师生均可成为人际沟通的非语言信源。师生的非语言信源所拥有的信息通过身体语言、人格…  相似文献   

2.
<正>传播学理论认为,人际交往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符号作为载体,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感情、沟通信息的过程,非语言符号是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伴随和补充,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无论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凡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交流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雅文 《海外英语》2014,(10):117-118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从非语言符号,教师的非语言符号特征入手,了解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目的在于有效传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沈亚丽 《学语文》2009,(4):51-5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信息的传递通常以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一般说来,人们比较注意语言的传递,因为它百接,易于表达、思考和分析,而往往忽略非语言符号的作用。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语言、文字以外的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到的姿势、声音、表情、气味、颜色、画面等概念的总称。实践表明,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非语言符号,会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生关系,并产生教育效果。语言交往是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交往手段。  相似文献   

6.
教学交往是指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以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教学交往包含着两个关系的活动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主体通过符号发  相似文献   

7.
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正确地利用视觉性、听觉性和其他非语言符号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艺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体态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非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的一种语言。课堂教学是以师生之间传递知识信息、情感信息为中心内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通过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而且通过非言语行为影响学生,教师的体态语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邹欢 《时代教育》2010,(8):94-94
非语言交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课堂教学的非语言交际艺术,将会使教师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以师生间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通过语言行为对学生传授信息,还通过非语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种非语言行为就是体态语言。在分析教师体态语言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介绍各种体态语言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播学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传播符号系统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的双重系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有声的口头语言、静态的文字语言)向学生传播信息,还要用非语言(诸如人的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无声的动态语言)向学生传播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  相似文献   

14.
符号是传播信息的外化形式。传播信息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外化形式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起着强调语气,体现个性,缩短距离,表达真诚,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摆脱尴尬等重要作用。他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文中就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其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尼玛 《西藏教育》2009,(11):21-22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仅仅重视有声文字语言的作用,不能忽略的还有教师的非文字语言。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和非言语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语言符号,又重视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学会运用非语言符号并理解和掌握各种非语言行为规律,才能有效地管理班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信息所占的比重大于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在交际中的作用重要。外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语言交际不仅能够产生一种亲切和谐的课堂环境,也能帮助教师和学生流利地表达思想。教师还可以依赖它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扩展交际语境,从而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促进学生的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18.
黄俊 《教育导刊》2014,(11):72-75
教学暗示艺术通过策略性地运用非语言符号,借助心理暗示的原理,不自觉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非语言符号的不恰当运用,教学中的消极暗示作用普遍存在。文章分析了课堂教学中非语言符号消极暗示作用的存在原因,提出了非语言符号在教学暗示艺术中有效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指出,人们传递信息通常是通过两个系统进行的,一个是语言符号系统,一个是非语言符号系统。所谓语言符号系统是指以口头或书面语言为符号来传递信息的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以人的动作、表情、服饰等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实践证明,语言符号系统代替不了非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在传播中与前者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以学生为受众的独特的信息传播过程,它把教师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使  相似文献   

20.
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它的信息含量尤为丰富.本文通过对:解读个性化服饰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巧妙发挥服饰语言的正面作用、服饰语言符号的误用这三个维度,对服饰语言符号进行综合例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