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前有一位公主,名叫达那厄。她生了一个小宝贝,取名珀耳修斯。这个男孩的父亲远在外地,因此无人照顾他们母子两人。有一天,几条恶汉把珀耳修斯和他的母亲赶到一条船里,任他们在广阔无际的大海上飘流。他们在海上漂浮了许多日子。达那厄紧紧地搂着孩子,唱一些优美动听的催眠曲,好使他在大浪打来时不致于哭闹,而波浪不时地向这条小船猛力地冲击。  相似文献   

2.
在西班牙,一直流行一个传说:一名放荡的浪子,他的生活就是天天都以诱惑女性并和她们的保护人展开战斗来取乐。后来,在一处墓地,他巧遇一座死者的雕像,那死者生前是曾被他诱惑的一个女孩儿的父亲。浪子邀请他共进午餐。雕像愉快地接受了。随后,死者的鬼魂来到他的家中与他一起用餐,并回请他也去他墓地共进午餐。  相似文献   

3.
他穿着松垮的裤子和肥大的衬衫带着耳机一路哼唱着百老汇的歌。时不时地他回头看我一眼,隔着穿行的车流,一个中年的父亲在向他招手。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微风徐徐的黎明,我们驱车从巴黎前往滑铁卢镇。一路上,我们边聊天边欣赏沿途的旖旎风光,不时停下车来在公路旁边采摘刚成熟的榛子。车行两个多小时,我们便到了滑铁卢镇。滑铁卢镇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郊。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响彻世界,这是因为闻名遐迩的滑铁卢战役曾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父父子子     
熊焱 《大理文化》2013,(12):38-42
我的父亲曾在他年少的时候把我的祖父当成他的敌人。 那时他在暗中使劲,想要一次次地打败他的父亲。在他们一次次明里暗里的较量中,我刚愎白用的祖父多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果某一次我的父亲在言语或行动上占了上风,那他将会高兴上半天,得意地吹着口哨,或是高声唱歌。  相似文献   

6.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7.
伊平 《世界文化》2002,(6):22-23
青年奥雷斯特.卡马拉诺是某有权势的卡莫拉帮派的后裔。作为法庭的合作人,他正在法官面前做证,讲述他成为他那个团伙中最后一个幸存的经历。一个长长的闪回镜头从卡莫拉帮派之间为争夺地盘的械斗开始:奥雷斯特的父亲阿梅里戈在一场可怕的血腥冲突中得胜归来,但是他失去了一个女儿。在父亲安托尼诺面前,阿梅里戈吹嘘着自己的胜利。而其父安托尼诺正是某卡莫拉帮派的头目。  相似文献   

8.
一天晚上,我坐在迈阿密职业选手体育馆里观看一场佛罗里达马林队对纽约麦特队的棒球赛。在第七局中场休息时,我注意到坐在我前排的两个人: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和他的父亲。从帽子的特点不戏看出,父亲是位麦特迷,而他的孩子则带着马林队的标志。这位父亲拿正节节失利的马林队和儿子开玩笑,而儿子的回答却越来越尖刻。到最后,马林队的落后已无法扳回时,男孩冲着父亲用稚气的、满是厌烦的声音咆哮道:“我恨你,你知道的!”他愤愤地吐出这几个字,好像不得不一吐为快。然后,他站起来朝大看台走去。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他也…  相似文献   

9.
刘伟 《世界文化》2007,(10):12-13
威廉·布莱克1757年11月28日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个小本经营的袜商。从童年开始,布莱克就声称见到过幻象。4岁时,他看见上帝“把头放在窗户上”。大约在9岁的时候,一次在乡村散步,他看见一棵树上栖满了天使。尽管他的父母努力阻止他“说谎”,但他们还是注意到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没有强迫他进入正规的学校而在家里自学。10岁时,布莱克表达了希望成为一个画家的愿望,于是父母把他送进绘画学校。两年以后,他开始写诗。14岁时,父亲打算送他去一位著名艺术家门下当学徒。  相似文献   

10.
爱的方舟     
时间:春末的一个傍晚。 地点:某城市。 人物:郝大妈 柳柳 [布景:舞台上是一家小副食商店。 [幕启:电闪雷鸣,雨声阵阵。柳柳抱着小书包,孤零零地靠着街边的墙根避雨。郝大妈边做着防雨措施,一边不时往侧幕望。郝大妈谁家的孩子呢?下雨了也不回家?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硬币     
正我的祖父有一枚神奇的硬币,我却没有见过,只是偶尔从父亲口中听到关于这枚硬币的故事。我的父亲说,小时候他很聪明——当然,现在依然聪明——而且很努力。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几乎从来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他。可是,在选择读哪所中学的时候,父亲被难住了。他很喜欢沃克中学,他曾经去那所中学参加过篮球比赛,被那里豪华的体育场和高大的树木吸引住了;但他又想去佩里中学读书,因为佩里中学离家近,而且有很多好朋友都选择了那里。父亲考虑了一个多月,直到最后的时刻,他依然没有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2.
父爱     
"一切都可以消逝,唯有记忆永存".父亲虽离开人世好多年了,但那充满父子之情的深深的爱,却总是不时地出现在我梦中.  相似文献   

13.
一千多年前,埃及有位音乐家,名叫莫可里。一个盛夏的早晨,他在尼罗河边悠闲地散步。偶然间,他的脚踢到一个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他拾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乌龟壳。莫可里拿起乌龟壳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再三端详,反复思索、试验,终于根据乌龟壳内的空气受振动而发声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出生于一个无名小山村,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代表和当代名人。他是哲学家、社会评论家、发明家、畅销书作者,而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他对什么是由东西方优秀道德价值交织在一起的“文明”重新下了定义。下面是他的女儿、中文版《读者文摘》前主编林太乙撰写的她父亲杰出的一生以及他和她母亲廖翠凤之间的爱情。他代表男子的“阳”,是男性力量的具体体现:才华横溢、聪慧睿智。而她则代表女性的“阴”,是一位处处顺从他的温柔的女性,使他一直眷恋着家和纯朴的家庭欢乐。我们从他所生活的最充实的一生中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自身。  相似文献   

15.
使帕瓦罗蒂深受鼓励的话当帕瓦罗蒂还是个孩子时,祖母把他抱在膝上说:“你将成为一个大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他母亲梦想他当个银行家。“然而,”帕瓦罗蒂说,“我却当了小学教师,只是偶尔唱唱。但父亲不断地激励我,说我唱歌很有潜力。”帕瓦罗蒂终于在22岁那...  相似文献   

16.
汤双 《中国文化》2014,(2):195-196
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悲痛之余却也有一丝庆幸——他走得还算没有太大的痛苦。家里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愿失去尊严的人,而且从来就非常怕疼。他不只一次地说过希望能像周一良先生那样,在睡梦中离去。一直以来,我十分担心的一件事就是他最后的日子会像有些类似的病人那样,身上插上各种管子,靠杜冷丁度日。如今他的走法虽没能如周先生那样安宁,但离他所希望的也还算相差不是太远。  相似文献   

17.
朝举 《大理文化》2003,(6):10-12
我要给你说的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总习惯称父亲为"老父亲".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做作,在我能力有限的语言表达中,总觉得这样才能体现我那种源于心底的对父亲所经历的生活的厚重和沧桑感的认同.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和他众多的同代人一样,在近七十年的生活中,虽然经受了些风风雨雨,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在我对他认识了解的几十年中,如果撇开他作为我父亲的这个身份,把他当作一个生命的载体来看,有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他竟然有如此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就像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只要有一点土一点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发芽.  相似文献   

18.
春天的奔跑     
这是一个人们心目中的美好的月夜。从早上开始,所有植物好像都已经历了一个月的孕育,长得生机勃勃,一片碧绿。前些日子还长满枯黄叶子的树枝,当毛格利将它折断后,就流出了新鲜的汁液。苔藓层层缠绕,深深堆积着,暖暖地围在他的脚边,新生的嫩草漫无边际,丛林里的各种声响此起彼伏,好像被月亮拨动的低沉的竖琴琴弦,月亮好像在娓娓讲述一个新的传说,将它的银辉倾泻在岩石和湖泊上,洒在树干和藤蔓植物之间,透过千千万万片树叶。毛格利把他的忧伤抛在了脑后,一边大步走着一边满心欢喜地放声歌唱。他选择了一个长长的斜坡,这道坡通往横贯主丛林中心的北部沼泽。松软的土地使他的脚踩上去轻飘飘的,这使他更像是在飞行,而不像是在走路。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于1866年出生在肯特郡一个贫寒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瑟夫曾经是职业板球运动员,后来经营一家五金店铺,母亲一直给有钱人家做仆人。1880年,父亲的店铺倒闭,威尔斯只好辍学。此后,威尔斯从事过很多职业,遍尝了人世的艰辛。父母希望他成为一个有钱的商人,所以,他们送他到布店做学徒,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学徒。  相似文献   

20.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四十岁后才成为短篇和长篇小说作家。他象在他之前的西奥多·德莱塞一样,也与美国文学的典雅传统决裂而转向自然主义。他是第一个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探讨他小说中人物的动机和挫折的作家,因而一直被称为美国“心理作家”的鼻祖。安德森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许多作家影响极大,特别是海明威和福克纳。舍伍德·安德森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一个乡村。他弟兄七人,父亲是一个穷苦的工人。后来他父亲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当安德森还是个孩子时,他父亲把家搬到一个阴沉的工业小镇。在那里,年轻的安德森觉得无论在感情上还是文化上都是与世隔绝的;这种感受为他后来对人类在工业文明中的“机械化”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