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证明,少数溶解度较大的氢氧化物如Mg(OH)_2、Mn(OH)_2等,既能溶于酸如盐酸、硝酸等,其反应为: Mg(OH)_2+2H~+=Mg~(2+)+2H_2O也能溶于铵盐如NH_4Cl、NH_4AC、NH_4HCO_3等。而溶解度较小的氢氧化物如Fe(0H)_3、Al(OH)_3等则难溶于铵盐,只溶于酸中。对于Mg(OH)_2溶于铵盐如NH_4Cl的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NH_4Cl水解: NH_4~++H2ONH_3+H_3O~+水解生成的H~+再与Mg(OH)_2作用,而使  相似文献   

2.
一、离子的本质性质引起的不能大量共存 1.在溶液中由于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形成BaSO_4、BaCO_3、CaCO_3、AgCl等沉淀;CO_2、NH_3、H_2S等气体;以及CH_3COOH、H_2O、NH_3·H_2O等弱电解质。例1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A.Ag~+、H~+、NO_3~-、K~+ B.HS~-、Cu~(2+)、NO_3~-、Na~+ C.CH_3COO~-、SO_4~(2-)、H~+、NH_4~+ D.HCO_3~-、Cl~+、H~+、Mg~(2+) 解析:B项HS~-+Cu~(2+)=CuS↓+H~+ C项CH_3COO~-+H~+=CH_3COOH D项HCO_3~-+H~+=CO_2↑+H_2O,故应选A。 2.因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  相似文献   

3.
关于Mg与NH_4Cl溶液的反应,不少资料分析如下:NH_4~ 水解产生H~ ,NH_4~ H_2O(?)NH_3·H_2O H~ ,Mg与H~ 作用产生Mg~(2 ),Mg 2H~ =Mg~(2 ) H_2↑,由于H~ 的消耗而使得NH_4~ 的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NH_3·H_2O浓度变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在陽離子第三组的混合分析中;通常最後鑑定Zn~(++)離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硫化氢法:(1) H_2S+Zn~(++)=2H~+ZnS↓ (白色沉澱) 2.(NH_4)_2Hg(CNS)_4和CoCl_2法:(2) (NH_4)_2Hg(CNS)_4+Zn~(++)=2NH_4~++Zn[Hg(CNS)_4]↓  相似文献   

5.
非水滴定法测定乌洛托品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为白色晶形粉末,有光泽,易溶于水及乙醇、氯仿、冰醋酸等有机溶剂。本品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医药上用于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目前化工生产测定其产品含量通常采用中和返滴定法即精确称取一定量试样,准确加入过量的 H_2SO_4标准液,加热除去甲醛后,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H_2SO_4,反应为:(CH_2)H_4+2H_2SO_4+6H_2O(?)2(NH_4)_2SO_4+6HCHO↑此法整个分析过程比较费时,操作繁琐,而且凭嗅觉判断溶液中甲醛是否除尽,不易掌握。本文提出在冰醋酸中以金莲橙或亚甲基蓝加喹哪啶红为指示剂,以高氯酸为滴定剂来测定乌洛托品  相似文献   

6.
磷酸是中强酸,氨水是弱碱,二者组成的盐——磷酸铵的水溶液,有些书本认为是显酸性的,我认为是不对的。因为,他只注意了磷酸是一种中强酸的一面,而忽视了它是三元酸的一面。磷酸根离子也能够水解,而它的水解又主要取决于第一级水解。那么,(NH_4)_3PO_4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NH_4~ PO_4~(3-) H_2O(?)NH_3·H_2O HPO_4~(2-)。水解得到的是弱碱NH_3·H_2O和弱酸HPO_4~(2-),而不是NH_3·H_2O和H_3PO_4.  相似文献   

7.
有机化学中,在讲授肪脂胺的碱性及碱性强弱时,经常要提到三个顺序.气相中脂肪胺的碱性强弱顺序:(CH_3)3 N>(CH_3)2NH>CH_3NH>NH3〔1〕水中脂肪胺的溶剂化程度大小顺序:NH_3>CH_3 NH_2>(CH3)_2NH>(CH_3)_3 N〔2〕水溶液中脂肪胺碱性强弱顺序:(CH_3)_2NH>CH_3NH_2>(CH_3)_3N>NH_3〔3〕教学过程中,正确分析导致这三个碱性顺序的主要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笔者在文〔4〕的基础上,拟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谈点自己的肤浅看法.1 气相中脂肪胺的碱性有机物脂肪胺同氨一样,由于氨基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能接受一个质子而显示碱性.但由于脂肪胺是氨分子中的氢被烷基置换的取代物,因而脂肪胺应受到烷基的影响而显  相似文献   

8.
尼龙绳魔术     
配制溶液A:在3.0克己二胺[H_2N(CH_2)_6NH_2]中加入1.0克NaOH固体,溶于50毫升的水中此时溶液中己二胺和NaOH的浓度都是0.5M。配制溶液B,把2.0毫升的癸二酰氯[ClCO(CH_2)_3COCl]溶于50毫升己烷中,浓  相似文献   

9.
首先请看一道例题:计算0.1mol·1~(-1)的(NH_4)_2CO_3溶液的PH值。 解:(NH_4)_2CO_3是属于弱酸弱碱盐,此类盐水解后,NH_4~+和CO_3~(2-)离子均发生水解,水解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必考之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比无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更复杂。例如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CH_3CHO 2[Ag(NH_3)_2]OH→CH_3COONH_4 2Ag↓ 3NH_3 H_2O。从化合价升降去分析,Ag的化合价降低了,而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不好找。实际上是C,但—CH_3中的C与—CHO中的C化合价又不同,且—CH_3中的C化合价未变,升高的是—CHO中的C。这些分析对中学生来说很困难。从电子得失去分析,得电子的是Ag~ ,而失电子的却不是C,而是OH~-。可见化合价的升  相似文献   

11.
1.常见不共存离子及产物特征(1)H~+(酸)+OH~-→H_2O; (2)H~+(酸)+CO_3~(2-)→CO_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NH_4~++OH~-(碱)→NH_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相似文献   

12.
四、酸(H~ )的性质1.酸与碱的反应HBr KOH=KBr十H_2O;H_2SO_4 Cu(OH)_2=CuSO_4 2H_2O;3HCl Al(OH)_3=AlCl_3 3H_2O;H_2CO_3 2KOH=K_2CO_3 2H_2O;H_2S 2NaOH=Na_2S 2H_2O;H_2S NaOH=NaHS H_2O;H_2CO_3 NH_3·H_2O=NH_4HCO_3 H_2O;〔注释〕酸 碱→盐 水。学生往往根据这个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9,(3):47-50
季铵盐在化学、生物和医药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研究了1-甲基哌啶(1a)、1-甲基-2-哌啶甲醇(2a)、1-甲基-3-哌啶甲醇(3a)、1-甲基-4-羟基哌啶(4a)、1-甲基-3-哌啶甲酸甲酯(5a)和1-环己基哌啶(6a)分别与CH_3I通过甲基化反应得到几种含哌啶环的碘代季铵盐。研究了不同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底物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产物结构经~1H NM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酮是本反应的适宜溶剂,反应底物的空间位阻是决定底物摩尔比的重要因素,如1-甲基哌啶(1a)的空间位阻最小,其与CH_3I最佳反应摩尔比为1:1.3,产物产率可达81.5%;1-环己基哌啶(6a)的空间位阻最大,其与CH_3I摩尔比达到1:1.8时,产物产率仅为40.0%。  相似文献   

14.
苯系芳烃组成通式,一般用 C_nH_(2n-6)(n≥6)……(1)来表示。如甲苯[C_6H_5CH_3]、二甲苯[C_6H_4(CH_3)_2]、异丙苯[C_6H_5CH(CH_3)_2]等都符合此式,但对于像荼(?)等多环芳烃却不适用,荼分子的组成为 C_(10)H_8,如按(1)式计算则氢原子数为 2n-6=2×10-6=14,比实际组成多了6个氢原子。原因何在?对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诸多同学离子方程式写错的原因,大致归纳有如下几种。 一、考虑问题欠全面、完整。 Ba(OH)_2和H_2SO_4的反应写成Ba~(2+)+SO_4~(2-)=BaSO_4↓或H~++OH~-=H_2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Ba~(2+)+2OH~-+2H~++SO_4~(2-)=BaSO_4↓+2H_2O  相似文献   

16.
“离子反应”知识点是高考热点。考查时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测试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题型简单、包含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分析。 一、离子共存题判断: 1.离子能否共存的原则。在溶液中离子能否共存,应遵守八个基本原则,①能相互反应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的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2-)和Cu~(2 )、Fe~(3 )和OH~-、H~ 和SiO_3~(2-)等。②能相互反应生成易挥发的物质的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S~(2-)、H~ 和HCO_3~-、OH~-和NH_4~ 等。③能相互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的阴阳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 和ClO~-、H~ 和HPO_4~(2-)等。④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阴阳离子在水溶液  相似文献   

17.
题目在有Mg(OH)_2(s)存在的Mg(OH)_2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_2(?)Mg~(2 ) 2OH~-,向该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固体CH_3COONa或NH_4Cl时,固体Mg(OH)_2的质量有什么变化?请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鉴定Mn~(2 )离子的存在都是利用NaBiO_3~(?)氧化法将Mn~(2 )氧化为MnO_4成为紫色溶液,反应式:2Mn~(2 ) 5NaBiO_3~- 14H~ =2MnO_4~- 5Bi~(3 ) 7H_2O 5Na~ 这一反应灵敏度高,效果好,是一个很理想的方法.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也能得到满意的结论,电极反应:Mn0_4~- 8H~ 5e~-(?)Mn~(2 ) 4H_2O (?)~0=1.491VNaBiO_3~(?) 6H~ 2e~-(?)Bi~(3 ) 3H_2O Na~ 1 (?)_A(?)=1.80V,故在酸性条件下,上述反应能进行.但在实验时,若不控制反应条件,反应后,往往得到棕黑色浑浊液而不是澄清的MnO_4~-紫色溶液.初步分析其原因可能是NaBiO_3~-的量少,未能将Mn~(2 )全部氧化为MnO_4~-或溶液的酸度不够.因此实验时增加了NaBiO_3的用量,提高了溶液的酸度.但实验结果.并没有改变.针对此现象笔者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掌握好适当的Mn~(2 )浓度和溶液的酸度对Mn~(2 )转化为MnO_4~-的反应是成功的关键,因此该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题目:将5M的氨水与2M的磷酸溶液各50毫升混和反应,问能生成(NH_4)_3PO_4多少克? 甲解:已知:NH_3=5×0.05=0.25(摩尔) H_3PO_4=2×0.05=0.1(摩尔) 设0.25摩尔NH_3完全反应,需要x摩尔H_3PO_4。混和反应后可生成(NH_4)_3PO_4y克。 3NH_3+H_3PO_4=(NH_4)_3PO_4 3摩尔 1摩尔 149克 0.25摩尔 x摩尔 y克 x=0.25×1/3=0.083(摩尔)<0.1摩尔  相似文献   

20.
锌锰干电池     
这个式中所表示的仅仅是电池的主要反应。电池内的电解液由NH_4Cl、ZnCl_2、淀粉等配成。方程式③只表示总反应,而不能解答在研究有关电池的制造和使用的实验资料时所发生的许多问题。多数研究者们认为,正极上成流反应的基本过程相当于四价锰被还原,而不是H~ 的放电。MnO_2和水结合成固体的水化物Mn(OH)_4,后者的溶解度极微,电离度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