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本中,多次涉及到“宦官”.宦官,又叫太监,是指那些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专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被阉割过失去性功能的男人.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宦官又称为寺人、阉人、阉臣、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宦官是在野蛮的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欲的产物.奴隶主为了保证妻妾的“贞洁”,利用当时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将男人的生殖器阉割、制造出在劳力上大于女奴,在武力上强于女奴,可供役使而又不会同女主人发生性关系的奴隶——宦官.奴隶制度崩溃以后,宦官制度却被保存下来,一直到清朝.历代置宦官的情况是:战国时,赵有宦者令;秦汉时,宦者属少府;隋、唐、宋代,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唐、宋宦官,可统率军队;明朝,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提领,称二十四衙门;清代宦官,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为首,隶属于内务府.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下列途径 :一是把犯罪的人(包括犯罪的贵族、官吏)处以宫刑,罚进宫廷当太监,如赵国的赵高;二是将民间的幼年子弟,通过诈骗、买卖、进贡  相似文献   

2.
太监简说     
一太监和太监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种奇特的产物,先秦的典籍和历朝的正史、野史、笔记都有关于太监的记述.在古籍中,太监叫寺人、阉(奄)人、阉宦、宦者、宦官、中官、内官、内侍、内监等等.太监这一称谓,是在唐代出现的.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皇帝命改掌管乘舆、服饰的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任中御太监和少监,所以人们就把宦官称为太监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太监是指专供高级统治者(皇帝、后妃、王侯、将相)役使的被阉割过的男人.《诗经·秦风·车邻》篇:"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这个寺  相似文献   

3.
宦官是刑余之人 ,不能娶妻生子。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 ,各个朝代都有宦官养子现象 ,但这种收养之风以唐代最为突出。唐代前期 ,朝廷规定宦官不能养子。但此项规定未能严格执行。到德宗之前 ,上层宦官几乎人人都有养子。鉴于这种情况 ,德宗于贞元七年 ( 791 )下了一道诏敕 ,规定宦官“内侍五品以上 ,许养一子 ,仍以同姓者 ,初养日不得过十岁”(《通志·职官略》)。这道诏书虽然对宦官养子作了种种限制 ,如收养者的资格、养子数量、收养范围、收养标准等 ,实际上等于肯定了宦官养子的合法性。故宦官养子之风更盛 ,数目上也大大超过“许养一子”…  相似文献   

4.
宦官综论     
宦官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旧史或称寺人、阉宦、中官、内官、内侍、大监等,是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在宫廷内服侍奔走的人物。在某些时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活跃在君主专制统治的舞台上,形成所谓宦官专权的局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提起宦官,旧史乃至今日,多为人们所诟病,认为这些“刑余之人”大多不是善类;他们之被信用,无非是由于皇帝或听政太后的昏庸所致。少数史家虽然也替宦官说过些好话,如司马光在《通鉴》中曾称赞过一些有作为的宦官:“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强之直谏,曹日升之救患,马存亮之弭乱,杨复光之讨贼,严遵美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赵翼《二十二史劄记》也说:“后汉宦官之贪恶肆横固已十人而九,然其中亦间有清慎自守者,不可一概抹煞也。”这些议论看似较为公允,但仍旧没有考察历史条件而只就个人品质立言。这倒也并不奇怪,因为旧日史家总是代表  相似文献   

5.
洪皓所著《松漠记闻》记载:辽朝经常派遣“银牌天使”到女真地区敲诈勒索,这是女真族起兵反辽的一个重要原因。“银牌天使”是怎样一个职务呢? 据王易所著的《重编燕北录》记载,辽朝的“银牌”有三种:一种是用金镀银制成的,上书契丹语“朕”字。这种“银牌”全国只有三道,最为贵重,保管尤为严格,只在皇帝宠信的内侍官(宦官)手中收藏,用一种黑漆匣盛装,每日要在皇  相似文献   

6.
明内府的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是一所专门培养幼年内侍的学校。明洪武时,宦官机构就已扩充到十一个监。对内侍的任使范围日益广泛。明太祖用专职的中官担任御前裁决机务的纪录工作,并将“发放”情况向皇帝报告。①这项机要工作,不是“仅能识字,不知文义”②的一般内侍所能胜任的,可以看作以后司礼监职掌机要的萌芽。成祖建立内阁,让几个文臣入直,“商几务,承顾问”;与此同时,对内侍的任使,扩大到监军、巡视和主持东厂。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与选用了一批“通晓文义,善笔札”的内侍,在皇帝左右和东宫担  相似文献   

7.
北魏宦官王馥墓志记载了其担任宦官诸职的情况,表明北魏孝文帝建立的宦官体系内,中黄门地位高于小黄门与中谒者。孝文帝改革在着重参考了汉代女主统治时对宦官制度所做的调整之后,将原有的内侍系统与汉代宦官系统互相匹配,融入了“给事”因素,其结果便是中黄门的地位被调整到小黄门之上。而后一人同时兼任两宫宦官,无须再挂有“给事”头衔,“中给事中”等成为固定官职。  相似文献   

8.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后、皇太后可以像皇帝一样取得尊号和谥号,在禁省中设立一套模仿朝廷的微型机构,其成员称为女官或内官,另有一批专为他们服务的宦官和士人,称为长秋或内侍.这些官员中,有相当一批人属秩六百石以下的属史,《汉书、百官表》及《后汉书·百官志》对此均无详载.兹依据文物、文献资料,对秦、汉皇后、皇太后六百石以下属官吏作一考论,以便我们能对专制主义集权制下,家国不分,“朕即天下”、“母以子贵”的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严嵩,原籍江西分宜,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十五年升任礼部尚书,二十一年入阁,二十七年谋害夏言之后位跻首辅,浊乱朝政二十年。其子严世蕃,官至工部侍郎,代父裁决机务,酷贪肆虐,有“小丞相”之称。嘉靖四十一年,严氏父子败落。四十四年,严嵩削官为民,世蕃正法伏诛,家资抄没归官。四十五年,严嵩寄食墓舍,贫病而卒。 明代籍没权贵,“其富无过于振(宦官主振)、瑾(宦官刘瑾)、彬(平虏伯江彬)、宁(都督钱宁)、嵩(首辅严嵩)、保(宦官冯保)六家。”本文拟就严嵩家资的构成、来源及其造成的社会后果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代庞大的内诸司使系统与内侍省中的许多职事都需要具有相当文化程度的宦官充任,客观现实要求宦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宦官获得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一、以所谓“良胄”身份入宫的宦官和诸道进献的阉儿,在入宫前已受到良好的教育。二、部分宦官通过内廷教育机构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三、唐代教育比较普及,使得部分来自庶民家庭的阉儿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宦官的皇室家奴身份,对其行为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望秦 《文教资料》2001,(3):131-136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新唐书》(1975年版)在标点方面,就总的情况看是很好的,这当然是标点者下了一番功夫的结果。但其中也偶有欠准确的地方,兹不揣谫陋,列出以求教焉。 1、《旧唐书》卷十一《代宗纪》:“[大历二年四月] 庚子,宰臣内侍鱼朝恩与吐蕃同盟于兴唐寺。” 按:内侍鱼朝恩虽为代宗朝掌管禁军的大宦官,但不曾任宰相之职,故此处的“宰臣内侍鱼朝恩”不应连读。据《新唐书》卷六二《宰相表》,此时任宰相者为元载,则知大历二年四月与吐蕃会盟的“宰臣”是指元载。那就是说,宰相元载与内侍鱼朝恩一起参预了…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有“媒人去数日,……故遣来贵门”十二个短句,对它怎样标点、理解,历来众家观点多不相同,似乎成为一历史疑案。现摘录几种:(一)高中语文课本: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注云: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开头四句无法解释清楚。又介绍了一些人的切割移位法:“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当在“阿母谢谋人”之后,是阿母辞谢媒人的话。(二)余冠英《乐府诗选》:…日,…还,说:“…,…官”。云“…郞,…婚,…人,…言”。直说“…  相似文献   

14.
在晚唐五代辽宋的墓葬、遗址中 ,发现不少“官”、“新官”款的瓷器 ,引起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注意 ,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 ,对此 ,本文就“官”字的涵义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些瓷器几乎全为白瓷 ,大部分发现于北方 ,许多学者认为是定窑生产的。定窑产白瓷 ,且已在发掘过程中找到“官”款荷叶白瓷小盘和白瓷碗残片一 ① ,史料中也有定器入贡的记载 :《宋会要·食货》载 :“磁器库在建隆坊 ,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给用 ,以京朝官三班内侍二人监库……”《吴越备史》卷四 :“太平兴国五年 ( 980年 )……王进朝 ,谢于…  相似文献   

15.
掌故,现在多泛指中外古今的轶事 传闻,或事物的出处。它原是一种官 职,从汉朝开始,“掌故”是太常所属 太史令的官,专门管理国家历来的 故事。唐代《官职志》中,设有“内侍 掌故”和“州郡掌故”,分掌官延及各种流传的故事,乃至轶闻,考证等等。后来历朝的文人笔记,凡搜集上层社会人士的轶事和朝野遗闻、民间传说,也统统称为掌故了。 由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又由于语文教学多选用文质兼类的古今诗文,语文教学就与掌故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掌故为“轻武器”,或借掌故析字释句,或用掌故剖析篇章,或凭掌故排疑解难,或引掌故指点学法。那些生动形象针对性颇强的掌故一被引证,顿使满堂生辉,成为课堂教学艺术中的一粒灿灿明珠。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宫廷的宦官教育始于洪武时期。宣德初,明宣宗在皇宫中设立了内书堂。内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宦官学校,其成立标志着明代宦官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而其用具有高级官员身份且学识渊博的上层知识分子(翰林官)向小宦官们系统传授文化知识,并沿为定制,这在中国封建史上亦属首次,在中国宦官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书堂培养的众多“知识化”宦官,为宣德以后宦官的全面参政乃至专权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员外官是在正员编制之外供职的特殊任用形式,其任用情况随唐代的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就其使用而言,有厘务与不厘务的区别,就其待遇而言,有单称员外和员外同正的区别.其政治作用包括优亲、赏功、安置贬责、笼络蕃官、优待内侍官与技术官等等.  相似文献   

18.
马莉 《学习之友》2013,(4):43-44
在中国古代,“官”和“财”两个字是连在一起的。在清朝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同样,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竟然是靠贿卖官职所得。尤其是东汉灵帝时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宦官这一特殊的人物,而且一般都会认为他们一律都是祸国殃民、大逆不道的坏蛋。其实,历史上的宦官首先是上辱其先、中伤身体、下绝其后的悲剧人物。这些“绝入生理、老无收养、死无与殡、无罪之鬼、无人除墓草而英杯染”的非人,不仅要忍受生理上的巨大痛楚,而且倍尝心灵深处不得言状的心理畸变之苦,因而“其痛非常痛也,其害非常害也”。那么,到底如何客观地评价宦官呢?一、宦官称谓闻微“宦官”是对阉割了生殖器官后丧失了生殖能力而效力官闲之男性的特殊称谓。它在我国曾因时代、风俗、地位的变…  相似文献   

20.
有关课文之言名简释(一)《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唐代县尉别称少府,乃县令之助手,职责为除奸、捕盗(唐代县令之别称为明府)。(二)《秋登宣域谢眺楼》都督府唐代中、下州设都督府,为州之军政长官办公官署。(三)《卖炭翁》宦官唐代内侍省之官员,供皇帝、皇族使用(《文选》李善注:宦者养也,养阉人使其看守宫人,此是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