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发展的每个时段,都有诸多人物粉墨登场,有的叱咤风云,有的杀身成仁,有的矢志革命,有的创新科技,也有的留下千古骂名。正是这些纷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才演绎出历史的悲欢离合。从古至今,史学界向来注重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一部二十四史,绝大部分都是人物的传记。  相似文献   

2.
历史既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知识、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趣味性强、非常形象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按照公式演绎历史,使得教学过程枯燥呆板;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词汇不够丰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教师高度浓缩历史教科书,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了解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3.
一、的势与英雄是英雄创造时势,还是时势创造英雄?这是个古老的命题,也是颗永远值得再三品味的甘榄果。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历史的长河涌现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有的功昭日月名垂青史;有的昙花一现,来去匆匆;有的祸国殃民,千夫所指。他们的功与过,是和非,是留给后人的难题。不管是谁,每个历史人物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毫无例外地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与限制:然而每个历史人物也都以其聪明才智、所作所为,给历史以或大或小的作用与影响。我们既承认历史的必然性,“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承载者和延续者,历史教育中要十分重视历史人物教育。而造成学习者对历史人物认识的最大障碍是久远的时空距离,不掌握历史人物,就难以学好历史。本文试图从历史人物教育着手,破解历史教育的难题,并赋予历史人物教育以新的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一是对历史人物产生认同的方法和技巧;二是以教学实例为论据,说明在无人物出现的教材内容中如何实施以人物为中心的教育;三是初步论证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教育的合理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在浩如烟海的史籍文献里,记载了无数为后人讴歌和怀念的人物。有的因功盖当世而流芳千古;有的因顺应历史潮流而传之后世。冯嫽——这个两千多年前出使乌孙国的侍女,就是一个顺应历史潮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咏史诗刻画了帝王、将相、女子和文士等几类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些历史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白刻画这些历史人物形象的诗作有的是借古讽今,有的是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而更多的是以历史人物自况,我们从李白笔下比较多的历史人物形象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到历史知识,有的背景与历史时代有关,有的课文写的就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本人有幸多年从事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些许感受,现拟从几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谈“文史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到历史知识,有的背景与历史时代有关,有的课文写的就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因此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本人有幸多年从事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的教学,有些许感受,现拟从几个不同的教学环节谈“文史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  相似文献   

9.
张希民 《教学与管理》2007,(10):141-142
如何把贯彻新课标、深化新课改落到实处,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把历史课讲好讲活,这个问题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急需得到回答的问题。笔者以运用辩证法评辩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辩论历史事件的是与非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物评价是乾嘉时代史家赵翼历史评论的重要内容。他通过评价历史人物 ,揭示时代特征 ,探求历史发展的趋势 ;对于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人物评价中大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并且能重视下层人物的历史功绩 ,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道德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运用典型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历史人物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鲜明表象和本质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师要大胆探究反思历史人物活动,展示学生情感体验过程,探寻历史人物人生轨迹,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认识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穿越——让学生在课堂上构思穿越情结,让历史在课堂中穿越;穿插——在课堂中结合历史穿插社会热点话题;人物再现——利用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通过伟大人物再现历史;场景再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历史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再现;评说——让学生上讲台,评说历史人物等。  相似文献   

13.
周琛 《文教资料》2010,(2):143-145
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在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上经常出现的误区.提出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即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社会背景。应将其放到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来判断;要考虑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任何阶级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要辩证、全面地分析历史人物.要看其一生的主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只能影响历史.不能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一、阐明历史教科书中人物评价问题的必要性笔者查阅了人教社自1992年以来中学历史教科书,搜集其中历史人物,列出了近二十年来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初步分类统计表(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列出)。据统计,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330人,其中帝王将相170人,占总人数的51.5%,科学技术、思想文学艺术领域的人物117人,占35.4%;农民起义领袖有12人,约占3.6%;少数民族人物涉及29人,约占8.7%;女性6人,占1.8%。统计数据显示,帝王将相占据了总人数的二分之一,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小议袁世凯的功与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有一种公式,叫三七开、二八开或对半开。就是说,看他的功与过各占几分之几。若功是七分或八分,过就是三分或二分,就是肯定的人物,对肯定的人物主要是谈功绩,错误、罪过往往一笔带过,有时略而不谈,为贤者讳。若过是七分或八分,功是三分或二分,就是否定的人物,有的则被指为反动派,对反动派主要是进行批判,根本就无什么功绩可言,甚至恶归下流,夸大其错误与缺点,把脏水往一个人身上泼。这种形而上学的方法,大大地妨碍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得有些问题应该研究而得不到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宏 《甘肃教育》2007,(11X):31-31
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不仅是学生学好历史课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内容。历史人物在历史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除了必修课的内容外,还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内容,选编了几十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让学生选学。对于历史人物进行合理评价是学好历史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历史人物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还能使他们从不同的历史人物中汲取经验教训。因此教学时应做到:掌握讲述历史人物的两种基本方法;讲述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一系列的问题;讲述历史人物应突出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人物相关内容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基本脉络;了解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的方法,通过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是我们高中历史学科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我们历史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人物指的是历史上在不同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人,包括个人或群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历史课堂中体现情感教育的途径,本文试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