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杭州市科技大市场的建设,可有效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和聚集作用,为企业难题破解、科技供需对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平台。本文综述了杭州科技大市场现状、与国内外同类科技大市场的对比以及相关建设模式思路。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I0004-I0006
<正>9月19日,"哐"的一声,马云一棰敲锣,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开市;9月23日,也是"哐"的一声锣响,瓯海科技大市场正式开市……初看起来,两者并不相关,但透过现象看,两者之间有着一个鲜明的共同点:网络。以"网"先行创业的阿里在探索中前行直到赴美上市。同样以互联网为重要手段,"网上网下结合,以网上交易服务为主"的瓯海科技大市场,作为浙江省试点县,承担了建设科技大市场探路者的角色,先行先试,力争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子来。"温州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迫切需要技术,市场有很大的需求,科技大市场是服务温州企业的一个重要平台。"温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在现场  相似文献   

3.
正西宁科技大市场是由西宁市人民政府、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和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共建,是科技资源集聚共享的公益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西宁科技大市场由"一网、一厅、三中心、八平台"服务体系构成,"一网"——西宁科技大市场服务网络;"一厅"——公共和社会服务大厅;"三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中心;"八平台"——成果展示、技术交易、大仪共享、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服务、政策咨询和科技管家等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悦  何如喜 《青海科技》2023,(5):103-108
科技大市场是技术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实现技术转移转化的桥梁纽带,是我国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西宁科技大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果转移转化运营模式,展现其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服务成效,剖析其成果转化中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自主创新的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合国有农业科技机构,政(院)所分开,建立"大市场"和"大社会"项目分配和评审制度,构建主管官员问责制度、连带制度的动力机制.以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西宁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为主要研究样本,试图探索企业当前使用、已购买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现状,结合实际走访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以及西宁市科技大市场的建设,探索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路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高质量科技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7.
2018年,科学技术部在《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分析宁波科技大市场技术转移工作现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有效激发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活力,促进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欧盟科技合作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高技术产业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在全球激烈竞争的今天,欧联盟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凝聚力。欧联盟围绕统一大市场,货币同盟及政治同盟三大举措展开的空前的经济一体化战略正在给欧洲带来投资、消费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科委以“奔小康”统揽农村工作,坚持“依靠大科技,面向大市场,发展大农业”的指导思想,重点围绕科技经济一体化“121工程”的目标和任务,以科技项目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走“科技兴企”道路,推动农  相似文献   

10.
中储粮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确立的企业经营发展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和“两个确保”,必须从轮换方式、大市场建设、大仓储和科技储粮、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目前中储粮所处的外部环境,提高中储粮系统综合竞争力。文章从中储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分析科技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总投入占GDP的比例、公共科技金融占市场科技金融的比例、风险投资投资额占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风险投资投资额占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总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并无显著相关关系;科技资本市场筹资额占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总额的比例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空间科技事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空间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空间科技情报的支持.从创新的内涵、情报工作的特点、情报工作对于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对空间科技情报在新时期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模式存在着科技创新中“二次技术开发”的界面障碍问题。这个界面障碍严重制约了企校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的成因,定位企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位置,从企校的科技创新机制、方式上阐述对界面障碍问题进行破题。指出科技风险创新资金是破解界面障碍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根本解决这个障碍,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方向是破解产学研科技创新界面障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选取典型投入与产出指标基础上,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度西安市2000-2018年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并采用VAR模型分析其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分析表明,2006年后西安市科技金融发展政策效果凸显,科技金融效率大幅提升,但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在加大科技金融投入的同时也要把握投入时机和平衡投入资源,发挥资源最大效用。为促进西安市科技金融发展,提出要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建立快捷高效金融市场、拓宽多层级融资渠道,以及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信用水平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DEA—Malmquist方法测算包括深圳在内的14个城市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并进行横向比较以及动态的纵向比较。根据测度结果,认为新时期深圳发展科技金融具备优良的金融业基础且社会科技创新氛围浓厚,但科技金融治理架构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结构缺乏科学性。针对发展科技金融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深圳应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加强科技金融集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快人才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6.
潘教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77-1184
从大历史观角度来看,文明进步、发展模式、世界格局、科技创新、中国发展都处在重大转折期。全球创新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密集期,绿色、健康、智能引领创新方向,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新生物技术等多点突破、交叉汇聚,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科技革命加速产业变革。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孕育兴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伙伴关系;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将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可能使机器从人类的工具和从属,逐步上升为伙伴。雄安新区因疏解而生、应创新而起、逐智能而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雄安新区建设最大的变量和增量,在未来建设中,应采取"国家创新特区"的体制,充分用好新科技革命的成果,积极探索人机物三元融合社会下的未来城市新形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难、理论依据少、主观因素多等问题,设计一种包含21项指标的三级指标架构,利用总体相关系数法,依据指标特征提取出多项指标与理工科高校成果转化的相关性,并与综合指数法有机结合,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构建一种新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真实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得出各项指标在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的权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助推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若干建议,为高水平理工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尝试从企业网络特征视角研究科技金融政策如何进一步释放科技金融效能,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运用LDA聚类算法将我国2011—2020年国家层面科技金融政策划分为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平台建设类和专利保护类,同时运用同期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相关数据,深入挖掘各类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及资金网络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4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资金网络中心度增强了宏观导向类、资金支持类和专利保护类这3类科技金融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基于研究结果,从政策、网络与企业角度出发,提出维持绩优政策供给力度、扩大资金网络规模、把握网络核心地位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将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公共科技金融资金规模、市场科技金融资金规模确定为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集合,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数据,运用协同学绝热消除法,识别出科技创新产出能力是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协同演化的序参量,由此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束玲琳 《科教文汇》2012,(27):21-2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投入,科技基础资源条件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但由于缺乏战略性的部署,体制和机制建设不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布局失衡、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创新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平台建设的内涵和定位尚未有清晰的认知,尚未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本文通过管理机制建设和用人机制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制建设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制建设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