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学者对汉代公主婚姻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对婚姻失败的原因少有欠缺。就此多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公主婚姻失败的原因。如今离婚率高居不下成为社会焦点,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为现代婚姻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婚姻关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妇女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古代公主是女性统治阶层成员,对她们的婚姻进行研究能够补充妇女史的相关研究。秦汉时期公主的婚嫁具有等级性、两面性的特点,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公主的婚姻成为调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与权贵谋求利益的工具。泰汉时期公主婚姻中的某些悲惨事件则反映了公主婚姻中不幸福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春芝 《历史学习》2005,(11):33-33
一、西汉武帝时,把细君公主嫁于乌孙王。高中古代史课本中正文没介绍与之相关的内容,只在竖行字的引文中提到细君公主居乌孙时写的一首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有资料以此材料命题,并涉及细君公主的婚姻生活:那么细君公主婚姻幸福吗?按常理推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乌孙王主动归附汉政府,以此为背景的婚姻,应该不会有“虐待”行为,公主婚姻应该是幸福的。事实却不然。《四库全书》(史部)第七辑载:“……公主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思归,天子而怜之……。”由此可知,细君公主嫁…  相似文献   

4.
唐代公主嬖幸男宠的自由行为,及其“不相禁忌”的夫妻关系,反映了公主婚姻的可悲本质。文章从男女两性及女性自身两个角度,分析并揭示了唐代公主可悲婚姻的历史缘由。封建男权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以及身为公主的政治使命,使唐代公主的婚姻呈现了难以改变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民间故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公主婚姻的故事。从男女主人公的类型及其婚姻的意义、所经历的难题和解决难题的方式、婚姻的结局几个方面来看,民间故事中的公主婚姻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婚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公主与政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武则天称帝以前,一些公主卷入了宫廷权力斗争;中宗和睿宗时期,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公然干预朝政;玄宗即位后,公主干政局面结束。唐后期,许多公主的婚姻直接为政治服务,其表现之一是和亲,其次是公主下嫁藩镇子弟。唐代公主的命运与唐代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汉书·百官公卿表》曰:“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皇太后、皇后的食邑巳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就从公主的类别、食邑收入、食邑特权的限制及属官做些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一、汉代公主的类别 汉代的公主有长公主和公主之别。 所谓“长公主”,《汉书·高帝纪》如淳注:“帝姊妹曰长公主。”这个解释太笼统。颜师古之注较为具体,即“年最长,故曰长公主”。其实,除此之外,重要的一条是受皇帝赐封者才能上算。如景帝姊刘嫖封为长公主,昭帝长姊鄂邑公主封为长公主等等。  相似文献   

8.
从王昭君和文成公主远嫁看汉唐和亲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实行过和亲政策,汉唐两朝还留下了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人藏的佳话。昭君和文成公主的远嫁对其政权的稳定、民族关系的缓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通过汉唐和亲政策产生的现实基础、思想观念以及相关的治国方针的对比,我们看到唐代的和亲政策比汉代更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张昕 《现代语文》2016,(3):10-15
《释名》亲属称谓词语作为承载文化的重要方式,反映了《释名》时代的历史文化内涵:第一,体现汉代严格的宗法制度与尊祖敬宗的家族观念;第二,体现汉代的繁杂的婚姻礼俗与独特的婚姻制度;第三,体现汉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会随着角色的变化而转变,呈现出双重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分别论述了汉代帝王、后妃、公主诗歌的悲凉风格主调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1.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先后嫁回纥(鹘)可汗。真公主出嫁回纥,成了和亲史上的佳话,也是维吾尔族与汉族在历史上建立姻亲关系的友好篇章。诚然,和亲政策是中央王朝羁縻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2.
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到战国时才有公主之称,天子和诸侯的女儿,都可以称公主,又叫君主。《史记·李斯传》说李斯的诸子,皆娶秦公主,就指的是秦王的女儿。据说周朝中叶,天子嫁女于诸侯,不自主婚,命同姓诸侯主持婚事,所以叫做公主(见《公羊传·庄公元年》和唐徐坚等所编的《初学记》卷十)。主,是主婚的意思。从汉代起,公主专指天子的女儿。晋时,公主封郡者,称郡公主,如弘农郡公主。南北朝时也有郡公主。至唐始有郡主之称,专指太子的女儿。明代亲王的女儿称郡主,郡主以下的女儿,称郡君、县君。清代的郡主,亦指亲王之女。…  相似文献   

13.
汉代人以能吃到猪肉为自豪。汉代猪的获得主要是饲养和狩猎。猪在汉代已经是财富的主要标志。汉代丧葬中或雕绘猪像,或陶制冥器猪。汉画“虎猪戏”图中的“虎”是西王母部族的象征,“猪”又是饲养猪部族的象征,“虎猪戏”所表达的就是西王母族和旆韦氏族的婚姻或政治的结合,这既是一幅合欢图,也是一幅象征民族融合团结的吉祥图。汉代猪信仰的构成,有“猪龙”和“猪神”两个互相关联的形式,体现在社会生活中就是取猪作为地名或人名,甚至创制神话,将猪作为刘汉王朝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4.
唐朝公主婚姻千百年来最受人瞩目的是她们的再嫁风气。关于改嫁的原因,一直存在着争论。笔者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改嫁的原因与"七出""义绝"等离婚无关,主要是驸马因政治原因被杀、被流放,公主被迫改嫁。  相似文献   

15.
在学、史学的丰富遗产中,有一些作品可派生出一些名胜景点,爱晚亭、阅江楼即是典型二例,在伊犁发掘汉代的史典籍,关于细君、解忧两位公主的史料,使人们盼望着出现一处汉家公主纪念馆,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汉代和亲政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剧《王昭君》的发表和上演,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也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汉代的和亲政策。在汉代,有九位公主远嫁匈奴、乌孙,昭君只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时间较晚;她之所以独擅盛名,那是历代墨客骚人宣传的结果。如何看待汉代的和亲?现在还是个聚讼未决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杨婉玲 《考试周刊》2013,(31):20-20
<正>牛郎织女神话不仅是中国古代婚姻的美谈,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家庭模式和礼教对人性、人情的束缚,体现了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鲜明特征。一、牛郎织女神话的产生与发展牛郎织女神话初创于先秦时代,至汉代已经有了较为生动的故事情节,汉代是牛郎织女神话的形成时期。《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有《东飞伯劳歌》古辞,有"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  相似文献   

18.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孔雀东南飞》作为乐府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像一面镜子,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使我们从中能看到汉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本文主要通过焦母遣归刘兰芝,县令、太守家的求婚以及太守家的迎娶过程来透析汉代社会遣归习俗、再婚观念与迎娶礼仪等婚姻风俗。  相似文献   

19.
女儿爱上个小混混儿结束上一次婚姻时,女儿刚3岁,我总觉得她年龄小,没必要对她解释我和她爸爸离婚的原因,只要我用全部爱心呵护她就行了。尽管如此,女儿还是经常受到伤害。在幼儿园排练毕业演出那天,她忽然自己跑回家对我大哭:“妈妈,他们说我爸爸是坏人,我根本不配演公主!”面  相似文献   

20.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由67岁的宫崎骏亲自编剧并导演。受到安徒生经典童话《海的女儿》的启发,讲述了想变成人的金鱼公主和一个5岁小男孩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