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阐释中日神话中英雄人物的共同点,即他们敢于反抗权威、征服自然、治服怪兽,保护百姓。共同点反映出两个民族在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经历了相同发展阶段。指出中日两国英雄神话又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性。其相异性在于:第一、思想倾向不同。第二、中国神话着力歌颂英雄的执着与顽强,而日本神话则大多歌颂胆略过人、克敌制胜的英雄。第三、日本的英雄神话中,英雄们总有好运相随,而中国神话注重体现英雄本色,绝不靠运气。中日英雄神话比较,可以感受到中日两国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池莉小说只作一面评价,只看到其鄙俗,而没有看到其理想浪漫的情怀.本文认为,池莉的小说也有浓厚的英雄书写,这种英雄书写虽然没能被作者提炼升华,但平实可信,态度严肃认真,对他们的塑造实为作者对底层人民的一种更真实的抚慰;而且这种"池莉式英雄"的塑造才真正秉承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文化的综合性、尽理性和反功利主义。由于中国文化思维的整体性、直觉性,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和西方截然不同的特点:如重现实、重高尚品德的人的文学(中国没有神的文学),歌颂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的价值文学。中国文学始终歌颂和平、歌颂友谊、歌颂正义而从来不歌颂战争、歌颂暴力、歌颂卑鄙、阴谋诡计,中国文学文、史、哲不分家等,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不能硬套西方的文学理论,而应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词里,爱国诗篇所占的份量是比较大的,但是歌颂战争功勋、英雄伟业的慷慨激昂的作品,相对来说少得惊人,与数千年英雄人民保家卫国、抗御外侮的历史不相称,优秀之作更是寥若晨星。本文试探其究竟。  相似文献   

5.
:保存在《诗经》《大雅》和《商颂》中的周、殷英雄史诗 ,歌颂了其英雄先祖奠基、创业的功业 ,优秀的政治品德和个人道德 ,从而塑造了一组早期英雄群象 ,并反映了中国远古时代的英雄观 ,他们与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而铸造出后来整个中国国民 (这里主要指汉民族 )的基本性格和品质 ,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国民和中国政治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一首《英雄赞歌》歌颂了抗美援朝时期,祖国英雄儿女战斗的勇敢与艰辛。在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是最著名、最艰苦的战役之一,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就在一次战斗中,有一面中国军旗,被敌人打了381个弹孔,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即使如此,这面军旗始终屹立不倒,最终飘扬在胜利的号角声中。  相似文献   

7.
<正>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类节目,引起了我们对小学生汉字书写的思考。本文将深入的探究小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的性的实施有效地策略。随着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推出的《汉字英雄》两档汉字类节目的火爆热播,全国上下掀起一场书写汉字的热潮。当大家陶醉在书写汉字的同时,是否引发这样的思考:我们每天写多少汉字,又会写多少汉字?这样的思考让我们不禁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①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之后,海内外的新闻媒体掀起了一股狂热歌颂英雄的浪潮。杨利伟是英雄,是令人敬仰的名人,他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功勋,应该广为传唱,这是不可否认的。②但是,打开新闻媒体来看,不由不为英雄担起心来:许多八杆子扒  相似文献   

10.
英雄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书写对象,《三体》塑造了一群与众不同的英雄形象——冷酷的英雄。不同的时代,英雄主义在文学中必然呈现独异的色彩。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英雄主义大致经历了文化启蒙的个性英雄主义、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高度理想化的"扁平"英雄主义、充满反思性和悲怆感的英雄主义以及"反英雄化"、"祛英雄化"的演进过程。只有将《三体》置于近百年中国文学英雄叙事的衍变中,才能对其英雄主义的特质以及艺术价值做出更切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是考察远古文化的化石,它涵盖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古文字分析可以证明远古先民对水和洪水有着深刻的认识,先民生活中,鱼和蜃是常见的;交通方面,桥梁和舟船是十分重要的。从而证明远古先民是倚水而居的。  相似文献   

12.
史哲不分家是古代中国学科形态显特征,古代高度发达的辩证思想是构成古代写作理论的哲学基础,探讨古代写作理论中的辩证思想将促进我们认识古代写作学理论的形态。  相似文献   

13.
关中东部地区,古今英杰辈出,尤以今渭南市辖地具有代表性。关中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蜚声海内外的汉唐文明的渊薮与中心,为杰出人才的涌现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底蕴。而渭南又是周、秦、汉、唐等11个王朝的京畿所在地。关中农耕条件优越,决定了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地位,为杰出人才的诞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平畴沃野,河流纵横,具备了关中平原所有优越的农耕条件,且地势更为平坦宽阔,经济更为发达。关中长期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为杰出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必需的文化底蕴。而渭南是关中的核心区域,渭南山河形胜甲天下,乃著名的古战场,决定了渭南多出习武报国、舍生取义、慷慨赴死之士;渭南地处陕西东大门,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显著,易得风气之先,民众具有思想敏锐、与时俱进的品格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自然容易产生勇立历史潮头、担当社会重任的时代精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民族有丰富多采、瑰丽异常的英雄神话。综观这类神话的内涵,依题材和情节约可分为两类:首先是关于物器用发明、即所谓化英雄的神话,例如原始农业的产生,火神的由来,字和艺术的起源等,这是原始初民企图追寻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某种化起源而创造的;其次,是反映人类征服自然力的英雄。原始人类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青蛇猛兽亦时常威胁着初民的生命安全。他们必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开展斗争,为了纪念原始初民同自然和社会作斗争的业绩,初民们用幻想的手法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英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涉及到中国古代各式英雄,但他们却有大体相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以巴赫金的“狂欢”话语理论解读文本中体现的主人公“非英雄化”精神内涵,进而探讨鲁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写作学理论中,中国古代同样存在着所谓的“构思写作学”与“非构思写作学”两个路线。秀视古代的写作学理论,可以发现,“构思写作学”的误区在于错误的规定了写作活动的活动领域和逻辑起点。而这个问题的实质,不仅是写作学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革命英雄叙事已遭遇到非合乎历史规律性与非合乎目的性的彻底解构与改写,然而麦家小说的出现为重构一种新的现代革命英雄叙事秩序提供了可能性。麦家的《刀尖上行走》以还原历史真实为原则,在重构革命英雄叙事时,以责任与使命为己任,重新召唤起人们已丧失或者被遗忘的可贵品质。在叙事中将信仰铭刻在英雄的灵魂中,力图重建当代社会的精神空间,并让我们重温了一种阔别已久的英雄哲学。  相似文献   

18.
学习、借鉴和发展中国古代历史撰述的优良传统对提高当今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历史教材编写者首先应提高史学修养,发扬古之良史据事直书的求真精神,学习传统史学注重史识的优良传统,吸收古代史书史论的丰富遗产,学习和发展古代历史撰述在遣词造句和编次组织上的优良文风和叙事技巧,做到真实、正确、恰当地表述历史,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确切;同时注重使用传统史学“尚简”笔法,如剪除重复、去掉浮词的做法和“寓论断于序事”的表述方式,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凝练;在确切和凝练基础之上还要重视和借鉴古代历史撰述文史结合的传统,学习历史著作重视有意义细节描写、采用“互见法”组织材料、叙述通俗等写作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中学历史教材语言表述更生动.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表层叙事结构是对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史传英雄故事模式的讽刺性模仿,这个英雄故事模式主要由“出生寒微但少有大志———历经挫折磨难困苦———风云际会乘势而起———终于建立丰功伟绩”这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它们在《阿Q正传》中被作了贬低化、滑稽化处理,结果使得英雄豪杰的正剧或悲剧变成了小丑的滑稽性喜剧。  相似文献   

20.
法律正义,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观念和抽象的社会规则,作为法律所追求的终结价值和至善理想,是一个带有客观性的社会现象。法律正义观念缘起于古代人们对人或神的正义美德的赞扬,法律正义实际上就是人们所期待的古代神或人的正义美德的变迁形态,也是人们对法律的道德基础的内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