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碑志作品现存七十五篇,将近占他全部散文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在韩愈研究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为人们所提到的仅《柳子厚墓志铭》等少数作品,大部分作品或以“谀墓”的罪名一笔抹煞,或被视为“无价值”而排斥在研究的范围之外。事实上,韩愈的碑志是他全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韩愈积极的思想政治倾向,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研究韩愈和整个唐代“古文运动”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美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迂",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3.
历代对唐代碑志是否"谀墓",聚讼纷纭,莫衰一是.实际上"谀墓"乃是碑志作为一种文体内容上所固有的特点.韩愈、柳宗元等唐代文人撰写碑志的态度是慎重的,对人物的叙写基本符合史传"实录"精神;虽然部分碑志对墓主有些不太过分的溢笑之辞,但大多数墓志是"谀"而不"迁",更不滞于一端,表现出传记文学创作的独特艺术价值;唐代碑志是否"谀墓",需从当时的社会风尚、墓主家人的心理、墓志铭的文体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个性等多方面加以考察,对其应给予"同情"之理解.  相似文献   

4.
《柳子厚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铭》)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中小地主家庭,生活在中唐。自幼勤奋好学,精通六经百家之言。《旧唐书·韩愈传》说他“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他与柳宗元,彼此呼应,倡导古文革新运动。在运动中他立下了“摧陷廓清之功”,(李汉《韩昌黎集序》)总结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一套以“文道统一”为核心的古文理论,并身体  相似文献   

5.
文学家刘勰《诔碑》篇说:“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铭则辞。”碑志文历述传主家世,概括描写其生平重大事件,广义上可以属于传记的一类。韩愈作为唐代著名的古文学家,一生写下了许多碑志作品,其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作品被后来的《旧唐书》和《新唐书》所采用。这不仅说明他的碑志大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说明他的碑志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存韩愈70多篇碑志作品,塑了造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平叛战争中的英雄,有成就卓著而命运坎坷的文学家,有深受压抑屡遭贬谪的下层知识分子,有专横跋扈的贪官污…  相似文献   

6.
古人的名字很讲究,对人的称谓也常不一,古人常以字、别号、溢号、排行、官爵、出生地等来称呼。 1.称字 柳宗元,字子厚,所以人们常称他柳子厚,韩愈就有《柳子厚墓志铭》。李贺,字长吉,故称李长吉,所以他的诗集名为《李长吉歌诗》。 2.名字并称 先称名后称字,名与字并列在一起称呼。曹丕《典论·论文》对“建安七子”的称呼即是如此。“晋国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不书妻妾的原因。认为这完全是一个墓志铭的书法问题。  相似文献   

8.
墓志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墓志铭可以反映出某种特定的文化。在崇尚礼制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我国古代帝王和一些名人的墓志铭,大多是宏篇巨制的功德碑,如《柳子厚墓志铭》、《五人墓碑记》等,可谓洋洋洒洒,蔚为大  相似文献   

9.
"不平则鸣"是韩愈所提出的重要文学思想之一,不仅对时人乃至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其自身的诗文创作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墓志铭是韩愈碑志文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韩愈抒写"不平之鸣"的重要载体。韩愈所创作的墓志铭,大多有着较浓厚的情感,不仅抒写了墓主生前的"不平",也融入了创作者的"不平",主要包含五种不平:愤贬谪、怜少孤、慕才尚杰、反佛老、伤逝等。  相似文献   

10.
墓志铭,由于其文体的特殊性,多数成为"谀墓"的产物。而曾巩继承韩愈、欧阳修等人创作墓志铭的优良传统,主张铭以载道,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墓志铭的创作要"蓄道德而能文章",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他所创作的墓志铭正是其"蓄道德"的结果,曾巩的这种载道为铭的方式能够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曾巩认为墓志铭"义近于史",主张以写史的精神来创作墓志铭。在写作方式上,曾巩所创作的墓志铭不拘一格,因事设体,平中见奇,文采斐然。同时,曾巩在创作墓志铭的过程中,往往融叙事、说理、言情于一炉,含情于铭,情深意远。  相似文献   

11.
纳兰性德是有清一代词坛圣手,他以其纯情的作品和多情的人生在中国文学大观园里感动着后来诸生,歌而哭者络绎不绝。试以徐乾学为纳兰性德所做的墓志铭为中心文本,把传主和作传人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到墓志铭的文体特征,以社会历史研究法为基本方法,来探究一下这篇传记中所体现出来的“谀墓之辞与伤己之痛”杂糅这一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柳宗元少年时就才华出众,崭露头角,平步青云,身居高位,后因参与"永贞革新",受到牵连,被朝廷一贬再贬,但在担任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期间,为后世留下了《永州八记》等诸多不朽诗文。为此,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即使让柳宗元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可以在一个时期内出将入相,但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选文体裁改沿用多年的人物传记为墓志铭(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但绝大多数江苏考生对这种文体并不感到陌生,因为他们在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已学过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对墓志铭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墓志铭是古代一种专用文体,一般分为志和铭两部分。志用散文形式写,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类似于传记;铭用韵文形式写,多为赞颂、悼念死者之词,一般是对前面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如  相似文献   

14.
古人以鱼化为龙喻俊彦得志。乾愈《柳子厚墓志铭》“崭新见头角”一句,“头角”特指龙角。“崭然见头角”是成龙之象,喻俊彦得志。  相似文献   

15.
赵克勤先生在《古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中,对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段太尉逸事状》三篇文章里的140个复音词进行了分析和整理,认为其中的53个词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唐代产生的新词。实际上,赵先生所说的53个新词中大约有31个在唐代以前已经产生。  相似文献   

16.
一切文学作品,都以独创为贵,这是人们公认的。韩愈在《南阳樊绍述墓志铭》里称赞樊宗师著作之富:“然而必出于已,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在铭辞中,韩愈又批评当世说:“唯古于词必已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所以他自己作文“唯陈言之务去”,他能被后人尊为“文起八代之衰”,和这种主张独创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韩愈一生写有大量祭文、碑志。其中虽不乏为人捉刀的“谀墓”文字,但更多的却是为悼念同道好友和追祭亲族亡灵而作。祭友之文借机为同道者大发不平之鸣,怨愤悲慨溢于言表,褒贬爱憎透出纸背、以他人之酒杯、浇自巳之块垒、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而那些声泪俱下的祭亲之文,全从胸臆间流出,幽咽低回,如泣如诉,务去陈言,绝无雕饰,可谓情真意真语真,乃天地间不可多得的至情至性之文。其中所蕴含的晶莹澄澈的人情美,大有“爬罗剔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收韩愈的《师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隋树森同志编辑 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亦如此),有一处编者是这样标点的: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以为如此标点不符合作者原意,似乎改成这样为好: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去掉删节号也可。) 就是说不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看作是士大夫的话,而看作是作者韩愈 的分析评论,所以应该放在引文之外。  相似文献   

19.
李强 《语文知识》2002,(2):27-29
始于东汉,流行于南北朝的碑志文,到了唐宋之世蔚为大观。一些稍有名气的文人,几乎都写过碑志。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陆游等都是碑志创作的大家。碑志文的兴盛与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碑志也渐渐突破原来只记录墓主世系,罗列生平资料而进一步发展成传记文学,有关碑志创作的理论也渐渐丰富起来。研究这些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韩愈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歌,散中则偏重于杂、书、序、祭。韩愈的墓志铭是古代散中的优秀作品,而对于这样一株奇葩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关于韩愈的墓志铭的“别调”,可以从借叙别人身世鸣己之不平、借叙事品人以表达思想观、借品诗以表达学观以及独特的诙谐幽默风格等四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