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红 《成才之路》2009,(1):I0008-I0008
老师,我有个问题想对你说。不过你要发誓不能跟任何人说。我喜欢上了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他成绩好,体育好,而且非常幽默。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他的。这个念头压在我心里好久好久了。我想对他说,又怕他拒绝;不说吧,心里实在是难受。我也知道我们现在学习任务重,不该谈论这些事情,但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我现在都开始讨厌自己了,觉得对不起老师和父母,可我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同学写给我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2.
认识朱永春     
■学生眼里的朱永春王琳:朱老师,我们永远爱您其实我对朱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好,只因他好吹!但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知道他不是一般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不仅语言上是,更是行动上的巨人。朱老师很有"自知之明",他对自己好吹牛解释令我出乎意料,他说:"说了,就会逼着自己努力去实现它。"简单的一句话,却看到了他身上闪烁着一诺千金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我曾观摩过瑞典一所小学。瑞典小学生都有富于创新,积极主动的精神。一次上英语课,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新单词的发音,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纠正,指出老师的发音不对。因为他暑假在英国度过,对该单词很熟悉。经查实,老师马上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并让学生大声地把该单词再念一遍。整个过程很自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在上数学课时,授课老师从来不强调自己知道的是唯一答案,而只是说,相对而言,这样做比那样更好些。遇到自由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哪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也自信地说出来。人云亦云、盲从老师会被看成没…  相似文献   

4.
李春梅 《黑河教育》2014,(11):51-51
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爱学、想学、会学的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一、拉近师生关系有些时候,总是觉得老师和学生是两个对立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我常常为了补齐作业而到处找学生,而那些同学往往整天就知道玩,不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为了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我一般不会在课堂上呵斥学生,而更多的是用目光来暗示他,让他知道我不希望他这样,或者直接喊他名字,问刚才的问题,如果没答上来,我也会让他坐下,  相似文献   

5.
<正>吃饭的时候和曹同学聊天,他说并不太明白我这次作业的重点,我让他讲讲看。他试探着说:"老师,你的意思是不是……"我说:"对啊对啊,你看,其实你是明白的,你只是不自信,不敢确定。"这句话是无意中脱口而出的,但说完之后我们俩都沉默了。——无意中的判断,往往和深思熟虑的分析一样准确得让人惊讶。"老师,我也这么觉得。好多时候心里觉得事情是自己想的那样,但也会习惯性地再找别人确定一次。"下午吃饭的时候,又遇到曹同学。他问我:"老师,你猜我最喜欢哪门课?"  相似文献   

6.
<正>曾有幸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上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徐老师提出让学生"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这种对课堂上学生发言习惯的培养让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平时课堂上学生的种种发言现象。有时老师的问题刚刚出示,就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了,可是叫他站起来说却愣半天,根本没想好问题就举手了;有些学生脑子里知道原因,可是要他回答却怎么也表达不清楚,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  相似文献   

7.
故事一 那个六年级的男孩,和老师当堂打架,被带到学生成长中心的时候,手握双拳,怒目圆睁,任何人的劝慰他都视而不见,一副要与老师以死相搏的样子. 我领他来到心理教室,他仍然沉默不语,胸脯一起一伏,怒气难平.我望着他说:"付老师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但我是心理老师,知道你非常生气,也觉得非常受伤,如果你想说什么让自己好受点,那是你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为你保密,可以吗?"  相似文献   

8.
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由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知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难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  相似文献   

9.
李凌 《师道》2006,(3):35-36
我在一个学生的周记里看到了『捆绑』这个词他。把学校和家庭对他的种种约束用这个看起来有点可怕的词儿来形容后。来在,班会上我,让同学们写出了对这个词的看法结。果我,得到了这样一些答案---老师给我们这么一个题目的时候还真的吓了我一跳呢。经他解释,我还觉得挺贴切的,现在的家长其实就是希望我们所有的劲儿都使在他们认为值得的事情上。他们让我们周末学琴、学画、学英语,稍有时间就给我们讲一大堆社会现实。我觉得老师说的更多是学校、家庭对学生形式上的“捆绑”,其实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捆绑。我不知道大人们会怎么想,总之我和很多…  相似文献   

10.
<正>交作业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指着作业本上的"鄂博"二字问我:"老师,‘鄂博’是什么意思啊?"我心里咯噔一下,无言以对。这个词,我以前的确没有见过,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的脑子像陀螺一样飞速转动起来:这不就是一个词吗?今天借此学习一下,也没什么丢面子的,毕竟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我问他:"你这个词是在哪里找到的呢?"小男孩笑着说:"我是从资料书上抄来的,不知道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11.
郑艺  杨丽佳 《小学教学设计》2024,(Z1):60-63+123
<正>一、依托原生态交际实践,直面交际难点师:这学期,我们班来了位新同学——郑筱逸。谁来代表我们班向她表示欢迎?(指名学生即兴发言,但他略显紧张,表现不佳。)师:你觉得自己说得怎么样?生:说得不大好。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中间卡壳了,也很乱,没说清楚。师:第一个起来发言不容易,你很勇敢,也很会反思。你刚刚就反思了自己即兴发言时内容上存在的问题。(板书:内容不清)那请你再思考,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说不清楚内容?  相似文献   

12.
每次安排作文修改时,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只能在原文上改动几处字词或标点,半节课时间,效率很低,像是在敷衍老师.曾听学生说"我觉得能写出来已经不错啦",这类学生缺乏提升自己的愿望,不知道"好与不好"的差别,要让他去改,很难.  相似文献   

13.
正杜老师:您好!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中"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我认为"自言自语"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里面已有"说"的意思在里面,"自言自语"一词后面不应该带"说"。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对不对?贵州省贵定县音寨小学陈宏燕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养成习惯了吗?"孩子说:"还养成习惯了呢,又回到原来那个样子了,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站着发言,老师也不再对站着的同学喊'请坐下发言'了."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知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大都不愿意举手发言了。举手就意味着被老师叫起来“说话”,而孩子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恰是一个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印象的年龄,所以,生怕别人说自己“假积极”。于是,在课堂上便形成了谁也不愿主动发言的局面,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种惧怕发言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张锐 《青年教师》2005,(11):24-25
孩子4岁的时候,有一天看电视时,孩子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爸爸,鬼子是什么?”我当时确实不知道,接着查了查词典,知道鬼子是指入侵的外国人。我跟孩子解释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4岁的孩子不知道鬼子是什么很正常,战争毕竟离他们太远了。过了约有一周,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个初二的学生,他问了我这样一句话:“老师,如果日本鬼子没有被赶出大连,大连是不是会比现在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开头是不是让你倍感亲切呢?特别是男同学们,你们一定从鲁克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吧。 鲁克最讨厌做作业了,他觉得做作业是世界上最没劲的一件事情,而踢足球、打篮球和玩电子游戏才是他的最爱。老师对他说:“鲁克,你要是再不好好做作业,你就什么知识也学不到。”其实,鲁克也知道老师说得没错,因为他也认为自己知识贫乏,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像个傻瓜似的站在一旁插不上话。可是,鲁克就是讨厌做作业。一天,鲁克在学校里因为作业的事又被老师批评了,他心里非常郁闷。刚进家门,看见家里的大花猫正在玩一个布娃娃,他便跑过去一…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的孩子正在学习"Mr.Mrs.和Miss.",费尽口舌讲解之际,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你看这个"S"像个漂亮的发夹,"Miss."是小姐,她爱臭美,戴了两个发夹;"Mrs."是夫人,她有一点臭美,带一个发夹;"Mr."是先生,他一点也不臭美,他不带发夹。这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发言。就简简单单的一个比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真的世界,让我们生动形象的看到了三个词在词形上的区别,加深了我们对这三个词的理解。这也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发言。  相似文献   

19.
谈"说服"     
"说服"一词从来都读"shuōfú",然而几年前某名人忽然发现该读"shuìfú",于是就在媒体上"shuìfú"起来.名人效应果然厉害,大家马上改口,就连一些语文老师也把持不住,不得不改读"shuìfú",心里还惴惴地生怕别人笑话自己不知道文言里有个"说shuì"字.  相似文献   

20.
正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气氛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