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六月廿五日,在南京体育学院新建的跳水馆里,诞生了一个当今世界跳水难度表上还没有的高难度动作——向后翻腾三周半(屈体),动作代号叫207B。这个新动作是由江苏跳水运动员蒋军波在他的教  相似文献   

2.
一、看目标训练的提出跳水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随着跳水竞技的发展,运动员在腾空时需要完成的翻腾和转体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当今的最高难度已发展到向前翻腾四周半,向后翻腾三周半,向前转体四周,向后转体三周半等动作。要熟  相似文献   

3.
跳水多次看目标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水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随着跳水竞技的发展,运动员在翻腾时需要完成的翻腾和转体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当今的最高难度已发展到向前翻腾四周半、向后翻腾三周半、反身翻腾三周半、向内翻腾三周半、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臂立向后(反身)翻腾三周等动作。要熟练、准确地完成这些多周翻腾和转体动作,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法,分析上海跳水队队员采用新旧教学法练习跳台向前翻腾4周半抱膝(109C)翻腾技术的效果。发现新教学法有效、省时,降低了学习难度,能帮助运动员顺利学会跳台109C难度动作,并能巩固和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秦静 《游泳》2005,(2):24-27
一、向前翻腾动作特点及发展情况 向前翻腾动作是指面对跳水池起跳,并朝体前方 向翻腾的动作。由于向前翻腾符合人的生理习惯,所 以大部分运动员学习较简单的向前翻腾动作相对较 容易,并且也较稳定。但是随着世界跳水动作朝着高 难度发展的趋势,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必须通过 高效的翻腾能力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掌握 具有更高难度系数的动作,如跳台的109C。 70年代,我国林世忠和美国运动员迈耶最早在世 界上尝试过使用过109C这个动作。80年代以后国家 少年集训队也先后有多人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难度为  相似文献   

6.
胡燕 《游泳》2005,(3):26-28
前言:随着跳水运动的不断发展,我国运动员要想继续在国际跳水大赛中领先于世界各国,稳定的技术和难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男子跳台决赛要跳6个不同组别的动作,女子则要跳6个组别里的5个动作。并且要求每个动作都既要有难度,还要有良好的稳定性。特别是现在跳水规则修改后,女子要和男子一样跳所有组别的动作,这样第6组臂力动作就不能避免。现在,国内外多数的男运动员第6组选用的动作大多数都是626C(臂力向后翻腾3周抱膝)难度系数3.2,能力好的运动员会选用626B(臂力向后翻腾3周屈体)难度系数3.5,而女子运动员大多数选用的是624B(臂力向后翻腾2周屈体)难度系数2.7,能力较好的会选用626C,极少数能力强的女子运动员会用626B。所有的这些第6组向后动作都存在着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7.
向前翻腾一周半兼转体三周(5136丁)这个动作,是跳水动作中难度较高的。要掌握这个动作,对于少年运动员来说,一般都需要三年专项训练水平才能够完成。由于我对这个动作的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只要我们比较好地认识这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并解决它的教学和训练手段,同时能够使训练安排得当,是完  相似文献   

8.
屈体前空翻两周同时转体 5 4 0度 ,是国际蹦床比赛中常被选用的、比较典型的一般难度动作。由于我国正式开展蹦床运动仅两年多 ,目前这一动作在国内尚属较高难度动作。黄健是我国比较优秀的蹦床运动员 ,把他与国际中等水平运动员法国的米切尔完成的屈体前空翻两周同时转体 5 4 0度进行运动学比较 ,从中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这对黄健进一步提高屈体前空翻两周同时转体 5 4 0度动作质量 ,及其他运动员学习掌握该动作都有借鉴作用。1 研究方法①资料研究法。主要研究两人该动作的录像资料及相关的其他文献资料。②录像解析法。使用三星S80录像…  相似文献   

9.
一反身翻腾类跳台307C动作的概念: 反身翻腾类动作是在向后翻腾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要求运动员面对跳水池做向后翻腾的动作,由于要在背对跳台做向后翻腾动作的情况下,仅凭体感觉控制离台的距离和安全的完成动作,因此该动作要比其他类动作的危险性大、这就对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动作技术及心理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无形之中增加了稳定完成该类动作的难度。307C是一个翻腾三周动作,它是一个高难度的反身翻腾动作,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能力、专项动作,以及专项素质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目前,除了男子运动员能够顺利完成外,女子运动员还鲜有人能有胆量完成这一高危性的动作。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目前世界技巧单人项目的跟斗难度发展很快。男子的屈体后空翻三周,1080旋;女子的720直旋,及后空翻三周等高难动作均已出现并正式用于比赛。不少运动员还采用了空翻挂串动作。在空翻挂串动作中,快速空翻更有利于挂串难度的发展。我国优秀技巧运动员冯涛用快速空翻直接连接后屈体三周取得了成功。不仅提高了全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而且比用小翻来连接更增加了成套动作的气氛。显示了运动员高超的技艺及良好的素质。目前,这种连接方法在世界上还属首例。后手翻(俗称小翻)是连接高难动作及其它动作的基本动作之一。而快速空翻连接高难空翻动作,则是在小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游泳》2007,(5)
1引言近几年国内外跳水运动的发展非常快,在跳水比赛中不但要求动作"美、稳、准",而且还要难度大,动作新颖。第五组动作是男子必不可少的动作之一,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一组可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情况发展不同组别的转体。(一组好就学向前的,翻腾好就学多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跳水运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动作难度不断加大,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跳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直接影响起跳高度,起跳高度越高,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越充分,越容易完成多周翻腾的高难度动作。身体躯干部位的力量及控制能力是跳水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空中翻腾或转体等动作的体能基础,尤其是在多周翻腾加多周转体的动作中。  相似文献   

13.
浅谈跳台跳水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静 《体育科技》2004,25(4):28-29
跳台跳水“10 9C”向前翻腾四周半是跳水运动中的一个较难掌握的高难度动作 ,现代跳水运动训练利用基本技术和能力相结合的水、陆保护带诱导练习解决了多周翻腾看目标 ,打开技术等高台跳水发展难度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内外跳水运动的发展非常快,在跳水比赛中不但要求动作“美、稳、准”,而且还要难度大,动作新颖。第五组动作是男子必不可少的动作之一,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这一组可以根据每个运动员的情况发展不同组别的转体。(一组好就学向前的,翻腾好就学多周兼转体等等)而在双人跳水比赛中也用得很多,因此有好的转体动作尤为重要。另外,如果转体基本功较好的话学习转体动作也比多周翻腾要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归纳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奥运会蹦床女子个人决赛前8名的运动员成套动作的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动作难度是基础,技术分是关键。运动员取胜的技术分因素大于难度因素。使用动作的难度系数主要集中在1.2-1.6之间,动作类型使用频率最高的是1.3和1.4难度值的动作。运动员使用团身、屈体、直体姿势完成动作的分布呈一个倒U型,这种现象主要是屈体和直体动作的难度值是相同的,使用屈体姿势完成动作的频率较高。因此发展高难度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动作,将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6.
“踺子转体180°前手翻屈体前空翻”动作在1992年最新规则的难度表中被列为E组难度。本文对该动作的研究始于1993年。本研究选取了中国体操队的运动员黄力平、黄华东、王迅三人为研究对象,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黄力平首次选用并取得成功,本文即是对该创新动作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要保持我国跳水项目在世界上的优势,必须发展转体动作的难度。为使更多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能够成功顺利地掌握跳台反身转体5337D(即反身翻腾一周半转体三周半)动作,在梳理以往教学方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留弹网保护带及陆上辅助措施,避开陆上跳板,水上一米板,三米板的诱导动作,转换成三米台、七米台的诱导动作等新的构思,使转体动作的学习过程简单化,提高学习转体过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蒋克顺 《游泳》2002,(5):25-26
(二) 从完成翻腾动作时间统计 (见表二 )可以看出 ,如果多翻腾一周 ,能完成每周翻腾的动作时间将缩短30% ,如果翻腾四周半 ,那么每翻腾一周的时间只有0.36秒 ,几乎是人体动作的极限。爆发力对掌握难度动作的影响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这两个方面也是加大难度动作仅有的两条途径。第一个方面是延长动作时间。跳水属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自由落体公式及空中时间 (t)由下落高度 (H)和重力加速度(g)决定 ,其中重力加速度是常量 ,而下落高度是变量。通过计算 ,如果高度能增加0.5米 ,空中时间就可延长近0.05秒 ,如果增加一米 ,那…  相似文献   

19.
屈体前空翻两周转体540°是女子蹦床比赛中难度较高的动作,也是国内运动员在自选动作中用得最多同时失败率也是最高的动作之一.本研究对2011年蹦床世界杯无锡站进行了现场拍摄,解析了获得冠、亚、季军的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的该动作,同时以该动作失败的运动员动作为对比,主要从空中阶段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结论,希冀能在今后的训练与比赛中给运动员及教练员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巧贤 《游泳》2004,(6):14-15
反身翻腾类动作是在向后翻腾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要求运动员面对跳水池做向后翻腾的动作,由于要在背对跳台做向后翻腾动作的情况下,仅凭体感觉控制离台的距离和安全的完成动作,因此该动作要比其他类动作的危险性大、这就对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能力,动作技术及心理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无形之中增加了稳定完成该类动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